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1804年,英国人巴罗撰写的《中国旅行记》把《茉莉花》带到了欧洲,他从中国民间搜集到《茉莉花》歌词,并以五线谱记载。

2009-11-23 08:26 东方早报 储静伟

    导读:1804年,英国人巴罗撰写的《中国旅行记》把《茉莉花》带到了欧洲,他从中国民间搜集到《茉莉花》歌词,并以五线谱记载。这是中国民谣《茉莉花》最早进入西方世界的记录。

东方早报世博记者 储静伟

中国最经典民歌香飘欧洲 百年前已亮相世博会

1804年,回到英国的巴罗撰写并出版了《中国旅行记》(Travels in China),其中附有《茉莉花》乐谱。

中国最经典民歌香飘欧洲 百年前已亮相世博会

英国人约翰·巴罗(John Barrow)最早为《茉莉花》用五线谱记谱。

许多人都知道,2006年10月宋祖英举办个唱,把中国民歌《茉莉花》唱响美国。许多人不知道,其实早在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上,中国民间歌手就在美国唱起了《茉莉花》;再往前推100年,1804年,英国人巴罗撰写的《中国旅行记》把《茉莉花》带到了欧洲,他从中国民间搜集到《茉莉花》歌词,并以 五线谱记载。这是中国民谣《茉莉花》最早进入西方世界的记录。

这以后,《茉莉花》有幸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经典。1926年,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用它的旋律创作了歌剧《图兰朵》;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还有即将于明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都少不了《茉莉花》的身影。

1904年亮相世博舞台

《茉莉花》最早在西方亮相舞台,是在1904年的圣路易斯世博会上。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主任、著名华裔学者居蜜博士在整理国会图书馆亚洲部藏书时,偶然发现有大量未拆封的晚清中国赠送美国的文化书籍,以及中国当年参加圣路易斯世博会的资料,这些资料有详细的记载。

居蜜介绍:“在圣路易斯世博会的资料中,我发现中国当年组织了一次很成功的世博参展,当时的美国媒体和观众是一片赞誉之声。其中,在文化交流、演出方面,美国人对包括《茉莉花》在内的音乐和戏曲都印象深刻、好评有加。”

1904年,美国为纪念从法国手里购买圣路易斯安那州,举办了圣路易斯世博会。这次世博会是中国首次以政府的名义参展,清廷派出溥伦贝子等官员作为官方代表参博。

由于准备充分,中国展区“中国村”无论面积、参展展品数量等方面,在除东道主美国外的其他参展国中都能排在前列,“中国村”把富有中国特色的宫廷、庭院式建筑风格带到美国,“村”里表演中国传统的戏曲、民间音乐,甚至民间杂技。

浓郁的中国特色为“中国村”吸引来一拨又一拨的中国游客,而美国的媒体更是不惜篇幅地报道“中国村”展示的中国文化。其中,《纽约时报》在一篇报道中国戏曲、音乐的专文中就提到中国的民间音乐《茉莉花》。

在居蜜搜集的资料中,1904年9月25日,美国的《纽约时报》曾这样报道中国音乐和《茉莉花》:

“ 热闹的‘中国村’出现中国戏曲与音乐表演——来自古老的中国,充满创新的音乐。中国音乐,诚如中国文化一般,经过几个世纪以来的精雕细琢,如今就展现在万 博会的‘中国村’……听过中国音乐的人,将为其铿锵有力的声音所折服。以锣钹、唢吶、胡琴等中国乐器,显出吹、拉、弹、唱这几种中国音乐的表征;采五声音 阶,使用简单音符,可以组合令人难忘的美妙音乐。音乐对中国人而言,可谓天人合一的最佳意境。”

“在‘中国村’的中国戏院,来自中国的京剧演员,顶着华丽抢眼的传统服饰与羽毛头饰,在中国传统音乐的背景中,以特有的肢体语言传神地把中国古老故事一幕幕介绍给观众。有一首流传已久、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乐曲《茉莉花》(Lily Song),可为听者带来好运。”

英国外交官记谱

民歌《茉莉花》其实在1804年就曾被一名英国人记录下来并被传入西方,这比它在美国世博会亮相要早100年。

这 名英国人名叫约翰·巴罗(John Barrow),他曾于乾隆五十七年至五十九年(1792-1794)担任英国驻华公使的秘书。巴罗对中国文学与音乐有浓厚兴趣,在中国工作期间,每到一 地出差和旅游,他总是尽心搜集当地的民间故事和民间音乐。民歌《茉莉花》就是这样被巴罗收集到的。

根 据记载,最早出现《茉莉花》歌词的古籍,应当属乾隆二十八年至三十九年(1763-1774)间出版的中国戏曲剧本《缀白裘新集》。《缀白裘新集》是乾隆 年间苏州人钱德苍编选的戏曲选集,收录当时剧场经常演出的昆曲和花部乱弹的零折戏。书名有“取百狐之腋,聚而成裘”之意,其曲文和说白都是以演出本为依 据,所以深受读者欢迎。

