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12-03-08 09:26 国际在线 田青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田青):在文艺界政协委员们举行的小组讨论会上,中国歌舞剧院院长林文增委员对中国歌剧艺术现状存在的问题发表了看法。
林文增说,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西方传统歌剧的引进,“歌剧”这一艺术形式被悄悄贴上了“高雅”的标签。刻意抬高票价,进行宣传,把歌剧包装成了非富人和精英阶层不能享受的“高雅”文化。这种刻意和过分的“高雅”化,渐渐拉开了普通百姓与歌剧之间的距离。而离开了百姓的中国歌剧,也渐渐丧失了生命力。
“一味追求大场面、大制作、大炒作,而上演后反应一般......孤芳自赏,高高在上,误导了社会文化舆论,使百姓认为歌剧是精英阶层才能享受的奢侈品。这从根本上伤害了观众,也伤害了歌剧创作的根本。”林文增委员说。
对于80后的一代来说,“洪湖水浪打浪”是一句熟悉的歌词,但基本只是听妈妈们哼唱。不知从何时开始,中国歌剧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新生代们不再像父母辈一样熟悉中国的歌剧。
林文增委员说,中国歌剧也曾出现过万人传唱的唱段:《北风吹》、《红梅赞》等等。最初的《白毛女》、《江姐》、《洪湖赤卫队》,都是取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老百姓喜闻乐见,自然受到广泛的欢迎。
当然,林文增委员也承认,外来文化、新兴文化的冲击,也是中国歌剧兴盛不再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电影电视业迅速发展,国际流行文化进入中国,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和视听习惯,对表现形式较为传统的中国歌剧造成了一定冲击。”林文增说。
如何让中国歌剧重新获得活力呢?林文增表示:“艺术是人民的艺术,歌剧也应该是人民大众的歌剧。”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