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相关 About
沈洋 Shen Yang 低男中音歌唱家 |
2009-06-18 09:18 新民晚报 李严欢
“卡迪夫”大赛夺冠两年,沈洋在上海舞台露脸并不多,而在国际乐坛却不断传回关于他的佳音。卡内基、大都会、林肯中心等舞台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巴伦博伊姆、列文、帕帕诺等大师也与他有了愉快的合作。年初,他再回卡迪夫举行独唱会,被英国《卫报》评论为“具有与生俱来、引人入胜的戏剧天赋”。不久前,这位年轻的歌唱家回到上海,在上海大剧院的“青年艺术家”系列中举行了独唱音乐会。
对独唱会曲目的安排,沈洋有自己的见地。与许多同龄音乐家多注重外在效果不同的是,沈洋更在意作品的内涵、表现力和互相之间的联系,往往构思巧妙、编排新颖。他曾经为纪念歌德诞辰260周年,同时纪念自己的偶像、著名低男中音歌唱家霍特诞辰100周年,在独唱音乐会上分别演唱舒伯特、沃尔夫为同样的歌德诗作谱写的艺术歌曲。分量极重,却又冷门而很难讨巧,沈洋却敢于知难而上。这无疑是出于他的自信。他在香港艺术节节目册上写道:“艺术和音乐的宗旨不应该只是讨观众的欢心,而是对艺术自身的结构和内容有更深远、更广博的追求。”这份超越年龄的成熟,更让人对他刮目相看。
这次在上海的独唱会,选曲全面,涉及意、德、法、俄、中等多国语言,虽比之前那套德国艺术歌曲专场少了些学术气,但既照顾同场登台的两位女嘉宾,也为听众着想。
在演唱歌剧片段时,沈洋注重以其丰富的声音表现力,展现出内中的戏剧性效果,且他的舞台表演相比以往也更显成熟、生动。开场曲莫扎特的“花名册之歌”,就表现得很活泼:时而情真意切,时而冷嘲热讽。拉赫玛尼诺夫的“谣唱曲”曾是助沈洋获胜的“战马”之一,他在此讲究声音的连贯、控制,情感内敛。下半场《浮士德》中梅菲斯特“小夜曲”早已成为各路男低音的保留曲目,如今这位低男中音歌唱家在演唱时并不一味追求音色的浑厚,他的声音运转灵活,有很强的律动感,在人物的心理刻画上也非常成功。沈洋虽仅唱了两首舒伯特艺术歌曲,但还是让人感受到他在这方面的天赋,音乐的推进与语言的表达在他的演唱中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这场音乐会中,由他独唱的6首中国艺术歌曲是一大亮点,称得上是真正的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尤为让人回味。他唱《道情词——渔翁》,将昆曲的风格融入演唱中,营造出典雅、飘逸的美感;3首黄自的作品,均展现了他所具有的良好旋律感:《思乡》用情真挚感人,唱出自己对故乡和亲人浓浓的思念之情;《踏雪寻梅》轻松诙谐,前后速度的对比用得很有效果;最后唱《花非花》时,他仍如先前演唱舒伯特的歌曲那般,注重将词与曲的意境结合,有些许朦胧、迷惘之感。真希望他有机会将这些中国作品录成唱片。
两位特地从大都会歌剧院请来的钢琴家,为音乐会锦上添花。他们都是有着丰富的声乐伴奏经验的行家,无论对风格的把握、乐句的走向,还是音色的控制、与歌唱家的配合,都可谓驾轻就熟,也给了歌唱家更好的氛围,让在场听众赞不绝口。不过相比沈洋的出色,两位同台的女歌唱家表现平平,成为名副其实的“配角”。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