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08-11-07 17:22 北京日报 李红艳
本报记者 李红艳
5日晚,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指挥大师马里斯·杨颂斯携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为观众献上一台世界一流水准的交响音乐会。遗憾的是,上半场每个乐章间隙,屡屡响起不合时宜的掌声。而到了下半场,这种“违规”现象一次也没有出现。
令观众上下半场表现两重天的,是一次1分多钟的中场广播。
大师无奈凝视观众
上半场演出开始前,大剧院音乐厅通过语音广播向入场观众告知:乐章之间请勿鼓掌。不过,由于开演前现场比较嘈杂,很多观众可能并未听到,因此在演出过程中,屡屡出现“违规”现象。乐队演奏的曲目是德沃夏克《第八交响曲》,共分四个乐章,每个乐章结束停顿之时,现场都会响起热烈掌声。面对此境,指挥大师杨颂斯只能暂停并凝视观众,待全场安静下来再继续进行演出。
“单纯从音乐角度讲,尾声中那一丝一缕、若隐若现的余韵既是音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作品最完美的境界。如果这时突然有人拍手,无疑是一种噪音。”观众陈先生非常理解杨颂斯大师的“苛刻”。在他看来,乐章间的停顿也是音乐的组成部分,如果加入掌声无异于人为地破坏了音乐的完整性;其次,乐章间短暂的停顿还可使演员调整心态,更好地进入下面的演出,而莫名其妙的掌声将直接干扰演员的注意力,影响演出整体质量。
临时细化提示内容
针对上半场出现的情况,大剧院相关部门临时决定,下半场演出开始前加大告知力度。于是,观众们听到了这样的广播语音提示:“观众朋友们,文明和谐的观赏氛围是大家共同营造的。按照国际惯例,乐章之间无需鼓掌,请您在指挥明确示意全曲结束时再报以热烈掌声。下半场您将听到的门德尔松《第四交响曲》共分四个乐章,分别是有活力的快板、柔板、优雅的稍快板、从容的快板,全曲大约用时27分钟……”经过如此劝诫,下半场的演出进行得非常完美,没有观众再在乐章间鼓掌。乐章间没了掌声,有些乐手竟然流露出诧异的表情。随着最后一个音符落下,观众们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令杨颂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欢愉,数度返场,数次向观众席深深鞠躬致谢。这一情景,让上半场颇为同胞们尴尬的乐迷王先生感叹,“下半场简直就像换了一批观众”。
据了解,此前国家大剧院时常会在演出开始前通过语音广播进行一定的观演提示,不过像这样长达1分多钟的繁复提示还不多见。对此,观众反应不一。有人认为,如此琐碎的“唠叨”与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级艺术殿堂的身份似乎不太匹配。不过,更多观众为此叫好,认为大剧院此举是放下身段向普通观众普及艺术。
短评
这1分钟,无关“跌份”
红 叶
衡量一场演出的成败,除了舞台上艺术家的表现水准外,台下观众的反应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一大因素。有人说,不合时宜的掌声,完全可能毁灭一场伟大的音乐会。
乐章间的掌声,由多种因素造成,其中“不知”想必是最大原因,正所谓“无心之过”。观众良好素质和欣赏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之事。其实在西方音乐史上,欣赏习惯同样有一个演变过程。即便今日欧洲,现在也有类似鼓掌情况出现。就目前古典音乐在中国的程度而言,一味指责观众素质低,未免有些不妥。
其实,北京音乐厅、保利剧院等的音乐会,最初也曾屡屡出现观众“鼓错掌”的尴尬,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提示之后,观众的欣赏习惯得以养成,过分热情的现象已很少出现。相较上述演出场所,开幕不足一年的国家大剧院比较特殊,作为国家最高艺术殿堂,它不仅是一流演出场所,也是国民乃至国际游客的旅游参观热点,这就决定了它所接纳的观众非常广泛,相当一部分人是来“看新鲜”的,有的甚至是平生头一遭欣赏音乐会。因此,在引导和培养观众方面,国家大剧院更要细致、耐心,人性化、长期化。1分钟中场广播的出现,不仅不是“跌份”,反倒体现了国家大剧院的人民性宗旨,是让更多的大众真正亲近高雅艺术。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