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08-07-02 21:12 新芭音乐网 刘景坤
浅谈汉语声调与歌唱咬字的关系
刘景坤
歌唱是一种经过加工了的语言艺术,歌唱是语言的扩大与延长,是把歌声和语言结合起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所以说:“歌唱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由于语言的差异。歌唱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如: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它们各国之间的差异就很大,至于汉语其区别就更大了。所以,歌唱者在演唱中文歌曲时,有必要认真了解汉语的语音特点,汉语的声调特点,并在歌唱中很好的掌握它们,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谈得到对风格、个性、韵味的探索。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汉语中所有词都有声调,每一种声调都要附加于音节之上,而每个音节从起点到终点几乎全被声调包括。而传统语言学认为,普通话只有四种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ˇ)、去声(\)等,这些都是我们平时说普通话时的声调。可是在歌唱时,在有些词的声调上就有所变化。比如说,在唱中国歌曲时,所有的“的”de都发“地”di的音等。汉字是一字,一义,一音节的表意文字,一个方块字读出来就是一个音节,而每个音节大多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根据每个字字音收尾不同,汉语分为三大类、十三辙。
一、歌唱咬字中的靠辙贴韵和汉字十三辙
汉语中共有四个鼻韵母,又分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前鼻韵母2个,an(安),en(恩),后鼻韵母2个,ang(昂)、eng(亨)。在歌唱咬字中,带有穿鼻韵的字音容易产生头腔共鸣和上高音。那么能不能使不带鼻韵母的字都像带有鼻韵母的字一样容易产生头腔共鸣和上高音呢?回答是肯定的,办法就是,取鼻韵母穿鼻之长补其它字不穿鼻之短。作法就是运用靠辙贴韵的办法在没有鼻韵母的字头上贴上带有鼻韵母的字。在讲清楚靠辙贴韵之前,首先要了解十三辙。十三辙就是根据汉字发声、归韵的规律将所有汉字分为十三种不同的形式。这种形式即为“辙”,辙的单位称“道”,十三道辙如下:
1、遥条(俏)——即所有尾韵归到“ao”的字,如:高、锚
2、发花(佳)——即所有尾音发“a”而无归韵的字。如:巴、达、打、大
3、人辰(人)——即所有将尾韵归到“en”的字。如:恩、人、本、陈
4、油球(扭)——即所有将尾韵归到“ou”的字。如:扭、流、球
5、也斜(捏)——即所有尾音发“e”而无归韵的字。如:爹、爷、雪、谢
6、姑苏(出)——即所有尾音发“a”而无归韵的字。如:出、卢、普、树
7、江阳(房)——即所有的将尾韵归到“ang”的字。如:张、扬、奖、壮
8、怀来(来)——即所有将尾韵归到“ai”的字。如:该、孩、凯、帅
9、中东(东)——即所有将尾韵归到“ong”的字。如:中、隆、巩、动
10、一七(西)——即所有尾音发“i”而无归韵的字。如:希、级、里、忆
11、言前(南)——即所有将尾韵归到“an”的字。如:安、然、敢、见
12、灰堆(北)——即所有将尾韵归到“ei”的字。如:追、谁、美、对
13、梭波(坐)——即所有尾音发“o”的字。如:波、抹、硕
从表面上看,十三辙似乎有些杂乱,不好记忆,其实只要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其中有非常严谨的规律。先辈们总结出一个极易牢记十三辙的口诀:“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这个口诀为十三个字。正好由十三道辙组成,需指出的是,十三辙不含“日”(ri)字儿(er)和儿化韵,习惯上都将它们归到“一七”辙。根据汉字发音归韵的不同特点,将十三道辙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直口呼,无归韵的辙,它们的延长音(字腹)即为汉语中的5个元音。有发花(a)、一七(i)、捏斜(e)、姑苏(u)、波梭(o)。第二类,需收音归韵,带有鼻韵母的辙,江阳(ang)、人辰(en)、中东(ong)言前(an)。第三类,是需要收音归韵,带有复韵母的辙,有遥条(ao)、灰堆(ei)、油球(ou)、怀来(ai)。三类中只有第二类带有鼻韵母,要想把第一、三类辙的字唱出带有穿鼻音的效果,就只有将一、三类辙的字向二类辙靠辙贴韵,靠贴规律如下:如“洁白”二字,都不含鼻韵母,“洁”属于也斜辙,为一类辙,就要向二类辙的人辰辙靠贴。“白”属于怀来辙,为三类辙,就要向二类辙的言前辙靠贴。作法是:唱“洁”字时,要贴上人辰辙的鼻韵“en”唱出的“锦”(人、辰)字头。然后急速转向“洁”字的字腹,延长到收音。实际发音等于“锦——唉”的延续,唱“白”怀来字时,要贴上言前辙的鼻韵母“an”唱出“板”(言前)字头。然后急速转为“白”的字腹,延长直归“i”韵,实际发音等于“板-啊-衣”的快速连续。这样咬字发音的结果,就使原本无鼻韵的“洁白”二字贴上了鼻韵,发声会立即感到畅通许多。唱出的字也显得富有力度和弹性,且不倒字。如《三十里堡》中:“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其中“家”字是高音,如果直唱“家”,声音容易直白,易紧,如果把“家”(发花)字向“江”(江阳)字靠贴,贴上江阳辙的“ang”唱出江字头,然后再马上延长“a”,唱成“江啊”的快速连续。声音就会更畅通,有力度。所以,要掌握好靠辙贴韵的方法,首先要了解十三辙,其次才能再考虑如何运用靠辙贴韵的方法。 #p#分页标题#e#
