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世界音乐毕竟不是原生态音乐展览。”上海世界音乐周创意总监林剑说。上海世界音乐周是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专门打造的。5月5日,世界音乐周论坛上,英国音乐学家瑞切尔·哈里斯、BBC世界音乐大奖总监克莱尔·维特克尔和中国音乐家刘索拉、朱哲琴讨论“世界音乐”的话题

2009-05-21 22:56 南方周末 张英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张英 实习生 余舒虹 发自上海

    “世界音乐毕竟不是原生态音乐展览。”上海世界音乐周创意总监林剑说。上海世界音乐周是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专门打造的。5月5日,世界音乐周论坛上,英国音乐学家瑞切尔·哈里斯、BBC世界音乐大奖总监克莱尔·维特克尔和中国音乐家刘索拉、朱哲琴讨论“世界音乐”的话题。有人感激“世界音乐”给了他们表达的机会,有人则不高兴被归入“世界音乐家”。

    一个“世界音乐史”

    在1889年的巴黎世博会上,德彪西看了印度尼西亚的加美兰音乐和印度的拉加音乐的演出,感慨道:“原来西方人追求的极致境界音乐,在数千年前的东方,早已存在。”

    “世界音乐”概念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的德国,一些现代音乐家想听到欧洲主流以外的音乐,离开了大都市,跑到了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地,采风收集了两千多首民间乐曲,以此为素材,用西方音乐的手法、形式创作,大量融入现代音乐的和声手法,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音乐。

    二战结束后,一批思想前卫的美国流行音乐家从亚洲、非洲音乐中吸取营养,并把它们带到自己的创作中。比如,甲壳虫乐队把印度的西塔琴大师拉维·香卡带到美国,和自己一起上台演奏。滚石乐队的吉他手布莱恩·琼斯则制作了摩洛哥村庄乐师们的仪式音乐唱片,这张唱片后来被研究者们称为是历史上第一张“世界音乐”唱片。
在此后的岁月里,西方流行音乐不断从他国异域的民间音乐中采集音乐元素,丰富自己的音乐创作。在众多音乐人中,最有名的是歌手保罗·西蒙的《雅园》,这张使用了许多北非音乐元素的唱片后来获得了格莱美奖。

    在电子音乐兴起后,大量原本不被西方注意的世界音乐进入了今天的流行音乐里,恩雅的音乐里含有大量的爱尔兰凯尔特人的传统音乐;英格玛则在他最初出版的两张唱片中使用了格利高里圣歌和中国台湾阿美人民谣。

    英国摇滚乐队“创世纪”的彼得·加布里埃尔创办了专门的世界音乐唱片品牌“真世界”,致力发掘世界各地的音乐,创办了全世界最有名的世界音乐盛会——WOMAD音乐节。
1987年,国际流行音乐唱片会议上,西方的唱片公司把既不能划归流行乐,又无法归类为普遍意义上的古典音乐的音乐,命名为“世界音乐”。“世界音乐”这个概念在世界范围内沿用至今。

    多个“世界音乐观”

    刘索拉对把她归入“世界音乐”,不高兴,但也“没脾气”:“我们要不然就加入先锋派,要不然就加入世界音乐,要不然就加入古典音乐,都是被品牌化,所以现在我就不争了。”

    她不能接受的是,在她回中国发展后,她仍然被称为“世界音乐”。这个称呼里,有她和她的同学谭盾、郭文景,也有土耳其、巴基斯坦或者乌克兰的音乐家,凡是欧洲、美国没有的音乐,统统贴的是“世界音乐”。“在国外生活过的那些非欧美音乐家,他就不愿意被你叫成世界音乐家。”刘索拉说。

    刘索拉认为,在这个称呼之下,很多音乐的细节定义没有了。“有些东西是属于新音乐,这种新音乐是带民族色彩的,现在统统给你扒到世界音乐,它就失去了特别多细节的判断。”

    朱哲琴在贵州从江地区录制了《船之歌》和黎平县一个苗族村庄的芦笙、鼓歌。“‘世界音乐’这个词给了我们希望和很大的空间,所有不同种族、文化、民族形式的音乐都可以包括在里边,中国在世界音乐里边存在很大的空间。

