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应该承认,邹静之是一个有才气而且聪明的剧作家。才气自然不必多说,有那么多有影响的影视剧摆着。

2010-04-23 01:07 新芭网

歌剧《西施》

应该承认,邹静之是一个有才气而且聪明的剧作家。才气自然不必多说,有那么多有影响的影视剧摆着。聪明呢,是说邹静之在创作中总是善于找到创作 题材的突破点所在,他知道观众想要什么,他自己应该写什么。第一次为国家大剧院创作歌剧,并且是“西施”这个家喻户晓的题材,怎样在写作中找到创作者和观 众的共鸣所在,这是邹静之创作之初的纠结和困惑所在。好在在西施的故里浙江诸暨,在西施博物馆,一句墨子的“西施之沉,其美也”,让纠结之中的邹静之顿时 茅塞顿开。于是,“西施之沉”成为了他创作这部歌剧的突破所在。

“西施之沉”,既是这部歌剧最终的悲剧情节所在,也是整部歌剧塑造西施的创作基调所在。邹静之聪明地没有在剧中过多涉及西施个人的 小情小爱,“她跟范蠡的相爱不是中心,最大的中心是她对祖国的大爱。”于是,我们看到在歌剧中,邹静之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对自己的祖国有着无限的爱恋,以至 于在祖国最危难的时刻,需要她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和美貌时,她会毫不犹豫地拨开掩护她的众姐妹,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于是,借邹静之唯美而诗意的歌词和作 曲家雷蕾美妙的弦律,我们倾听到了《春天的花开满伤痛的祖国》、《绸缪》、《请你用手指向越国》等等优美抒情的咏叹调。歌剧中抒发的西施对祖国的大爱,深 沉而无私,宽广而淳厚。即使面对再也回不到故乡的现实,她也依然无怨无悔,她眺望着自己的祖国和涛涛的江水,在唱出自己对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和爱恋后, 从容地沉江而去。我想这份大爱是足以感动现场的观众的,特别是女性观众的。而这也就是歌剧《西施》能够立在舞台上的原因所在。

歌剧《西施》创作上取得的成功,也让我们对近年的中国原创民族歌剧有了一点反思。不可否认,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高峰时期早已经过 去。当年延安的新秧歌运动掀起了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高潮,在这之后的20多年时间里,许多经典的至今仍然传唱的歌剧得以诞生。但是文革十年,中国民族歌剧 的创作遭遇了停滞,甚至那种扎根农村、反映现实生活的优良传统也被迫中断了。到了改革开放后的80、90年代,中国的歌剧创作出现了分化的局面。虽然也出 现了可以流传的《原野》、《苍原》等剧目。但是在每年都有不少新剧目诞生的今天,能够广为传唱的歌剧新作依然乏善可陈。面对这样的现实,无论是歌剧创作者 还是喜爱歌剧的观众,都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沉静地对待了。今天的创作者要超越以往那些写曲子能够写到人的心灵和骨头里去的作曲家,是困难的。所以,我们不妨 以平常的心态对待每一部新歌剧的诞生。歌剧需要听众慢慢地品位以及细水长流的传播,相对于歌剧《西施》而言,几首咏叹调的弦律写得还是优美动听朗朗上口 的。伤感的《春天的花开满伤痛的祖国》、唯美的《绸缪》、伤痛的《影子之歌》等等歌曲的气质都是具备广泛传唱的潜质的。

也许,对于中国原创民族歌剧新的高潮的到来,我们还是可以静静地期待的。这正如歌剧《西施》中咏唱的那样:“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啊,让我看见你。你还是那样的你,叫我可怎么好”。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路在前方,开满鲜花。

文/刘华萍(本文首发于《国家大剧院》杂志2009年12月号)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