提要 Overview
相关 About
陈钢 Chen Gang 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 |
2010-05-08 00:55 新民晚报 陈钢
◆陈钢
“春天里来百花香,郎里格郎里格郎里格郎……”
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春天也是最有魅力的季节。“上海之春”今年适逢世博,更具魅力;而“上海之春”的主题,自然也应是4个大字:魅力上海。
1959年,《梁祝》在“上海之春”的前身“上海音乐舞蹈汇演”中问世,这可谓是“春前春”。
1960年,首届“上海之春”首演了我的《春》(长笛竖琴二重奏),加上80年代“上海之春”恢复后,又奏响了《苖岭的早晨》。“春”加上了“晨”,真可谓是“春中春”。
新世纪伊始,“上海之春”改名为“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后,当我亲眼看到当年的学生汤沐海指挥今天的学生乐队,在母校昔日的大礼堂、今天的贺绿汀音乐厅里,隆重献演我的小提琴协奏曲《红楼梦》时,真是别有一番情韵,别有一番意味呀!这次演出也可称之为“春后春”。
我从“春前”到“春中”,一直到“春后”,见证了“上海之春”的50个春天,心中不禁油然哼出贺绿汀老院长的那首“春天里来百花开……”,口中默默念道:“春前春后都是春,春中更见春。”
上海是一个充满春意、充满魅力的城市。上海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高度”与“速度”,而更应在于它的“宽度”、“厚度”与“精度”。
上海很“宽”,因为它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国际大都会。在“上海之春”的大花园里,不应只是盆景弄姿,而更应是歌声如潮,松柏成荫。当年的上海,曾经是人才辈出、资源丰厚的藏龙卧虎之地;而基于这样的文化自信,上海才能成为当年的文化中心和中国乐坛的半壁江山。
上海很 “厚”,因为它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城市文化的发源地。中国的第一部电影、第一所音乐学院、第一个交响乐团和第一首走向世界的流行歌曲,全都在这儿诞生,而它们又全都是上海的瑰宝和上海的骄傲。如果丢弃了这个传家宝,上海充其量只能成为一个没有文化记忆的空壳城市,无根无本的文化码头。我想,“上海之春”也理应珍视海派传统,展现百年长卷;而不是成为快餐快吃、现炒现卖的文化超市。
上海很“精”,精致、精细、精到。“上海之春”是推演新品中的精品的平台,而不是新作品的试验场。新任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总监、77岁的著名指挥家普拉松上任之际,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他说,他鼓励现代音乐的创作,但对于某些过于抽象、自恋、听众不知所云的作品,则表示“我从来没有计划让我的乐团演奏听众听不懂的作品,我也不会让我的乐团承受这种 ‘痛苦’”。我想,多年来音乐界关于“可听性”的喋喋不休的讨论,可以休矣!音乐当然应该是可听的、好听的;就像食品当然应该是可吃的、好吃的一样。道理不就是那么简单吗……
春天里来百花香!我们歌唱着春天,我们期盼着春天里来百花开!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