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北京演出市场最大的问题除了票价过高严重影响市场的拓展之外,另一重要的问题是,北京演出市场上,大多数演出商只是接手别人的演出,再通过最后的销售获取差价,而自主经营剧场,自主经营制作演出,靠版权、品牌做演出的非常之少。

2009-03-17 09:36 北京晚报

北京演出市场最大的问题除了票价过高严重影响市场的拓展之外,另一重要的问题是,北京演出市场上,大多数演出商只是接手别人的演出,再通过最后的销售获取差价,而自主经营剧场,自主经营制作演出,靠版权、品牌做演出的非常之少。

  比如说,赵本山在沈阳的刘老根大舞台,每年能有几千万的收益,这种常年演出的模式北京很少。而在上海,由上海几家机构与中演合作的大型杂技“跨越时空”已演了几年,现在有每年3000万的收益,而更早丽江的纳西古乐演出也很有知名度,经济效益也非常好,而在北京,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空白。

  如果,中国真的要出现一些重量级的演出公司,不走自我制作、自己拥有演出版权之路是绝对做不到的。为什么北京的演出公司永远做不大、做不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他们只是赚取差价性质的演出商,当把大部分收益支付给版权方之后,只是赚取一些散碎银子而已。

  剧场经营也是如此,在北京,无论是体育场馆,还是剧场,大多仍是出租获利型的。在剧场经营上缺乏效率。如果我们借鉴一下香港红磡体育场的经营理念,以低门槛政策和细致服务收费,甚至是合资经营演出,我们的剧场就可以实现最大化地利用。早些年,北京音乐厅就以经营性的、服务性的思路经营剧院,不但年演出场次大大增加,而且,自己也参与制作演出,曾经活跃一时。但这一模式因为大部分剧场管理者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反而停滞甚至退步了。

  另一类可以扩大演出市场的大型音乐节近几年在北京也发展的不顺利。目前除北京国际音乐节这样古典的音乐节之外,对于一些年轻人喜爱国际模式的音乐节,始终没有发现其价值,对其的扶持更是不够。比如说,北京爵士音乐节在北京已经消失很多年了;北京的迷笛音乐节已成为全国各地举办音乐节的样板,但这一能成为北京名片的音乐节现在在北京已无立足之处,去年没能举办,今年只能移师外地;而曾经办得很国际化的朝阳公园音乐节也停摆两年了。如果一个城市,没有足够多年轻人参与的音乐节,这个城市的活力、时尚、国际性又从何体现呢。

  像伦敦有诺丁山狂欢节,柏林有电子音乐节,里约热内卢有桑巴狂欢节,这些都成为城市的名片,而且,也成为能吸引数十万、上百万游客参加的热门活动。而北京在这方面,也就是大型户外音乐节,狂欢节上也是有巨大差距的。

  一直以来,北京演出市场一直处于一种表面的繁荣:只注重大牌纷纷来京,不注意门票居高不下;只注重每年的演出场次,至于这些场次有多少门票是卖的,多少是送的,却没人关心。尤其是对于演出成本越来越高,人们看演出的消费力越来越弱则没有引起足够关注。

  北京演出市场正处于一种改变的关键时刻,北京的演出市场要从单纯追求高票价向追求多场次演出转变;有关部门要从单一的管理思路向全方位的服务转变;演出商要从单一买卖演出项目向经营、制作演出的制作人改变。

  总之,北京的旧有演出模式需要更多的突破,向更开放、更自由、更灵活、更平民化转变。尤其在金融危机产生的“口红效应”影响下,以高门票为主导的北京演出市场已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

  本报记者 戴方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