    津巴布韦的娜纱耶不仅频繁在BBC的世界音乐舞台上亮相,也曾参与过伦敦爵士音乐节。她于2006年推出的专辑唱片《琪莫林格之灵》(《Chimurenga Soul》)被《卫报》称为当年最完美的唱片。“我能理解一些人的挫败感,有些人对世界音乐的分类感到很挫败,但如果这种音乐类型不存在的话,我们就没办法在西方音乐主导的全球音乐产业中,展现非洲或亚洲等非西方音乐。现在我们可以展现自己了。现在这种音乐类型叫世界音乐,包含了来自全世界的流行、摇滚、民谣包括嘻哈音乐。但是新的细分类别已经产生了。世界音乐这种类型存在的优势就是让人们能够接受所有这些音乐,我认为这是好的。”

    娜纱耶说她个人不想成为津巴布韦文化的代言人。“我不创作传统音乐。我的创作更加混杂。我来自津巴布韦,所以它在我的血液里,我很高兴可以用不同文化的元素来表达自己,这让我的音乐更与众不同。我只是个歌手,不是个政治家。”

    美籍印度塔布拉鼓大师扎克尔·侯赛因,从18岁开始,他全世界表演。他能跟很多音乐家合作,约翰·麦克劳林(John McLaughlin)、米奇·哈特(Mickey Hart)、卡洛斯·桑塔纳(Carlos Santana)等都是1980年代优秀的音乐人。他在宝莱坞时,那里同时有西方音乐家和印度音乐家,他把塔布拉鼓融入进萨克斯、钢琴等西方乐器,同时要确保不会丢掉它的属性。“我确实创造了一种融合了各种元素和色彩的,与众不同的塔布拉鼓表演方法。”

    “放在40年前,美国人可能会觉得印度音乐很有异国情调。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人们开始越来越多了解了印度音乐,它不是异国情调了,而是智慧。他们更加融入这种文化传统,更加理解这种文化了。”扎克尔·侯赛因说。

    克莱尔·维特克尔是BBC世界音乐大奖的总监,她负责的这个评选影响和推动着世界音乐往前发展。去年,中国的萨顶顶成为了BBC世界音乐大奖得主,引发了中国人对“世界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去年我们开始和萨顶顶合作,我们使用了中国传统乐器,加上萨顶顶精彩、意想不到的表演,和新的体验和经验,使得萨顶顶获得全世界的认同,向听众传输了非常新的概念。”克莱尔·维特克尔说。

    她所在的机构每年和全球音乐家合作,在全球巡回演出,举办不同的音乐节,一年演出四百多场。伦敦每一年爵士艺术周,五十多个地方有两百多场不同的演出,爵士、摇滚、传统、现代的艺术家都有,同时有亚洲、非洲的艺术家登台献艺。“BBC的音乐节把世界各国好的音乐带给听众,这对听众有很好的熏陶。”

    音乐学家、伦敦大学亚非研究院教授瑞切尔·哈里斯举了两个不同的例子,一个例子是王洛宾;一个是新疆的哈萨克族音乐家马木儿,他今年在英国推出《真实的世界》。马木儿的音乐针对的是欧洲,而王洛宾的音乐针对的是东亚这个大的市场。

    “我们发现他们对中国西北民乐处理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王洛宾的通俗音乐在东亚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的影响非常大。马木儿带来的是哈萨克族的音乐,他的声音不一定来自新疆,而是在北京摇滚乐的情境下写出来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田青注意到:我们曾经觉得笛子和二胡的音不准,因为跟钢琴的十二平均律不一样。“曾经有很多中国人,几十年来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浪费在改造我们的竹笛,把笛子多扎一些眼,二胡也要把弓子解放出来,像小提琴那样,甚至还有人在二胡的上面加直板。“他追求的是和大乐队的合作,但是把中国音乐里边最有味道的的东西抹杀了。”

    田青不认为这种“迎合”是世界音乐的路数。“中国人花钱到金色大厅演出,从中国带观众包机去。我们驻奥地利使馆的文化参赞写了一篇文章,求求国内民族音乐家,别都来了,我们票送不出去了。每次的节目都是《十面埋伏》,二胡都是《二泉映月》,歌都是《好日子》、《走进新时代》,这些外国人都会唱了。没有一个是成功的商演。”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