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没有人能否认约翰·威廉姆斯的成功,就像没有人能忽略比尔·盖茨。我们可以忍受他,但没有规定说我们必须喜欢他。

2010-12-16 16:56 外滩画报 诺曼·莱布雷希特

约翰·威廉姆斯

约翰·威廉姆斯

当伦敦交响乐团伴奏的原声大碟的主打曲潮涌般涌来,简直就是一半马勒《第二交响曲》融进了拉威尔的副部主题,然后又拧巴着回到了马勒,最后是普罗科菲 耶夫式的圆号齐奏。《哈利·波特与密室》仿佛为热心的音乐会听众设了二十道简答题,整张碟的配器法好像一本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教科书,其中还遍布着德彪 西、斯美塔纳和霍尔斯特等作曲家的影子。这部讲述少年魔法师的电影完全没有音乐的魔力,胡拼乱凑的配乐没有为魔幻世界增加任何神圣的元素。

    《哈利·波特与密室》的拼凑配乐署名者是约翰·威廉姆斯,他也为第一部哈利·波特电影配了乐。三十年来,威廉姆斯是好莱坞的电影配乐头牌人物。他以《大白 鲨》和《星球大战》一鸣惊人,并为许多傻乎乎的冒险电影增加了一丝文化意味(号称“品位”)。有人甚至认为是他靠人工合成一手挽救管弦乐声带使之免于灭 绝。

    好莱坞有传闻说他在走下坡路,他自从1993年的《辛德勒名单》后就再也没有拿过奥斯卡,他从古典作曲家那里偷师的招数也被一波“翻版威 廉姆斯”悉数学尽,比如英国人詹姆斯·霍纳、加拿大人霍华德·肖和德国人汉斯·齐默。他们的创造力或高或低,但都以惊人的商业效率运用了威廉姆斯的方法。

    想想威廉姆斯之前的幸福时光吧。1934年埃利希·沃尔夫冈·科恩古德(Erich Wolfgang Korngold)驾临好莱坞,不是作为难民,而是作为导演马克思·莱因哈特的高薪顾问。科恩古德曾创作歌剧《死城》,是维也纳两次大战之间最热的作品。 他创立了一种电影音乐的流派,既怀旧又愉悦。科恩古德的主题旋律可以不间断地延续半个小时,尽管不时可以听出施特劳斯和马勒的影子,但你绝对不会把他的音 乐和别人的搞混。

    科恩古德的追随者都是移民,包括马克思·斯坦纳(《卡萨布兰卡》)、弗朗兹·瓦克斯曼(《日落大道》)、迪米特里·迪奥姆金 (《正午》)和米考斯·罗萨(《爱德华大夫》)。每一位都有自己独特的音响,每一位都有新鲜的旋律与和声。有的人因音响效果而被铭记,比如伯纳德·海尔 曼,他在希区柯克的惊悚片中用大量弦乐制造紧张气氛。尼诺·罗塔则为费里尼的传奇影片营造了核心氛围。

    科恩古德传统下的电影音乐对于知名作曲 家或是无名天才一视同仁,它要求的是个性和色彩。在英国电影业尚有颜面的年代,也曾有过马尔肯·阿诺德(《桂河大桥》)、理查德·阿丁塞尔(《危险的月 光》)和本杰明·弗兰克(《坦克大决战》),为影片带来了潜在的意义和原创性的音响。

    还是有一些优秀的音乐家在为电影写配乐,他们要与普遍泛滥的威廉姆斯式拼凑法作斗争,揭示一种之前未见的维度。

    没有人能否认约翰·威廉姆斯的成功,就像没有人能忽略比尔·盖茨。我们可以忍受他,但没有规定说我们必须喜欢他。

    作者为英国著名乐评家、BBC广播三台主持人文/诺曼·莱布雷希特,译/盛韵

声明:本文由《外滩画报》http://www.bundpic.com(转载请保留)拥有版权。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