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09-12-23 08:06 环球时报 于莹 谷棣
贵州独山灯花走入金色大厅
200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金色大厅上演时的盛况。
本报驻奥地利、美国特约记者 魏文 方 强 本报记者 于莹 谷棣
编者按:12月21日出版的《环球时报》,以《中国演出“镀金”金色大厅遭质疑》为题,报道了中国演出团体一窝蜂奔向维也纳金色大厅,而奥地利 并没有真正涌动中国音乐热的现象。现将此篇报道摘编,希望通过此文,读者能了解奥地利金色大厅演出的真实状况,思考中国音乐特别是民族音乐如何走向欧美市 场。
在中国人眼中,近140年历史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有着金色的光环,那里的新年音乐会等演出有着世界级的影响。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演出商业运作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国家级乐团、地方乐团,甚至是中小学乐团都有机会到金色大厅一试身手。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许多演出只为国外“镀金”、国内“出名”,过多地依赖赠票,制造轰动效应,已让维也纳当地民众出现审美疲劳。当中国演出团体一窝蜂地奔向金色大厅时,奥地利并没有真正掀起中国音乐热。
金色大厅也是“金钱大厅”
场地可以租,给钱就能演
金色大厅全称为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建于19世纪60年代末。在金色大厅进行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年都有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卫星转播,10多亿人收看。“金色大厅”也由此成了一块名声响亮的“百年老字号”。
中国人第一次“成建制”在金色大厅演奏还是1998年。那年年初,中央民族乐团在这里举办“春节民族音乐会”,引起了中外听众的强烈反响。 2003年,歌唱家宋祖英又在此成功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开创了中国艺术家的先河。此后,国内一些有实力的歌唱家,也来到这里演出,反响热烈。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不是所有的演出团体都有资格登上金色大厅的舞台。而如今,金色大厅除了每年固定的新年音乐会还保留着最高规格的头衔以外,一年当中的其他时间,场地都可以出租。一些特殊的演出档期,也会出现场地供不应求的现象,要提前两三年预定场地。
场地出租给外国演出团体,金色大厅也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金钱大厅”,不仅演出经纪公司可以运作,甚至连有资源的旅行社也可以做到。
曾在国内某旅行社工作的李女士,前两年策划和组织过国内演出团体赴金色大厅演出。据她透露,一场演出的场租费高达7万欧元,而附属的许多其他费 用还并不包含在内,比如乐器的搬运就需要额外的4000欧元,印制节目单等项目也均有明码标价。另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除场地租赁费外,还要支付金色大厅版 权费用约20万元人民币,摄像设备架机费(由金色大厅指定公司负责拍摄)40万元,以及票务费、人工费、装饰费等等。
演出扎堆严重,95%是非商演
“门票基本靠送,当地评论基本没有”
在场地可以出租的金色大厅里,中国的演出团体频繁现身。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到2008年,平均每年都有大约10个中国演出团体在这里演 出一二十场。仅2009年初至今,已有8个来自中国的演出团体或个人在金色大厅演出。而日本、韩国等国家来奥地利演出,选择金色大厅的,近两年只有一两 次。
中国演出“扎推”最严重的时候,是在春节、国庆和学校暑假期间。2009年初,金色大厅就接连举办了三场“中国春节音乐会”。奥地利当地朋友问 记者,哪场才是正宗的中国春节音乐会呢?而在2010年的1月底2月初,已确定有4场来自中国的“新春音乐会”在等待奥地利观众。暑假期间,来自国内的学 生演出团体则比较集中。
由于市场需求大,最近,金色大厅针对中国演出团体的要价也越来越高,相当于外租价格的最高档了。记者调查近10年来在金色大厅演出的国内演出团 体发现,95%以上的只在金色大厅表演一次,而且是非商演形式,相当部分“镀金”的色彩明显。一些演出与金色大厅的风格根本是格格不入,比如一些舞蹈节目 和带有少儿夏令营活动色彩的演出,竟然也挤进来,甚至提出“非金色大厅不演”。
更令人尴尬的是,有些国内去的演出,到场观众大多是拿着赠票去的。据策划人李女士介绍,一旦缺乏了赠票“渠道”,演出现场会十分尴尬,比如一次 中国某小学生演出团的演出,近1700个座位只坐了不到300人。只要上座率不错,演出团体就满意,随之而来的便是国内关于“此次演出在金色大厅获得巨大 成功”的报道。
与国内相比,欧美文艺演出赠票很少,高级别官员也会坚持自己买票。金色大厅票价从5欧元(站票)到90欧元不等。新年音乐会的票价则可达两三百欧元。据维也纳当地华人讲,有的中国演出能送900张票甚至更多,市场损失可想而知。
当地华人打趣说,一些中国团体的演出,“观众基本靠组织,门票基本靠赠送,当地媒体基本没报道和评论”。华商张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既为能有赠票去欣赏国内演出而高兴,也感到近年来的演出“多而杂”,雷同较多,缺乏创新。过多的赠票会使中国民乐演出“掉价”。
金色大厅演出部经理也曾坦言:“我们对中国民乐团的水准搞不清楚,不太可能进行任何的艺术认证。一般交了场租并签合同,就能在这里演出。”这位经理认为,金色大厅的演出不会标志一个乐团的水平。
不要神化金色大厅
关键是做好国内市场
或许是金色大厅的光环过于光亮,几年前,国内媒体在报道它时,喜欢把它描述成音乐界的“权威象征”,认为只有世界一流的音乐设施、一流的乐团、 一流的指挥家才会出现在那里,而且觉得那里的观众最挑剔,把一些中国艺术家在那里的表演说成是去挑战、去征服、去升华,甚至是“不辱使命的音乐之旅”。
对此,国内一些老艺术家提出,不要神化金色大厅,也不要神化在金色大厅的演出,特别是民族音乐领域的演出,更不能把它看成是代表音乐成就的唯一标杆。
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主任、作曲家田青就提醒说,对金色大厅的迷信和神化,是近几年在民族音乐推广中出现的重大误区。
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颐武表示:“国内演出团体着魔金色大厅的现象会逐渐递减。因为民众会越来越清楚,有的演出是有钱就可以进金色 大厅。”他认为,中国人迷信去金色大厅演出,既是渴望让世界了解,也是借机提高自己在国内的美誉度。这种愿望可以理解。但这样做要考虑西方民众的接受度。 另外,中国演出团体要消除跨语言障碍,还有一定难度。他建议,先要把中国国内的文化市场做好。
纽约一位艺术经纪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些演出团体不想闭门造车,把出国巡演当成向西方学习的机会,也有可取之处。但如果在国内属二流三流的演出团体,还是要先立足国内。随着中国人演出水平得到世界公认,今后会有更多西方音乐厅的邀约主动送上门来。
对中国艺术团体,特别是传统民族艺术演出团体走出去,欧美当地华人也认为,只要不是盲目的,不是以次充好,“走出来”是应该的。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仅仅通过文字或者媒体报道,远远不足;如果能走进音乐厅,亲耳听到、亲眼看到,肯定会对中国文化了解得更深。
维也纳华商李先生认为,国内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和指导,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将国内的音乐精品展示给国外观众。他举例说,俄罗斯国家交 响乐团也是在金色大厅举办音乐会比较多的外国演出团体,每年基本都会举行一两次巡演,每次演出近10场,音乐会表演曲目主要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因为它的 演出质量高,观众群比较固定,完全采取商业演出的运营模式,已发展成当地观众认可的品牌演出。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