乾隆刊本《缀白裘新集》没有曲谱。巴罗究竟是从《缀白裘新集》中找到《茉莉花》,还是自己从民间搜集到《茉莉花》,现在已不得而知。

1804年,回到英国的巴罗撰写并出版了《中国旅行记》(Travels in China),其中提到《茉莉花》“似乎是中国最流行的民谣”。巴罗将《茉莉花》歌词英译出来并以五线谱记载,这是中国民谣《茉莉花》最早进入西方世界的记录。

而居蜜博士在研究中发现,收录有《茉莉花》的《缀白裘新集》通过另外一个渠道也进入了西方,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的顾盛(Caleb Cushing,1800-1879)藏书中,就收有《缀白裘新集》乾隆年间刊本。

“ 顾盛是当时美国在中国的一名外交人员,曾通过购买等手段在中国收集大量图书运到美国,其中就不少珍本、孤本,后来都收藏在美国国会图书馆,这就是后来的顾 盛藏书。” 居蜜博士表示,“不过从年代看起来,巴罗仍然是最早(向西方)传播《茉莉花》的人,而且他无疑也是第一个为《茉莉花》记谱的人。”

#p#副标题#e#

因《图兰朵》再次扬名

《茉 莉花》有幸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经典,张艺谋、宋祖英等中国艺术家也功不可没。张艺谋曾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让中国民歌《茉莉 花》两次向世界亿万观众唱响。2006年,宋祖英在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举办的个人演唱会上,更是以《茉莉花》作为主打歌曲。

雅 典奥运会上,主办方留给张艺谋导演8分钟的时间“表现”中国。8分钟的时间里,中国演员们上演了“中国歌舞”、“中国功夫”、“京剧艺术”三段中国文化艺 术的精髓。而在“中国歌舞”部分,张艺谋毫不犹豫地把《茉莉花》这首中国民歌搬上了舞台。事后,一些中国观众曾有疑问,在中国浩如星海的民歌中,张艺谋为 何单单挑中了《茉莉花》?其实,张艺谋是受到了意大利艺术家普契尼的启发。

1924 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了一部歌剧《图兰朵》。该剧以中国元朝为背景,虚构了一位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朵的故事,剧中的角色全都穿 着元朝服饰,充满了中国风味。在这部歌剧中,普契尼将《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将它的原曲改编成女声合唱。1926年,该剧在意大利首演, 取得了很大成功。

1998年,张艺谋受邀参与执导《图兰朵》,并在北京紫禁城首演获得巨大成功。其后,张艺谋的团队继续执导《图兰朵》,在法国巴黎等世界各地巡演,都获得了成功。

世博历史之谜

《茉莉花》曲调明清已流行,如何流传演变?

据 已故音乐史论家章鸣等专家考证,“茉莉花”小曲(即民歌)曲名为“鲜花调”,有几百种鸣唱法,但大同小异,实际就是一种,音乐界称为“近似音调”。这种曲 调广泛流传于明、清的江浙地区。清代的“鲜花调”是在明代已流行于扬州的“鲜花调”基础上的发展,但长期以来它们都只有曲牌名及歌词,没有曲谱记载。

“ 鲜花调”国内最早记谱记载在清道光元年(1821年)刊行的《小蕙集》上,是用工尺谱(中国民间传统记谱法之一)记载,由扬州清曲家王万卿演唱、张中操记 谱、武俊达校订,王万卿演唱的“鲜花调”更接近当代流行的“茉莉花”。其后,1840年抄本《张菊田琴谱》曾记有该曲的工尺谱,但属于古琴曲。

1942 年,音乐家何仿到扬州附近的仪征六合金牛山地区采风,从当地一位知名的民间艺人那里,采集到了这首在当地广为传唱的民歌“鲜花调”,将它的曲调及歌词录下 来。原来的“鲜花调”有三段歌词,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银花和玫瑰花。1957年,何仿将原曲原词作了改编,三段歌词都用同一曲调,由原来歌唱三种花改成集 中歌唱茉莉花,并以悠扬婉转的拖腔做结束,这就是现在的《茉莉花》。

何仿改编的《茉莉花》当年由前线歌舞团演唱,后来,中国唱片社又灌制了唱片。于是,这首民间歌曲开始在国内广为流传。

【 世博会荣誉榜 】·《茉莉花》

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最早记载出现在1763-1774年间出版的《缀白裘新集》。1804年,英国人巴罗在撰写的《中国旅行记》中将《茉莉花》用五线谱记载,并把该曲带到了欧洲。在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上,《茉莉花》唱响美国。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