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09-06-04 08:30 人民日报 吕远
傅庚辰
今年6月,由中央统战部、中国文联共同主办的“时代之声·傅庚辰作品音乐会”将在国家大剧院举办,《傅庚辰谈音乐》同时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音乐界的大事。了解傅庚辰的人,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人,不多了。既然我还在,我就该写写他。一则,我和他都是军人,是战友;二则,我和他都是部队音乐工作者,合作多年。他从小参军,一直为军队服务,养成了完整的军人音乐家的思维和性格。到了离休年龄,本可以休息了,却又受命来担任音乐家协会的主席,一干又是8年,而且干得有声有色。
我和他的合作,说来很有些戏剧性。这话得从58年前说起。我参加革命时拉小提琴,也创作过小提琴独奏曲,但因为按西洋的手法去模仿,都不受群众欢迎。1951年,我无意中看到一首《秧歌舞曲》,手法不很复杂,但民族风格很强。我在大学时曾随暑期访问团到哈尔滨和佳木斯市独奏过,大受欢迎。我很佩服作者的聪明才智。当时我不知道作者是谁,我猜想是延安鲁艺的干部,至少是冼星海的学生,属于我的老师辈。50年后,我和傅庚辰坐在一起闲聊。我说起我年轻时拉小提琴,他说他最初也拉小提琴。我说我年轻时演奏过一首《秧歌舞曲》,他谦逊地说,那是他15岁时的作品。真是不可思议!这首对我颇有影响的独奏曲竟然出自这个和我相识了几十年的“小弟弟”之手,而这个人今天成了音协主席。这是一个踏踏实实地走到现在,又踏踏实实走向未来的人。
我和他共同创作一部作品,是40年前的事。1968年,我们当时在解放军报社组织的一个《革命组歌》的创作班子里并肩创作。我因为“文革”初期是“文艺黑线人物”,曾被革命小将批判了很久。那时虽然被“解放”了,但还没被“结合”,叫去参加创作班子时还心有余悸。去了以后我才知道有李劫夫、王竹林等知名作曲家,还有一位英姿勃发的年轻作曲家,他就是李劫夫很器重的学生傅庚辰。我虽然和李劫夫早就相识,但和傅庚辰交往不密,特别是我对革命小将很有些怵惕忐忑之心。傅庚辰那时像个小伙子,属于社会中坚的革命派,我担心他也会像小将那样对我来点“造反派脾气”,所以对他不那么亲近。他对人不苟言笑,但十分谦虚诚恳,热情认真,毫无那时青年人常有的骄躁习性。相反,他对我很尊重信任,有点像对长者,反而使我感到不安。尽管当时路线斗争很尖锐,但我们大家都是认真严肃地为革命事业共同战斗,没有一点当时流行的“派性”。他处事老成持重,政治上稳健有加,很好地促成了整个班子的团结,完成了规定的宣传任务。他在艺术性和政治性的结合、大方向和具体工作的统一等问题上,使我极为佩服,深感自己是个书呆子。他具有敏锐的政治感觉、稳妥的创作作风。他的作品淳朴自然,具有很强的群众性。
中国音乐家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时,在选举各方代表的理事名单上,没有傅庚辰的提名。他当时是总政文工团的负责人,也是部队电影音乐的代表人物,从全国的音乐工作考虑,他应代表不可或缺的一方面。有人觉得此事不妥,但傅庚辰却十分平和地对待有关方面的安排,认真负责地准备投其他人的票。反而是大会听取了意见,主动追加了他的提名。在以后的音协选举中,他不但担任了理事、常务理事,还被选为主席,而且十分称职。
傅庚辰,一个敬职敬业的作曲家,一个很出色的文艺战士,一个称职的领导。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