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北京民歌是长期流行于北京地区的山歌、劳动号子、小调、花会歌曲、儿歌、风俗歌、叫卖调等歌种的统称。

2010-12-23 10:06 搜狐娱乐

北京民歌是长期流行于北京地区的山歌、劳动号子、小调、花会歌曲、儿歌、风俗歌、叫卖调等歌种的统称。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文化与审美风尚的变迁,曾经在 北京传唱了千百年的北京民歌,如今面临着被取代、异化,甚至面临消失的危险。2010年12月22日下午2:30,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北京市艺术研究 所主办“探寻•北京民歌的认知、正名、保护与传承论坛”,与文化界、音乐界专家、学者一起研讨北京民歌的传承和发展。

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室创作员姚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谢嘉幸,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教研室主任周青青,中国音乐家协 会原书记处常务书记冯光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顾问组成员、民俗专家赵书,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总编辑部副主任刘新芝,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王鸣铎、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民歌专家陈树林,以及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民乐教研室主任、《水牛儿• 北京民歌音乐风俗画卷》总导演张晓红等人分别以《关于“北京民歌”的思考》、《民歌引导教育》、《北京民歌的历史文化积淀试探》、《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北京民歌》、《北京歌谣中的满族民歌》、《北京民歌发展方向的现实与战略思考》、《激活北京民歌》、《认识北京民歌——北京历史辖 区的变化与北京民歌地域的归属》、《音乐会创作阐释》为题,围绕北京民歌的界定,北京民歌的源与流,北京民歌与北方文化中心的历史关系,北京民歌的特色、 风格与其他地方民歌的异同,北京民在全国民歌中的地位,北京民歌的挖掘、整理与传承,北京民歌与建设人文北京、世界城市的关系等展开深入的讨论。

一、北京民歌的真实性

长期以来,“北京民歌是什么?北京民歌有什么?”是业内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而且至今似乎还没有定论。能让众多学者如此严肃认真谨慎的对待和讨论一个问题,足见北京民歌之特别,可是,人们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真实的北京民歌呢?

近代人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采集、研究民歌。至三四十年代,开始有民歌集出版。恰恰在这一时间,由于民国政府南迁,北京成立“北平特别 市”, 其辖区约在今四环路以内。这是北京地域最小的时间段(1927年~1937年、1945年~1949年),客观上导致了北京民歌的归属在概念上发生了变化 ——部队的音乐工作者在“大北京”地域内采录到的民歌,都标为“河北民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关部门对北京地区的传统民歌进行了全面普查收集,编纂出 版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北京卷》,从数千首民歌中精选了516首,全面地展现了北京源远流长的民歌音乐风采。这应该是为北京民歌正名之发轫。然而至今似 乎没有人“名正言顺”的演唱“北京民歌”,北京民歌已逐渐失去其作为一种口头传承文化的意义。并且还有人认为“北京的很多民歌都是河北民歌”。显然,地域 之争仍是论证北京民歌有无的焦点。因此,对于北京民歌认同的关键就是对北京历史、北京辖区的界定。

北京自古就是歌舞艺术兴盛之地。盛唐至晚清的千余年内,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之上,曾经产生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又有很多“慷慨悲歌之士”在 这里成长。由于京津地区及河北省中部各州、县在过去长达千年的时间段里长期隶属于北京,所以在这块土地上孕育产生的各种民间艺术,自然应归属于“四方辐辏 之区”的北京范畴,这才符合历史的真实面貌。据考,像《茉莉花》、《沂蒙山小调》这样耳熟能详的民歌,并非江苏、山东本土的民间音乐,而是早年间从北京经 水陆流传到当地,逐渐演变而成的。千百年来,北京的民歌及各种民间艺术都曾对其他地区,特别是周边地区民间艺术的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就像一棵大树,枝 叶虽然覆盖在华北平原的大地上,但其根却深深地扎在北京。如果说“很多河北民歌都是北京民歌”或许更符合事实。

