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参加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重奏(新增)、琴弓等比赛项目的角逐。中国提琴继去年首届比赛中摘取2银4铜之后再获佳绩。

相关 About

乐器制作师 Instrument maker
马耳他 Malta
郑荃 Zheng Quan 提琴制作大师

时间:2018-03-21 15:23 音乐周报 卢旸

郑荃(左3)与参赛者在马耳他郑荃(左3)与参赛者在马耳他

文 | 卢旸

2月14日,马耳他第二届国际提琴制作比赛落下帷幕。来自22个国家的68件乐器聚集到地中海中部岛国马耳他参加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重奏(新增)、琴弓等比赛项目的角逐。中国提琴继去年首届比赛中摘取2银4铜之后再获佳绩。

中国提琴获13枚奖牌

1987年,提琴制作家郭明奎在《音乐周报》上看到提琴制作比赛的消息后来到北京参赛,接触到业内的名家老师,开启了制琴生涯。1988年,在提琴制作培训班上,他第一次见到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提琴制作大师郑荃,听他教授意大利传统制琴工艺,受到其严谨、科学的制琴风格的影响,开始在传统基础上,寻找工艺和声音的结合点。“还记得下课时郑荃老师问大家,培训内容听懂没有?我们都说听懂了。郑荃老师就笑了,说,10年后能明白就不错。现在想来,意大利传统制琴的奥妙直到30年后的今天,我才敢说渐渐有所体会。”2018年,郭明奎制作的一把小提琴和一把中提琴参加马耳他提琴制作比赛。也许因为女儿是专业中提琴演奏员的原因,郭明奎制作的中提琴音乐表现很敏感,音色把控比较到位,经过半年多的舞台演奏、调整,表现出色,在中提琴组项目中获得金奖。此外,中国选手朱君辉分别获得了小提琴弓及中提琴弓项目金奖。中国提琴制作家在本次比赛中共获得了3金4银6铜的好成绩,囊括了中、小提琴和琴弓3个项目比赛设立的15枚奖牌中的13枚奖牌(四重奏和不对称提琴项目没有中国选手参赛)。除奖牌之外,中国提琴还获得了8个特别奖,中国选手沙涛获得了意大利提琴制作家协会设立的“最佳个性及古典意大利风格奖”。

比赛采取严格的淘汰机制,报名阶段便有10%的参赛作品遭遇淘汰,拥有比赛资格的作品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进入决赛。小提琴组比赛中角逐非常激烈,金奖由意大利提琴制作家Paolo Trazzi获得。第一轮评分时,第1、2名分属中国制作家和Paolo Trazzi,二者在声音、工艺上平分秋色,分数非常接近;进入第二轮评比的作品顺序被全部打乱,重新编号评选。因为声音的关系,第一轮拔尖的两把琴的分数掉到后面。最终,Paolo Trazzi的另外一把参赛作品获得金奖,中国提琴制作家刘兆军、韩国提琴制作家Seung Jin Lee并列第三名。

从“最差”到舞台中心

“中国提琴从最差提琴代名词,发展到在国际提琴制作界占有一席之地,再到现在逐步走向舞台中心。中国提琴得到业界充分肯定,与国际最先进水平已经非常接近。”郑荃担任马耳他提琴制作比赛评委,他介绍,中国提琴制作业近年来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研究中心为这个领域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每年举办多场学术讲座、赛前辅导、大师班和培训班活动。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校友在全国各地培养提琴制作人才。从2010年起,中央音乐学院连续举办了首届、第二届、第三届中国国际提琴制作比赛,为中国提琴家走向世界打开了大门。中国提琴的地位也会在国际提琴制作界越来越重要,推动中国提琴产业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但是,我们也要客观地讲,马耳他提琴制作比赛规模比较小,不能代表世界顶级水平。比赛更多的是为提琴制作者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流学习平台,有机会看到国际同行的作品,前往欧洲参赛,更可以被当地的文化氛围所感染,开阔眼界,体会提琴制作艺术。”郑荃表示,比赛时,参赛者除了关注制作工艺,还要认真聆听参赛作品的声音,比较其中的区别;并积极参加比赛期间举办的专家讲座、交流活动。“很多提琴制作者的提琴没有机会让大家知道,尤其是年轻的制作者需要得到业界的承认。”郑荃说。

创新需要文化支撑

除了常规比赛项目之外,本届马耳他提琴制作比赛还设立了标新立异的“不对称提琴”单元,鼓励制作者们打破传统,不断创新。来自法国的评委Christoghe Landon把自己曾在巴黎获奖的创新作品带到现场,与各位评委、参赛选手交流。7把非传统作品参加了比赛,有的琴身做成流线型,有的琴头很特别,各种新奇的设计,但是总体来说不是很成功,没有获得评委的认可。“提琴制作500年,期间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创意,但是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做出来就是奇怪的东西。感觉像是正楷还没写好,就开始练草书,功底不扎实。”郑荃说,“Christoghe Landon制作的金箔和铜绿装饰的个性化小提琴曾在巴黎获奖。虽然提琴的外观跟传统的小提琴相去甚远,但是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与欧洲古典风格非常协调。”

“虽然中国提琴制作工艺精湛,但是仍然存在短板,尤其在制琴人艺术修养方面,对提琴文化、历史的了解,制作风格的把握和展现都有所欠缺。”郑荃说。郭明奎认为:“中国制琴师音乐素养偏低,演奏上也是短板,这两方面得到提高,提琴制作研究上就会有突破。演奏是提琴制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不但会拉琴,还要达到一定的演奏水平,训练自己的耳朵,找到声音的感觉。中国人非常勤劳,心灵手巧,什么事做了就能做好。未来的中国,不仅是提琴大国还将成为提琴强国。”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