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陈曦是第一位获得这把由著名小提琴制作师斯特拉底瓦里亲手制成的、价值600万美金的“红宝石”使用权的中国人。

相关 About

陈曦 Chen Xi 小提琴演奏家

时间:2018-06-13 01:23 《留学生》杂志 安虹宇

人物简介:小提琴演奏家,2001年获得全国国际比赛选拔赛第一名。第七届全国小提琴比赛青年组第一名和中国作品演奏优秀奖。2002年,17岁的陈曦获得第12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小提琴银奖(金奖从缺),成为在该项赛事历史上最年轻的首奖获得者。

对于小提琴家陈曦来说,每一把小提琴都像是自己的爱人,而这些爱人里面让他最刻骨铭心的要非古董名琴“红宝石”莫属了。陈曦是第一位获得这把由著名小提琴制作师斯特拉底瓦里亲手制成的、价值600万美金的“红宝石”使用权的中国人。

陈曦
陈曦

回忆起与这位爱人最难忘的演出经历,时光要倒回到13年前,2005年,香港凤凰卫视在故宫举办“太和邀月颂和平”中秋晚会。站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的故宫太和门广场上,1984年出生的小提琴家陈曦奏响了一把1708年制成的古董名琴“红宝石”。这三个前后每个相隔大约三百年的时间节点,让陈曦觉得随着琴声自己仿佛进行了一次“时空穿梭”。

“这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很奇妙的感觉,我将我的艺术技巧和艺术造诣融合在这把这么有艺术价值的小提琴中,站在故宫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品上,我感觉已经不是单纯的演出了,更像是在完成一个历史使命。”

如晨曦般的少年

晨曦是太阳唤醒人间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不灼热,光明而不刺眼。名如其人,陈曦身上就散发着这种恰到好处的“少年感”。他看人的目光是如春风拂面敛去了锋芒的,笑起来就像一位阳光开朗的邻家大哥哥,说起话来声音也有一种单纯的音色。

但是他的这份单纯却是有力量的,这源于他为了小提琴梦可以一路向前不停歇的坚持。陈曦在好几次命运的关键转折点可以说都经历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考验。在备考中央音乐学院附小的前夕,他的颈椎突然出了问题,左手完全麻木,在备考的冲刺时期他却不得不住进了医院。在病床上他几次“不听话”想要练会琴,钻心的疼痛却让这个为了梦想备战了整个童年的男孩,连抬胳膊的力气都失去了。后来还是在手腕和胳膊缠着手绢的情况下,才坚持参加完考试,最终凭借扎实的基本功成为当年中央音乐学院附小招收的两名小提琴新生之一走进了他梦寐以求的课堂。

关于梦想,陈曦都献给了小提琴。他还记得读小学的时候,老师问同学们长大后的梦想,结果全班只有他一个人是想当小提琴家而不是科学家。陈曦和郎朗是发小,小时候第二次见到郎朗的时候他还没有上学,郎朗也才上二年级,“他上来就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陈曦说郎朗从小就是一个很热情的人,从演奏到为人都很阳光,在他成长的道路上给他很大的启发和影响。

陈曦和郎朗
陈曦和郎朗

陈曦坦言自己生活中是一个不太注重物质享受的人,这从他不大的两居室的家中可以看出,几乎没有什么装修,家里最值钱的就是放在客厅琴架上的小提琴了。因为每周还要在家辅导学生,陈曦将客厅腾空作为教室,更显得家里有点空荡荡了,这不禁让人觉得与舞台上光芒四射的他有点不搭。

醉心于小提琴世界里的陈曦,却很享受简单生活带给他的潇洒,对于名利几乎是“无欲无求”,小提琴就是他生活的全部。他有点不好意思的说,以前我偶尔和同行们出去聚餐,他们甚至会说“你看,你今天又少练琴了!”虽然那时候的陈曦已经是20多岁的人了。

