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相关 About
芝加哥交响乐团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世界一流的管弦乐团之一 |
2009-02-08 20:09 新民晚报 沈次农
综合实力全美国乐团最高
——张立国细数芝加哥交响乐团种种强势
芝加哥交响乐团前音乐总监索尔蒂爵士(已故)
◆沈次农
沈:你能否再谈谈芝加哥乐队的管理机制和其他乐队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张立国:我们的乐队有105个音乐家,但是我们的管理人员有120个。但我仍然认为芝加哥的乐队管理被同行称为全世界最好的。
沈:很像我们当年的国营机制呀。
张立国:确实也有人批评我们人浮于事。但我认为他们确实有许多事情要做,而且做得很地道,很认真。
由于预算支出运作费用过于庞大,每年需要几千万美元的经费。而我们每年的票房收入仅仅占开销的三分之一。因为美国乐团不像欧洲乐团是有政府作经济支撑的,美国政府对音乐团体在经济上是完全不管的。
沈:那么另外的三分之二从哪里来?
张立国:我们必然需要大量赞助商的支持。除了企业捐款,还必须有大量的私人捐款。
因此寻求赞助在我们这里便成为最重要的工作。我们每星期的音乐会节目册厚得就像一部中篇小说,里面全是各种广告和各种赞助名单。所有出资人,从捐助200美元一直到10万美元的名单全部刊登上去。董事会成员还每年要开会审核你们的开支,看是否平衡,是否出现非正常的现象。在美国这样的现象很普遍。庞大的机构就是为了钱。不仅机构庞大,而且他们确实各显神通,无所不用其极,把这件事情做到精益求精。
还有,如果你看过我们的节目册,你会发现,在我们的乐队人员名录下还有别人的名字。那是谁呢?那是捐乐师位置的人的名字。比如双簧管首席的名字下,会出现某夫妇的名字。其实不一定是那对夫妇对双簧管首席特别青睐,而是因为他捐的数字比较大,因此给他一个专座。那个位子是乐队决定的,当然也得到捐助者的认可。也有捐款人指明某个位子的事。我的位子就有一个捐助者,名叫路易斯·班切尔。那人是一个业余中提琴家,很有钱,捐给我们乐团几百万美元的资助。乐团为了表示感谢,曾询问他的要求。他表示希望能把自己的名字挂在我的位子上。其实我并不认识他,这都是我们的管理人员平时与他们保持紧密联系的结果。他们平时去大小公司、饭店甚至咖啡馆,大小不论,多少不论,200元,500元,1000元都可以。甚至有一家咳嗽糖厂免费为我们供应咳嗽糖。因为他们发现观众中总有忍不住要咳嗽的人。于是我们也把咳嗽糖的名字刊登了上去。管理人员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春风化雨,简直做到成了精。
但引起巴伦博伊姆离去的原因也是经理人员。自从美国经济不景气以来,我们乐团也出现赤字了。董事会觉得压力大了。因为捐钱者心里会产生不愉快。因此每当准备续签合约的时候,有些捐助者乘机提出要求,希望与巴伦博伊姆一起吃顿饭,或者安排一个下午茶之类的见面机会,因为他们实际上都是他的崇拜者。董事会在权衡利弊以后,认为属于正当要求,便要求巴伦博伊姆“屈尊”做一些与音乐无关但是与钱有关的事。
但是巴伦博伊姆坚决拒绝了。
他说:“我是音乐家,我来芝加哥的目的就是让这个乐团把音乐演奏到最好。他们让我和那些人拍肩聊天,我做不来”。
于是闹僵。
欧洲许多老资格的指挥家不愿到美国来也多半是这个原因。就是怕这种与音乐无关的责任太重。比如我们请海汀克来,他就申明在先:总监不当,可以当首席指挥。穆迪开始也不肯来,他原先在费城当过总监,尝到过这种滋味。欧洲音乐家觉得艺术就是艺术,不应该操这个心。他们还认为乐团如果财政不够,政府应该贴钱。我曾经到柏林国家歌剧院工作过一段时间,让我震惊的是,那里的经理部门只有五六个人。而我们需要一百多人。可见我们这一百多人全是为了钱。
巴伦博伊姆离开以后,全世界都很担心芝加哥的去向。现在看来很好。首先是海汀克的到来,接下来是里卡多穆迪当音乐总监,从2010年起签了5年。其实原先他根本不愿意来的。我们的经理部门设了一个套:请他率领我们乐团到意大利巡演。在意大利巡演过程中,他被乐团的高水平深深迷住,就像陷入爱河,欲罢不能。于是最后出现戏剧性变化——穆迪主动提出要来担任音乐总监。而我们的经理人员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 (完)
芝加哥交响乐团中的华裔演奏家
陈慕蓉 (中国台湾) 乐团首席
于苑青 (上海音乐学院) 乐团副首席
夏三多 (中央音乐学院) 乐团副首席
CORNELIUS周 (美国出生) 一提
唐容彦 (上音) 一提
侯庆 (中音) 一提
侯雷 (上音) 二提
梅妮 (上音) 二提
张立国 (上音) 中提琴副首席
叶强 (美国出生) 单簧管副首席
CYNTHIA叶 (中国台湾) 打击乐首席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