二、处理好字的声调与咬宇、旋律的关系
声调是字正之本。声调的高低升降就是字的音高的高低升降。每个字出口,结合声调才能正确表达出词意和韵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四声”是我国语言的重要特点,歌唱中若“四声”不准,词意全非。在说话中四声是自然的,较好掌握,而歌唱中则由于旋律进行的影响,不易掌握好,有时为了将字吐清、唱活,就不能完全照谱唱,而要适当加一些滑音或其它装饰音。
(1)阴平(符号是-)
音较高,发音后即保持住原来的音高,平直的送出,从头到尾都是高的,不升不降,叫高横调。如:呀(ya),风(feng),没有拐弯,没有装饰,唱起来比较平稳。
(2)阳平(符号是/)
声音开始时较阴平稍低,然后稍有一点向上扬的感觉,从中升到高叫升高调,如河(he)、时(shi)、来(lai)、农(nong)、民(min)等,歌唱为了咬清吐准,常常在字的开头加自下向上滑的小音符。
(3)上声(符号是ˇ)
这个声调发音变化比较大,开口时象平声,字头一露出来,马上拐弯,先由半低到低,再由低到高,叫升降调。柳(liu)、你(ni)、铁(tie)、统(tong)、把(ba)等。
(4)去声(符号是\)
发音短促,干脆利落,由高而低,向下走的叫全降调,唱的字头要重读,需要口劲。如:命令(mingling)、绿色(luse)、大话(dahua)、怕骂(pama)等。
声调对发音口型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是:直平调口型较小,如妈(ma)、麻(ma),降调口型较大,如马(ma)、骂(ma)。声调不同则口型大小不同,声调不准口型必乱,口型不准必定影响声音。因此,歌唱时定要仔细分析,认真处理。歌唱时,音量、音域、音色等方面的要求远远高于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因此,必须改变和提高生活中的咬字吐字方法,使之适合歌唱的需要。我国传统唱法强调的“字正腔圆”,应该这样理解:字正,就是字要准确、清楚,字的头、腹、尾的连接过渡要圆滑,字和字之间的衔接要像链条上的环,一环套一环。
三、歌唱艺术中咬字的讲究
汉字一般可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如“来”(lai),“l”是字头,“a”是字腹,“i”是字尾;林(lin),“l”是字头,“i”是字腹,“n”是字尾。但有的字只有字头、字腹而无字尾,如单音字,你(ni)、父(fu)、色(se)、大(da)等。
字头,是一个字的发音的开头部分,一般是指组成这个字的声母部分,有的字还有以母音I、u、v为介母的。字头是由气流或摩擦唇、齿、牙、舌、喉等部位而发音的。或者说是由于气流在口、咽腔中遇到各种不同的阻碍而发音。它的发音部位靠前,口腔局部紧张,因此,字头在一个字中的时值应极短,否则会阻碍声音的传导,喉头也会受影响而加重负担,但如忽略了字头,字就咬不清,总之,字头应咬得快而有力。字腹是组成一个字的母音部分,是任何字不可缺少的,需要引长的部分,是声音中最能发挥共鸣作用、最有响度、最有穿透力的部分,歌唱中这部分要张得长而稳,才能将字吐准、吐清。字尾是字的收音归韵部分,是字的终了和归宿,不能忽视,必须交待清楚。如“台”(tai)若不收尾就成了“他”(ta)、老(lao)若不收尾就成了喇(la)、先(xian)若不收尾归韵就成了些(xie)。但字尾所占的时值是很短的,要在字腹引长到最后才收尾、归韵。
咬字是指咬字头而言的,即声母的发音过程。要按照一定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通过口腔中唇、齿、牙、舌、喉等不同部位,将字“咬”成各种不同的样子,发出不同的子音。字要咬准咬正,咬歪了就成了别的字。字头要咬得狠,字腹要吐得圆,字尾要收得巧,或“字头重,字腹满,字尾轻”。我们在用美声方法唱中文歌时,一定要注意咬字功夫,否则,就不能给人们带来最美的享受。
歌唱,是语言和音乐结合起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歌唱的咬字吐字是使歌声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明代昆腔大师魏良辅在“曲牌”中说:“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他将字清列于首位,就是因为只有唱清唱准字,才能把思想感情明白确切地表达出来。因此,一切声乐技巧的训练都应围绕咬字吐字这个中心来进行。如果忽视了咬字的训练,片面追求声音、位置、气息、共鸣等技巧,就会与生活有距离,与群众有距离,就不可能成为好歌手。中外语言不同,因此在歌唱的用气方法、发音习惯、口型的变化、共鸣的调节和演唱的气质上都有所差异,唱法上精神因素和技术因素,无不受民族语言和审美观点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声乐教学必须结合我们民族语言的特点来进行。我们语言的结构十分细致复杂,歌唱中的咬字方法更是丰富多样。要想唱得有韵味又口语化,并能把喜、怒、哀、乐等情感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就必须首先掌握汉语语音的结构规律,掌握声调的种类和声调的运用。只有掌握了汉语声调的运用和咬字的方法,处理好汉语声调与歌唱咬字的关系,才能做到字字清楚,才能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
来源: 黄河之声/《黄河之声》编辑部·—双月刊·—ISSN1004-6127·—2004-2,总第215期,P22-24
适用对象: 学校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