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电脑里的虚拟歌手初音未来在日本继续走红,美国一家公司则研制了一台可以模仿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

相关 About

科技 Technology

2010-03-19 13:03 外滩画报 王晓光

数字音乐

(文/王晓光)以卡通为虚拟形象的Gorillaz乐队最近刚刚推出新专辑,电脑里的虚拟歌手初音未来在日本继续走红,美国一家公司则研制了一台可以模仿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

人们普遍认为,技术砸掉了音乐家的饭碗,毁掉了他们昔日贩卖作品的渠道。但换一个角度来看,技术未必是坏事,且不说电子乐和录音技术,新技术正在造就一些前所未有的市场。比如,音乐家们也许可以为自己的音乐风格或是他们作为音乐家的身份明码标价。

摇滚乐队似乎正在这么做。他们在最近几年里陆续让自己的虚拟角色进驻以《吉他英雄》为代表的音乐游戏,收取版权费用。比起这些,美国的创新公司Zenph 的技术含量更高一些。他们在陈旧的经典唱片里研究并分析拉赫玛尼诺夫这样的已故音乐家,把他们的风格写入了一架钢琴。Zenph 公司的负责人弗雷称,如果这些音乐家在今天的条件下演奏和录音,结果就是他们计算出来的那样。他们所做的事情有点像是修复经典作品,但更有商业潜力,因为理论上说,那些从旧唱片里获得的数据可以用来录制任何一首新曲目。

弗雷承认,虽然现在只是刚刚开始,但他们希望能够在更多的分析之后,将这些技术用于演奏新曲目——目前,Zenph 只能以高质量音质重新演绎已有的旧作品,还不能用于创作。这架类似机器人的钢琴现在已经可以模拟三位演奏家的风格,分别是拉赫玛尼诺夫、亚特·泰坦和古尔 德,据说爵士钢琴家奥斯卡·彼得森也快了。Zenph 准备为自己的技术寻找更多市场,比如为电影录制原声音乐时,如果使用了这台神奇钢琴,那么电影将拥有一个来自著名演奏家的音乐版本。除了已有的神奇钢琴, 萨克斯风和低音提琴的整理工作也在进行中。他们想用自己的技术实现一支虚拟的爵士乐乐队。虚拟乐队当然也可以举办巡回演出,只是钢琴在城市之间飞来飞去的 过程会比真实的音乐家麻烦一些。

无论Zenph 什么时候实现自己的理想,都将推进一种新版权的诞生:风格。Zenph 可能会销售以约翰·列侬或是科特·柯本为名的软件或是吉他,但在此之前,他们得先搞定两人的妻子,大野洋子和寇特尼·洛芙,从版权所有人那里买到版权。于是,除了卖唱片和虚拟人偶形象的使用权之外,音乐家和版权所有者们又多了一个看起来还算健康的生财之道。

弗雷表示,Zenph 的远景目标是一种新的音乐生产和消费形态:不需要昂贵的设备,业余爱好者也可以容易地做出著名音乐家的唱片。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手,并决定让他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绎一首歌。他们甚至可以集合自己最爱的乐手,组建一支“不可能”乐队。

这个愿景听上去像是异想天开,但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Zenph 要做的只是加快研发的速度,让虚拟音乐家们的表现更接近真实。因为在日本,已经有一位叫初音未来的虚拟歌手在市场上证明了这个模式的可行性。

早在2007 年,CRYPTON FUTUREMEDIA 就在日本推出了这位虚拟歌手。说是虚拟歌手,它本质上其实是一个使用YAMAHA 的语音合成引擎的专业电脑软件。软件非常复杂,普通人很难上手。CRYPTON 的成功之处,在于创建了一个大获好评的虚拟少女形象,从而一举击中了一向偏爱可爱美少女的日本宅男。在他们自发学习和普及之后,一些广为流传的作品造就了初音未来的流行风潮。

在创造初音未来时,CRYPTON 先是尝试找职业歌手来录音,但屡屡遭到拒绝。原因是歌手们对于自己的声音会被用户拿来录制什么内容不太放心,同时也比较在意版权问题。后来,CRYPTON 将目光转向庞大的声优队伍。在考察过将近500 位声优之后,他们找到了藤田。后者用6 个小时录下了一些假名发音。软件的使用者只需要填入歌词和曲调,软件就会将藤田录下的假名自动转化为相对顺畅的歌声。加上速度和情绪方面的设定,初音未来就具备了更丰富的可能性。一些成功曲目在网络上迅速流行,初音未来变成了一个综合的现象,并入选了2007 年日本网络十大事件之一,大阪电气通信大学甚至在2008 年正式将她列为了一门课程,以满足因为她而开始学习电子音乐创作理论的新手。

初音未来当然无法取代真正的歌手。现有的合成技术还无法将一个个单词转为一句完美的话,任谁都听得出是拼凑而成。初音未来的成功,除了这个新技术所带 来的新奇感之外,还包括了很多在日本以外难以复制的因素,比如他们对宅男市场的准确把握,以及针对这个市场进行的成熟的宣传、推广方式。从技术上来 说,Zenph 可以做得比CRYPTON 更好,但以现在的成绩来看,他们的研究目标是古典音乐和爵士乐,而且都是基于真实存在的音乐家,而不是一个虚拟形象。商业前景尚未可知。但谁知道呢,如果 埃里克·克莱普顿为Lady Gaga 伴奏会怎样?这样的点子显然能迎合欧美的年轻人。

《连线》杂志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假想:Zenph 的研究很可能导致音乐家们纷纷注册自己的“风格版权”,并在与类似的技术公司交易时收取费用。但如果一台机器需要付费购买后才能使用音乐家的风格的话,一 个音乐家模仿另一个时需要付费吗?如何界定“风格版权”?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受过音乐史的教育,并被它影响。电脑学习音乐家的风格,和人脑学习音乐家的风 格,这当中到底会有多大区别?虚拟音乐家已经出现了,版权保护措施和法律却没有相应的进步。这件事涉及一些人与机器人的伦理问题,听上去似乎是科幻小说里 才会谈的事情,但确实已经“正在发生”了。而这个问题的答案,跟人们是否需要虚拟音乐家,以及虚拟音乐家到底能够走多远,似乎都没有什么关系。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