二、北京民歌的独立品格

辽、金、元、明、清五朝历时千余年,是大北京民歌体系整体形成的重要阶段。其主要歌种包括秧舞歌(会档歌)、风俗歌、小曲、宗教歌、杂曲、吟 诵、叫卖歌(调)、号子、童谣(儿歌)等多种类别。时间久远、内容丰富使得北京民歌呈现出自在性、包容性、时尚性的艺术特点和广博、厚重的艺术品格。对其 他地域音乐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从元代散曲到明清时调小曲、民间小调,北京的音乐发展呈现出一脉相承的特点,及至明朝定都北京后,北京的“中心”地位更加稳固。京城内也营造出 了非常良好的文化氛围,各种艺术门类如宗教音乐、民间音乐、说唱艺术和各类民间歌舞艺术等在京城及周边地区都有了蓬勃的发展。同时,北京是移民性的大都 市,从河北、东北、山东及内蒙古、山西、陕西和江南诸地传入的民歌,通过长期的融合,均已北京本土化,在北京民歌土壤中扎下根来。因此,北京既有像“会档 歌”这样土生土长的民歌,也有以“打花巴掌”、“酸枣颗颗”为代表,极具满族风情的民歌。

艺术交汇与人才涌现极大地促进了民歌小曲的发展与流传,大量的优秀民歌代表了一代乐风和北京的地方特色,北京成为我国北方小曲的主要发源地,也 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民间小曲演唱中心,其影响之大,遍及大半个中国。北京周边地区受北京民歌影响尤其深远。如《织手巾》、《打连成》、《探清水河》、《画扇 面》、《李方巧得妻》等一大批北京民歌及与这些歌的调式相同、旋律近似的同曲异词民歌,在整个华北平原流传极广。

三、非遗语境下北京民歌的生存与发展

民歌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像劳动号子、老北京叫卖——已经失去了其生存的土壤,反而更趋向于一种鲜活的历史记忆,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 选择;但是北京民歌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至今在一种默默无闻、少为外人所知的环境中传承着,这似乎与北京作为我国首都的特有属性是极不相称的。

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最为丰富及保持最好的地区。北京不仅保持着文化生态的多样性,而且保持着民歌在内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北京民歌中,通州运河船工号子、老北京叫卖、童谣等已被列入北京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项目,但它们分散在文学、音乐等门类中,缺乏像 京剧、昆曲一样系统的归纳总结。只有把北京民歌作为一个独立体系去加以关照(研究),才能开辟出它得以生存、发展的独立空间。

1.从生命价值上歌唱北京民歌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推出的《水牛儿•北京民歌风俗音画》音乐会,挖掘了北京有代表性的特色民歌,为北京民歌活态发展起了带头作用。在此基础 上,应通过数量和质量上的进步,让音乐会形式成为北京民歌生命延续的重要载体。除此之外,还要积极探索歌唱北京民歌的多种途径。比如把一些民间故事(如 “神城”、“高亮赶水”)、 鼓曲(如“故妈妈”) 编成民歌剧;把民歌与曲艺、戏曲、西洋音乐、多媒体、旅游文化、休闲娱乐活动对接等等,让北京民歌唱得更有激情,有活力。

2.从民俗价值上研究北京民歌

世界城市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而经济越全球化,文化越需本土化。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有北京地域特色的文化,是能吸引世界人民的文化,能与世界各 国人民交流的文化,能走出国门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文化。因此,北京民歌研究,是探寻北京地域文化基因的文化工程。其中,对于民歌文化及其土壤,包括所处 地理位置和人文山水的充分考察和综合研究;民歌风格的保存与发展的研究;民歌与语言关系的研究;民歌与日常民族民间审美关系的研究;民歌与天人合一、海纳 百川、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关系的研究……必然引起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视,从而推动世界城市文化内涵的丰富。

3.从教育价值上传承北京民歌

把民歌纳入到教育体系中,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普及民歌艺术,让每一个学生会唱自己家乡的歌,这是包括北京民歌在内的中国民歌,中国民族音乐文 化健康发展的最好途径。一方面,只有将学校音乐教育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基础,才谈得上民族音乐文化(包含56个民族以及地方的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 展;另一方面,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学校音乐教育应以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为基础(就像语言学习那样,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再学外国语,音乐学习也应如此), 将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使学生真正得到本土文化馈赠给人类的最宝贵的声音。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58年的历史沉淀,造就了坚实的艺术根基、教育根基、科研根基。为北京文化事业服务更是职业教育赋予学院的职责。学院通 过参与编纂《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北京卷》,举办北京民歌音乐会、北京民歌论坛等行动为北京民歌的认知、正名、保护与传承做了切实的努力。事实证明,学院有 建起北京地方特色文化的能力。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学院力争建立“北京民歌保护与传承”研究基地,进一步加强对北京民歌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加强北京民歌 的普及和传唱,为保护和传承北京的优秀民间艺术贡献力量。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