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相关 About
朱里尼 Carlo Maria Giulini 意大利指挥家 |
时间:2018-04-19 12:09 新芭网 小周碎碎念
朱里尼(Carlo Maria Giulini 1914-2005)在许多人心中是不朽的指挥家典范,顶级的指挥技艺绝对够格与诸多传奇音乐家并列大师之林。今年适逢其百年冥诞,本期小专题就为读者特别重温这位巨匠的有声遗产,希望藉由漫谈其录音,带您进入他处理音乐动人之处,并略览各家唱片公司再版发行。限于能力与篇幅,无法逐片细说,文章倘有无法顾及处,亦望读者海涵。
邂逅的原点
处理这个题材,首先浮上心头的是多年前的小故事:还在唸书时,某夜戴上向朋友央来的耳机,一边赶著期中报告,音乐一片接一片放过去,报告也逐渐消耗大脑产出能力;半夜两点难得告一段落,稍事休憩,往后方椅背一靠,认真听听耳机裡在放什麽东西——结果我听到的是从未想像过的田园交响曲诠释,第二乐章的水流竟得如此滔滔之势!贝多芬第六号交响曲对当时的我来说也算是有一定程度的熟稔,所借耳机也没有挖掘出前所未闻细节的高超解析力,只记得在那个当下完全被弦乐群绵延不绝的质地攻陷了,让很强的说服力带著走,沉入一股很深的感动。这真是我偶然买到的一张小厂发行CD-R吗?(即307期软体专题所介绍的私人荒岛片,此不赘述)没错,是朱里尼于1990年指挥柏林爱乐的现场录音,尚未有官方发行,甚至不能百分百肯定绝对出自此指挥家手笔;但可以肯定的是,原抱著瞎碰运气的想法在网路标下此碟,却万万未料到它是让我开始蒐集朱里尼录音的契机。
从生涯不同阶段切入
这位指挥家早有许多相关评介文章,职业生涯亦有不少中文资料可查,于此不再多费篇幅拾前辈牙慧。欲理解朱里尼音乐风格,日本乐评小林宗生的观点可谓相当贴切,基本上是根据指挥活动的地域分作伦敦、芝加哥、维也纳、洛杉矶、欧洲客席等时期,在录音合作方面,则可依年代先后顺序约略区分为EMI(伦敦、芝加哥、维也纳)、DG(芝加哥、维也纳、洛杉矶)、Sony(欧洲客席)等阶段。替音乐家分期有点像是「必要之恶」,因为只要有时期划分,就容易产生既定印象,但实际好处是能够协助聆听者建立初步选购指引,不同厂牌的录音几乎就带著不同时期的特色,EMI时期的明快、DG时期的凝练沉稳、Sony时期的圆熟都大致可以想像。(补充明显的两个例外:EMI版的莫札特安魂曲有DG时期的凝练,DG版的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有Sony时期的圆熟。儘管如此,分期观点依旧是快速便利的索引。)
随著年纪增长,朱里尼音乐性格有所演化,但我想强调,一份诠释有诸多面向可考察,譬如乐器音色、声部平衡、节奏感等等,不同阶段的朱里尼会突显不同元素的重要性,而并未试图「抛弃某一特徵以强化另一特徵」;我的意思是,您不会听见他为了表现音色就放弃控制稳定的节奏感,只是会稍微放慢。青壮时期的他对于韵律感的要求相当精准,到了晚年,他的诠释架构还是具备律动感,只是,为了带出更多音色的美感,时常需要相对慢些的乐句来铺陈。
名人堂中藏著高手中的高手
浏览其录音,在风格转变之外,还有两点商业特色为资深乐迷所熟悉:第一、换了唱片公司就会把之前录过的重要管弦曲目再录一次,第二、由他担任指挥的协奏曲发行几乎张张都是票房保证。看来,各大唱片公司器重此君不是没有道理,究其根本,还是在于音乐诠释的手法能打动人心。由于朱里尼偏好的管弦乐曲目在市面上具竞争力的版本也不在少数,说不定其协奏曲录音反而是不少乐友与他初次见面的地方。多年前EMI重发的GROC世纪原音系列就是好例子,小提琴家帕尔曼与大提琴家罗斯托波维契的数张名盘都是与朱里尼合作的;他在EMI所录之协奏曲与歌剧都是众星云集,举凡小提琴家米尔斯坦、大提琴家史塔克、钢琴家阿劳与魏森伯格也都同他留下录音。在DG就更不用说了,与钢琴家齐玛曼合作的萧邦、与贝尔曼合作的李斯特、与米开兰杰里合作的贝多芬、与霍洛维兹合作的莫札特,哪一份不是乐迷竞相收藏的录音?不过也因为是协奏曲,朱里尼又不走强势路线,所以爱乐大众首先注意到的难免还是独奏家,深入点才会听到指挥与乐团的精妙处。于是这位高手中的高手在指挥名人堂裡,始终光芒内敛。
要看出钻石的美感,通常不会翻出它的生产履历,而是细细鑑赏每一面折射出的辉煌,多彩而叫人为之心折便是美得有理。所以接下来,我不採年代、厂牌依序介绍,而是用主题为读者评析其录音;为求平衡报导,后文也会诚实写出我认为不甚理想的一些录音;最后以近期再版发行作结。 (节选)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