除了在音乐方面追求更高的造诣,陈曦还很注重经营精神生活。陈曦有一个已经不是秘密的秘密,那就是,他不会画圆。不过他丝毫不羞怯于告诉别人这一遗憾,他笑着说,虽然我在画画能力上是缺失的,但是在鉴赏美的能力上可一点都不低。他很喜欢去博物馆,每到一个城市演出总会抽空去当地知名的博物馆转转,让他印象很深的是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看到梵高的《星空》,“那一瞬间我感觉时间仿佛都凝固了一样。”陈曦自己总结出来一句经验之谈,“你的技能和兴趣不用非得强加在一起”。

年少成名,一夜间成长

17岁的陈曦在同龄人还在读中学的年级,就一举斩获了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小提琴比赛首奖,由此成为42年来该项赛事年纪最小的获首奖选手,也是中国选手在小提琴国际比赛史上所获得的最高奖项。

陈曦接受第12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颁奖
陈曦接受第12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颁奖

虽然获奖对于三岁学琴的他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但是初次品尝如此蜚声中外的国际大奖的甘甜,还是让青涩的他感到困惑了。获得这个奖的那一晚,陈曦整整一夜没有睡好。当然他不是因为过于兴奋,而是因为那一晚他的电话被多家想采访他的媒体给打爆了,荣誉铺天盖地的朝这个年仅17岁的少年涌来,一时间他竟有些招架不住,但同时这也促使他一夜之间成长起来。短暂的喜悦之后他开始思考,“其实我觉得我的水平在获奖前后都没有差太多,但是外界对我的评价让我觉得好像我在获奖之后的水平已经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了。比起出名这件事,我更想要的是好朋友和可以安心练琴的生活。”陈曦的恩师林耀基老师也看出了陈曦的困惑,指点他“你没有必要再去参加比赛了,因为你已经在最好的比赛上获奖了。”

2003年,他从母校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毕业后考入柯蒂斯音乐学院,值得一提的是陈曦还打破了这所音乐名校的录取传统。柯蒂斯音乐学院历来在录取时都是只能老师选择学生,但是由于陈曦的演奏博得了所有评委的一致选择,他成为唯一一名可以选择老师的学生。本科毕业之后,他又申请了耶鲁大学的硕士,鉴于他杰出的音乐才华,耶鲁大学不仅给他提供全额奖学金,还免了他的托福成绩。优秀的陈曦在耶鲁求学时还荣获了耶鲁大学最高荣誉院长奖。

             陈曦与恩师林耀基陈曦与恩师林耀基

当天赋遇到陪伴和恩师

童年时期的陈曦,很早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拉琴天赋,他的父亲陈康每次在繁忙的工作结束之后都会抓紧一切时间对儿子进行音乐启蒙。父母不仅在时间上尽最大努力给予陈曦音乐启蒙的陪伴,在金钱的付出上也毫不吝啬。陈曦一岁多的时候,家里就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为陈曦买了一架钢琴,在他三岁半的时候,父亲又专门从北京为陈曦定制了一把超级迷你的小提琴。

陈曦妈妈李建华后来将培养陈曦的经历写成一本传记——《晨曦初露》,这本书生动详细地讲述了陈曦的成长故事。陈曦说,最让他感动的一点就是“整本书我妈妈都没有强调她或者我爸爸把我培养成小提琴家有多伟大,她想要传达的信息是,一个人的成功是需要很多人帮助和支持的。”

陈曦认为,家长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他相信每一个孩子其实都有一些天赋,每个家长都应该用恰当的方式去“逼”孩子努力一下。“我觉得每一个小孩成长最大的动力就是成就感,而且这和表扬是不同的。”表扬可能只是单纯的语言性的夸奖,但是成就感却是更深层的心灵体验,比如自己通过刻苦练琴在舞台上获得了掌声,能看到下面很多不认识的人给自己鼓掌,这就是对他很好的认可和鞭策。

陈曦说自己很感恩学琴路上遇到那么多伯乐。他的第一位老师是沈阳音乐学院的王冠老师,当年王老师第一次听他演奏,就激动地抱起他说“这个孩子天生就是拉小提琴的命,将来我要为亚洲放出一颗卫星!”虽然当时年仅五岁的陈曦都还不知道什么是卫星,但是王老师的慧眼识珠无疑给了他更多的自信和鼓舞。

