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这是一部被誉为“当代中国音乐史料经典”的书系,是国内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全面系统记录中国音乐年度发展状况的权威著述,是学者最重要、最权威和最全面的参考书。时至今日,已经出版的19本“年鉴”沉甸甸地记述着中国音乐的昨天和今天,并为明天做着坚实的铺垫。

2009-03-20 17:57 音乐周报 孙静

    这是一部被誉为“当代中国音乐史料经典”的书系,是国内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全面系统记录中国音乐年度发展状况的权威著述,是学者最重要、最权威和最全面的参考书。

时至今日,已经出版的19本“年鉴”沉甸甸地记述着中国音乐的昨天和今天,并为明天做着坚实的铺垫。

第一本“年鉴1987年卷”的封皮是军绿色的,象征着青春和坚韧的力量,烫金的六个字“中国音乐年鉴”彰显了它的贵气与分量;“1996年卷”则是大红色的封皮,十岁的“年鉴”喜气洋洋过生日;“2005年卷”即最近的一期是海蓝色的封皮,象征着“年鉴”将继续前行,虽步履维艰,但矢志不渝。

1998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举行了《中国音乐年鉴》创编十周年暨第十卷(1996卷)出版的庆典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近80人参加,音乐界四位前辈贺绿汀、吕骥、周巍峙、李焕之为此题词祝贺。

这部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辑、每年一本、每本60万至70万字的“年鉴”集综述、专栏、史鉴、专题报导、本年纪事、资料汇编、图片等为一体,约请全国乃至海外著名专业学者就相关专题进行撰稿。

“年鉴”一经推出就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好评和积极的影响,它立即成为很多学者案头的“宝典”。就是这样一部历史价值和学术分量“无法替代”的“年鉴”,却在发展过程中屡遭坎坷:不仅六易出版社(自1987年以来先后为文化艺术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大象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编辑班底也换了几班人马,田青、乔建中、韩钟恩、萧梅、靳学东、李岩历任主编。

“年鉴”第一任主编田青在1997年的年鉴上发表了一篇饱含深情的编后记,他写到:“年鉴的10年,已成为我和我的同事们个体生命的一部分。虽然,《年鉴》对整个中国音乐的作用只能由后人去评说,而我们个体生命的价值也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我们而言,‘年鉴’无疑使我们这10年的生命变得更充实、更丰满。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年鉴’,我们这10年的生命可能是另外一种样子;另一方面,对中国音乐而言,‘年鉴’的出现也绝不是微不足道的。10年前,中国音乐界没有人因‘常怀千日忧’而自觉地为今人和后人把中国音乐界今天发生的事记录下来,从10年前开始,我们有了”。

“年鉴”的出版自1997年开始就出现了滞后现象,这个问题越演越烈,到2008年才刚刚出版发行“2005年卷”。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资金的匮乏是最重要的元素。谈到这个问题,蔡良玉研究员感概地说:“这个问题让人很心痛。表明我们国家目前对音乐文化的基础学术建设还不够重视,这是学术界的一种危机,让人觉得非常遗憾。这种业已出现的‘时差’是《中国音乐年鉴》编辑部的现任编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现象,但无力回天,由于人力、物力等方面的不足及历史遗留问题,虽然我们尽力向前赶,也只能做到今天这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步。”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