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10-11-21 19:52 新民晚报 林 达
先锋派在上世纪出现后,作曲家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之推动和宣传,使世人对勋伯格、梅西安、李盖蒂等作曲家的 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相较于前辈作曲家建立的成熟的个人音乐体系,今天的现代音乐,常借助于音乐本身之外的素材,以至注重形式的独立创作越来越少,一听 就能分辨音乐特性的作曲家也变得稀少起来。出于无奈,使笔者对新生代作曲家的创作才能愈加关注。
11月11日,笔者在上海音乐学院北楼报告厅欣赏了一场作曲系学生的新作品音乐会。这些“90后”作曲家在自己的作品中,给音乐动机灌输了充分的想象 力,多半与茶,与石,与水相结合。这种以“乐与物结合”而产生的创作已成为当今现代音乐创作的“贯通”手法之一。他们往往设法将某些物质、形态与音乐之 间,用玄妙的动机、节奏、音色加以模仿,来图谋归一,从而表达作品本身的内在美感。这种手法虽无可非议,但如没有扎实的功底,很容易流于形式,或许就会出 现使用音符将“星际图”、“莫扎特头像”画在谱面上,突出这些虚无缥缈的所谓音乐的个性。但矛盾在于这些作品通常先是出自大师之手,继而后辈跟风者居多, 形成一种“集体化”现象。所以笔者对于年轻作曲家,更关注的是单纯而独立的创作音乐的才能,而非“乐与物”的结合。
有别于音乐会上的其他作品,由叶国辉教授的弟子周润创作的《幻想的痛》引起笔者的注意。作品是为打击乐、人声、钢琴而作。声乐主题暗示了孤独的意境,钟 琴、三角铁、音树等打击乐器表现了心碎的声音,钢琴则以共鸣来衬托心境。从结构上看,并无创新,也无玄机在里面。然而从声乐旋律及钢琴和声上来看,可以从 中挖掘出作曲人独有的个性及风格,即所谓音乐之灵魂。这是一首具有悲剧色彩的作品,其灵感或许来源于一场不幸的恋爱,也或许是出自同名电影《幻想之痛》的 观后感,更有可能只是潜意识中敏感的悟性。 但这些不得而知的灵感触控点没有影响到音乐作品中“独行者”的色彩魅力,写下的音符只属于作曲者本人,与“乐 物结合”隔岸相望。
从《幻想的痛》中,笔者得到一种启示,即“真正的音乐创作”,其可 贵之处在于当年轻的作曲家试图将独立自有的音乐语言灌输到创作中去时,随着经验与资历的提升,逐渐完善成熟,将会形成别具一格的音乐风格。到那个时候,或 许就可以像凯斯·杰瑞特那样,抛去任何个人情感,世俗环境,在孤独的环境下,仅仅通过大脑的冥想,设计出音符来,创作一个奇迹。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