1999年陈曦被世界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教授收入门下,林耀基也是他最难忘的恩师。他说,林老师在演奏、审美上有着极高的追求,他经常利用生活给我们讲小提琴,倡导“音乐生活化,生活艺术化”,每天跟随林老师练习都要从零开始练起,而且一年通常只能拉一两个曲子,要是没有达到林老师的预期他不会让你换新的曲子。2018年3月16日,陈曦对于恩师的怀念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更加深重,他在朋友圈这样写道:今天是恩师林耀基教授逝世9周年,成为一名教师之后才越来越觉得林老师是永远的中国小提琴教育第一人!

在林耀基老师的影响下,陈曦从耶鲁毕业后选择回到母校中央音乐学院,成为了一名老师。当老师之后的陈曦,小到每一节课,大到安排学生去哪里参加哪一场比赛,陈曦都会为学生们细心考虑,为此他甚至都要减少自己的演出。2015年陈曦还荣获了文化部全国小提琴比赛暨“文华奖”优秀教师“园丁奖”。他对学生可谓是“高标准严要求”,他说,演奏小提琴其实是“半脑力半竞技”的活动。作为一名老师,一方面他要和时间竞争,必须要在学生七八岁、十岁以前把很多基本问题解决了,这样才可以为他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需要要等他们慢慢成熟起来,他皱了下眉头,“这其实是非常矛盾的。”

科学与古典音乐可以相得益彰

2018年3月14日,霍金去世了。朋友圈里几乎都在转发哀悼霍金的文章,陈曦也发了一条。只不过,他在评论里加了这样一段话“大物理学家对音乐的品味真的很高,很有深度。”

陈曦与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陈曦与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关于古典音乐和数理化之间的“韵事”,陈曦可以说是如数家珍。例如,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的作曲者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他1920年在巴黎写过一首名为《行路难》的小提琴独奏曲。就在前不久爱因斯坦生前经常演奏的小提琴,还在纽约拍卖行以51万美金成交。

在耶鲁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起初陈曦总是听周围别的学院的室友们谈论关于自然科学、经济之类的知识,他都觉得听不懂。“后来我室友们就给我讲那些知识,我慢慢觉得这些学科其实都是跟音乐密不可分的。多接触别的学科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也是有帮助的,音乐是来自于生活的,我们作为演奏者来说如果生活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面是不能丰富自己的,就没有办法把音乐作品更有韵味的展现出来。”

“AI”(人工智能)现在正以不可预料的速度浸入到人类的生活,陈曦说在未来很多东西都是人工智能可以取代的,但是唯独艺术和文学上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无法取代的。古典音乐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地流传下来,陈曦认为是因为它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延时性快感”的体验,可以引起灵魂深处的激荡,在精神世界为你开拓一片自由天地。

陈曦在国外演出时,没有忘记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他曾经在温哥华演奏过由作曲家杨宝智改编的《广陵散》,受到了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在演奏开始之前陈曦还会为观众们详细讲述曲目背后的故事,方便他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对于中西方音乐的交融,陈曦认为加强彼此沟通联系十分重要,他很赞成国内国外联合培养音乐人才的教育模式。

作为“80后”海归的杰出代表之一,陈曦有着极高的家国情怀,他认为,有一批优秀的海归人才回来任教,才有可能提高国内的音乐教育水平,音乐家的责任不光是在舞台上,为以后的舞台培养出更多艺术家、提高社会的审美同样非常重要。“因此我觉得自己应该在祖国的怀抱里发光发热。”

对海归们来说最温暖的大家庭——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陈曦与它的情缘在1997年就埋下了伏笔,他说,“在我13岁那年,在周广仁老师的带领下,我在欧美同学会礼堂里进行过演出。”时光荏苒,当年的青涩少年已经成长为现在的睿智师者,他的小提琴人生不仅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也影响了更多孩子的艺术人生。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