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相关 About
陈佐湟 Chen Zuohuang 指挥家 |
时间:2017-01-17 15:54 音乐周报 陈茴茴
近日,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交接仪式在新闻发布厅举行。陈佐湟与吕嘉顺利完成交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唱团、演出部、品牌推广中心等多个部门的员工们,共同参与了这场充满温情的交接仪式,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大剧院情缘
约十年前,还在上海爱乐排练音乐会的陈佐湟,接到夫人从美国打来的电话:“吴祖强老师找你,你赶紧回个电话吧。”电话打过去,吴祖强简短叮咛:“你明天赶来北京吧,是有关大剧院的事。”到了北京,陈佐湟即和徐晓钟、赵汝蘅一起,见了陈平院长等三位国家大剧院的领导,领受了分别在音乐、戏剧和舞蹈方面担任艺术总监,辅助大剧院做艺术策划的任务。“这对当时的我来说,实在是太突然了!我还记得第一次进大剧院,和吴老师一起戴着安全帽走进未完工的大剧院,我扶着吴老师一起爬上还没有装好扶手的音乐厅后台梯子,那番情景仿佛就在不久之前,历历在目。”
“中国现在有个词叫‘现象’,应该是从英文‘phenomenon’这个词转化过来的,意为具有非凡、深远影响的现象,大剧院的十年落成、运作就是这样凝聚了几代艺术家及无数观众热爱、应运而生的一种现象。”陈佐湟说,“可是大多数人关注的只是‘现象’本身,却没人知道,刚成立的几百天时间里,大剧院是没有日夜的。半年的时间里我们要做出一年的曲目安排,所有听到这个想法的人第一反应都是目瞪口呆的,认为这要么是个神话,要么是个笑话。”
在确定了以古典音乐作为突破口,为国家大剧院在世界上的艺术定位打“前哨战”的策略后,作为首任音乐艺术总监的陈佐湟在音乐领域担负起了“领路人”的责任。他带领大剧院工作团队策划的许多品牌性演出板块,如新年音乐会、中国交响乐之春、漫步经典、新春祝福等一直延续至今,成为经典的系列音乐会品牌。这些品牌类演出从无到有的策划创立,从陌生到广为人知,无不与他的建言献策、亲力亲为,对艺术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息息相关。第一届“中国交响乐之春”来了西藏爱乐、新疆爱乐,还有四川交响乐团,刚刚经历了汶川大地震的演奏员一边哭一边在台上演奏的情景让大家记忆犹新。“为什么要办‘中国交响乐之春’?我有一份情怀,向大剧院领导团队袒露后,得到他们的全力支持。我知道中国基层有很多默默无闻从事交响乐事业一辈子的音乐家,大剧院音乐厅的艺术‘门槛’设得那么高,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机会到这样的音乐厅来演出,但他们有理由有这样的期盼。我就想让全国的交响乐人都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哪怕一辈子就演一次,这个‘一次’也要让全国的交响乐团为之振作起来,艺术上再上一个台阶。我们还要求每个团都至少演一部中国作品,长此以往就能有力促进中国交响乐的创作。我们还要求每个乐团都带有一套室内乐队曲目,音乐会前先在大剧院各个公共空间为听众演出。因为在当年,以室内乐训练来加强大乐队合奏意识,还没有成为中国交响乐普遍认识的艺术成长必经之路。”陈佐湟深有感触地说。大剧院就是这样一步步,一点点,把自己建成一个具有辐射功能的平台,实现艺术改变生活的目标。
指挥、总监、策划人于一身
国家大剧院五楼的花瓣厅陈列着一幅林青的画作,名为“相聚在国家大剧院”,上面画了四十多位在国家大剧院开始运营的头几年曾经踏上过大剧院舞台、杰出且有代表性的中外音乐家。每一位驻足画作前的观众,啧啧称赞之余回想竟然有这么多音乐家到访过国家大剧院。但恐怕没有人理会,这是用绘画的形式,对大剧院开创之初,即跻身世界各国表演艺术之林,以独有的态势和速度,胜利完成了自己艺术定位的辉煌记录。人们可能也很难想象,为了他们每一位的到来,大剧院的工作人员需要做多少准备工作。
