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09-04-02 13:01 解放日报 伍斌
本报讯(记者 伍斌)金融危机下,世界不少古典音乐演艺机构紧缩开支艰难度日。正在发展中的中国交响乐团又处于何种状况?上周,包括港澳台地区代表在内的百余名国内乐团管理者与音乐家在京参加由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主办的“2009中国交响乐峰会”,探讨发展困难和瓶颈,就乐团建设集思广益。
应对“缺钱”,呼唤为赞助高雅艺术立法
峰会上传出信息,除了受全资赞助的澳门乐团,拥有1亿港元年度财政预算的香港管弦乐团,具有千万元人民币级别年度财政预算的中国爱乐、上交、广交以及近来崛起的深圳交响乐团和青岛交响乐团,其他乐团预算大多捉襟见肘。在全国乐团联盟的43支乐团中,大部分挂牌地方乐团年度预算只有百万元左右,从属当地歌舞剧院的乐团的生存状况更不容乐观。青海省民族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副团长郭晓亮说,当地乐师之间有一句顺口溜:“三块四块排练费,五块六块午餐费,一块两块演出费。”
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郭珊指出,美国法律有明确的税惠政策鼓励向艺术事业捐赠,而我国到现在为止尚无类似立法,如果企业和个人无法从赞助古典音乐中得到切实利益,那就会使中国本土企业赞助艺术难上加难。与会人士认为,国内交响乐团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起鼓励对高雅艺术进行赞助者的法规和条文,这对改变目前大多数乐团单一依靠当地政府有限的财政投入来“养团”的面貌,将会产生积极影响。
应对“低上座”,提出资源共享“众乐乐”
不少地方乐团团长表示,乐团常规演出若能卖到2至3成已是幸事。江苏交响乐团团长吕军哭笑不得地说:“一场与赞助单位共同主办的音乐会,最后的票房分成,1000元对半开。”来自台湾地区的亚洲文化推展联盟主席许博允表示,即使在我国台湾和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票房销售6成便已算相当不错。与会代表认为,国内交响乐听众在逐年增加,且大多为有消费潜力的年轻人,但如果乐团的成本控制、市场销售、观众拓展上难有起色,将影响到持续发展的步子。
深圳交响乐团副团长聂冰和上歌交响乐团团长屠虹捷提出,在全国交响乐团联盟内部实行资源共享,得到与会者热情响应。这一资源共享建议,表现为共享指挥家、独奏家和歌唱家、外国专家等人力资源,共享当代作品和联合委约新作品等知识产权,共享由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搭建的信息互换和资讯沟通的平台等。与会指挥家谭利华和李心草等纷纷表示,在档期空隙时,愿意义务赴边远地区训练乐团演出。而以关峡和叶小钢为代表的与会作曲家则乐意将作品无偿提供给国内各大乐团演出。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相关人士表示,将承担起更多责任,统筹安排、邀请海外一流演奏家、歌唱家和指挥家到国内培训乐团。这一“成本分摊”的资源共享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乐团艺术水准,也是当下最为切实可行的方案。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更多地区和乐团的听众享受到与一流音乐家面对面的乐趣,真正实现“众乐乐”。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