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相关 About
乐器制作师 Instrument maker |
2009-06-03 10:59 昆山日报 高 超
再过些日子,陈良今年制作的20多张古琴就可以全部完工了。按照每张一万元的价格来算,这批古琴可以给他带来20多万元的收入。
陈良是陆家镇一位普通的小伙子。1998年参加工作后,从小就热爱古琴的他越来越渴望学琴。学琴先要有琴才行,陈良一打听,买张琴不是个小数目,当时的他还买不起。能不能自己制琴呢?囊中羞涩的陈良决定试试看。
那时,苏州的吴门琴人经常在怡园雅集。2001年春天,陈良从电视上看到雅集的报道后,每次都准时去听琴,而且每次都磨蹭到最后才离开。原来,怡园琴室有一张专供雅集弹奏的古琴,雅集结束,古琴就放在琴室的琴箱里。陈良等大家都离开后,就偷偷打开琴箱,用尺测量:额多宽、颈多长、徽距多少……所有的测量数据都用笔一一记在纸上。
需要的数据齐备后,陈良见家里正巧有一块装修剩下的花旗松木板,材料看起来还不错,就买了一套木工工具,找来一块薄一点的木板做底板,连锯带刨、又钻又凿地忙碌起来。万事开头难。由于没做过木工,刨木板的时候,右手食指内侧的皮肤磨破了好几次。从2001年5月一直忙到10月,“琴”终于做成了!说起自己的这第一张琴,陈良觉得很好笑:“漆都没刷,实际上就是两块样子像琴的木板!当时根本不知道琴板还有厚薄变化,徽位也是照怡园那张琴等比例克隆的,实际上根本不对!”
第一张琴虽不成功,却让陈良体会到了制琴的乐趣,也增强了信心。2002年,陈良拜在吴门琴人黄耀良先生门下学弹琴。教琴之余,黄先生也给陈良讲授传统音乐理论方面的知识。陈良这才认识到,不懂乐理根本不可能制出古琴。此后他搜罗了大量关于古琴制作的论文和资料,一有空就埋头钻研。为了弄清徽位的设置原则,陈良硬是啃下了传统音律学理论“三分损益律”,而这是让许多音乐科班出身的人都感到望而生畏的。
从2001年至今的8年多时间,陈良边学习边实践。“好好坏坏总共制了100多张琴。”他说。功夫不负有心人,陈良的古琴制作技术越来越好,他制的琴在琴界也逐渐有了名气。一开始是通过同门师兄弟帮衬,在各自的学生中推销,后来有人找上门要买他的琴了。由于音质较好、价格适中,陈良现在制作的古琴已不愁销路。他说,今年制作的20多张古琴早已有人预订了。
由于需求量逐渐增大,陈良雇了两位木匠做助手对木料进行初步加工,关键工序则亲自动手。陈良告诉记者,他已经从单位辞职,专心致力于古琴弹奏和制作。现在他每年大约制琴二三十张,售价都在一万元左右。制作古琴成就了陈良的梦想,也为他拓展了一片新天地。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