在办公室,陈佐湟给记者看了两个超大的白色信封,仅仅是他与小泽征尔先生及他在日本和世界代理经纪人的E-mail来往留存,就已经把信封塞得满满,如果连同一台新年音乐会与其他艺术家、经纪人的信件、合同往来,更是再多几个大信封也塞不下。国家大剧院成立之初,负责演出项目的工作人员都只是一群年轻孩子,他们没有任何策划或洽谈国际音乐演出的经验,“我们那时都是‘古典音乐小白’,”一位工作人员打趣说。“一开始这帮孩子们给世界古典经纪人写邮件,连语言和格式都不清楚,一个开头语就把我吓坏了。”陈佐湟这时除了担任指挥、音乐总监之外,还担起了演出策划人、项目洽谈人的身份。“国际古典音乐圈其实是一个小世界,音乐家并不是说付得起演出费给他们就一定会来。有时候音乐家和经纪人挑剔到连化妆间里放哪些花都会细致写进合同里,因为他/她可能对某一种花过敏,你说他们完全是挑剔吗?也不是,只是当时国内演出界还没有这方面的概念。”陈佐湟把自己二十多年在国外古典音乐工作中积累的人脉、知识一股脑倒出来,手把手教大家怎么谈项目、谈演出。一位工作人员回忆说:“那时候办公室里经常看到这样一个场景:陈平院长和陈总监两个人经常直接到演出部办公室督战,这是在哪个单位都很少见的,两位重要领导亲自给你讲工作怎么做,那时候大家似乎都没有了上下级的概念,就是想着怎么把事情做好。”
陈佐湟一直忘不了和自己并肩作战策划演出项目的“小朋友们”,尤其是他们在极大的工作压力之下,常常要一边流着泪,一边咬牙也要按时完成任务的样子。“当时很多小朋友们并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和接受的,他们当时都不知道哭了多少回,也都走过来了。现在这帮孩子都独当一面了。”陈佐湟感慨地说。当时凤凰卫视有一档节目叫《大剧院零距离》,有一期是采访他,结果他自己忙得都忘记了,有人提醒他后匆忙赶往音乐厅,衣服都没换,到那里主持人和摄像已经整装等待了。“这样的忙乱程度,是我做一名指挥所不会经历的,因为大剧院,我的人生经历又多了特别多彩的一笔。”
在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这一职位上,陈佐湟“十年如一日”,事无巨细,无私耕耘。从将国际重要艺术资源“引进来”,到将大剧院精品“带出去”,他为国家大剧院国际艺术形象地位的巩固提升、对国内严肃音乐的普及推动,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做一个诚实的普通人
作为一名国际知名、经验丰富的指挥家,陈佐湟对于指挥的定义却非常简单明了:“首先要做一个诚实的普通人。”这也和他“不迁就,不讨好,不绕着走”的做人原则非常紧贴,互为表里。
“因为音乐就是为普通人而写的,这里用不着故弄玄虚。”他说。在他看来,指挥工作有时候与考古学家有点儿类似的,300年前的巴赫作品,作为指挥要去挖掘谱面上隐藏的作曲家所思所想。“300年来,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和外部世界都经历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今天人们代步的工具、旅行的速度、信息传递的方式,都是生活在巴赫时代的人们无法想象的。但人类感情世界,感情形态,相对变化不大。喜怒哀乐还是喜怒哀乐,有点‘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味道。从呼天抢地的悲痛,到淡淡的忧愁,中间有着极为丰富的层次。音乐就像人的感情世界的一面镜子。这种载体还有它的生命力,有它的受众。作曲家从来如此,他会把在现实生活中达不到的东西都放到音乐里,作为一种向往,一种寄托,这个规律一直没有改变。”只有一个普通人诚实的心,才能感受这些情绪,如果不能打动自己,怎么打动别人?”
指挥就如同一位戏剧导演,既要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内心,又要挖掘演员的特色。“每一个演奏员,进乐队前都经历了十几年二十年的专业训练,他对演奏的音乐肯定有自己的看法,如何把几十人、上百人的音乐表现欲望整合在一起,打动乐队,打动观众,这时候指挥有一颗普通人的诚实之心就很重要。”2010年,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成立,陈佐湟出任乐团首任首席指挥,从亲自到全球各地招聘乐手到建立大师合作机制,从制作歌剧、交响乐、室内乐演出到国际巡演,他为乐团打下了坚实基础,并为乐团一路成长付出诸多心血。
十年,对于年轻人而言是积累经验的黄金十年,对于陈佐湟这样看过无数人生风景的音乐家而言,是他不忘初心、与大剧院一同走过的宝贵十年。“作为大剧院的第一代人,我想我们没有愧对历史赋予的机遇。可能大剧院更光彩夺目的时候,还在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五十年之后。也许那时我们已经不在这里了。但那是大剧院能走多远、多高,和第一代人太有关系了,因为我们是打基础的一代,我们是立规矩的一代。大剧院的未来一定会更好。”他满怀希望地说。未来,陈佐湟将继续担任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桂冠指挥。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