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笙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发音洪亮,与大师的高亢之声相配。又传说,西洋乐器手风琴构思的起源就来自于中国的笙。

相关 About

帕瓦罗蒂 Luciano Pavarotti 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
Sheng

时间:2019-06-05 10:08 音乐周报 姜澄

帕瓦罗蒂吹笙

1986年,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首次访问中国。他那美妙雄壮洪亮的歌声震惊了中国乐坛,让刚刚走向改革开放的中国文艺界,欣赏到世界级的声乐艺术。

当时《音乐周报》名为《北京音乐报》,我们想以地主之名,采访一次帕大师。但由于日程安排太紧,采访无法成行。于是,我们想用敬送给大师一份礼物的方式,一方面表示《北京音乐报》及广大音乐爱好者对大师的尊崇,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对大师的宣传,扩大《北京音乐报》的影响。

这个创意,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首肯。但是赠送什么礼物,又怎样把礼物奉上去,成了难题。先说送什么礼物,编辑部的意见就莫衷一是,有说送字画的,有说送刺绣的,有说送茶叶的,最后大家决定送一件中国的民族乐器,挑来挑去,选择了吹奏乐器一一笙。

笙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发音洪亮,与大师的高亢之声相配。又传说,西洋乐器手风琴构思的起源就来自于中国的笙。另外,报社刚刚起步不久,也买不起价格高昂的古琴等乐器。

当我们到乐器店去挑选笙时,师傅们听说这笙要送给帕瓦罗蒂大师,赶紧又把每根笙苗的音准点校了一遍。

礼物是准备好了,但怎么送去,又是一大难题。大师的行程非常紧张,找个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如何送给大师,还真是让我们颇费心思。后来多亏了中国对外演出公司的叶瑞福先生给我们出了个主意:大师明天上午去参观长城,中午时分回到香山饭店的住处,你们就在住处门口等候,见机行事吧。

第二天一早我和报社的田祝厚奉命前往香山饭店,这礼物能不能送出去,谁也没有谱。

大师一行去长城参观的消息不胫而走,沿途站满了要瞻仰大师风采的群众,根本无法近身。我们被悄悄安排在大师休息的房间门口,静候了三个小时。“来了!”在众人的簇拥下,身材硕大的帕大师好不容易在人群中挤到了自己的住房门口。此时,机会来了!在翻译的介绍下,我们向帕大师介绍了《北京音乐报》,同时献上了精心准备的礼物。“Sheng?”大师听着翻译的介绍,好奇地打量着他从未见过的乐器。

按照我们的设想,希望能拍摄一张帕大师拿起笙来吹上一口的照片。“不可能!” 随行人员断然否决,他们介绍说,帕大师不仅是歌唱家,也是美食家,他对入口食品极为讲究。这次来华,他不仅带来了各种蔬菜,连所喝的水,都是来自法国的矿泉水,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入口物品,大师是极为注意的。

况且,吹管乐器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一般人不会用别人的哨嘴去吹奏乐器,因此期望老帕吹响这捧笙,看来希望不大。不料,帕大师听完翻译的介绍,兴趣盎然,仔细地询问了吹奏的方法,并将笙拿起来仔细地端详……

此刻,最着急的是担任摄影任务的我。报社草创,经费紧张,所用的相机,是一般专业摄影师根本看不上眼的普通相机。更为要命的是,因为资金紧张,所用的闪光灯也是三流产品。这种闪光灯无连闪功能,一次充电后只能闪亮一次,再次闪光,需要再等五秒钟。当帕瓦罗蒂毫不介意地拿起笙就要吹时,我只有寄希望于这廉价的相机和蹩脚的闪光灯了。

光圈f:5.6,快门1/125秒,距离2米,就在大师吹起笙的一刹那,我果断地按下快门,闪光灯随之一亮……人们说,摄影是争分夺秒的艺术,因为不可预测下一秒,你的被摄对方是何种动作、何种神态。果不其然,等闪光灯充电后我再想拍第二张,帕大师己扬长而去。但那支笙,老帕带走了。

回来后顾不上休息,马上进暗房冲洗胶卷,马上放大,一块石头方才落地。尽管构图用光都不够理想,但总算是不虚此行,可以交差了!

此后,这张照片被多次转载,我们又专门放大了一张照片,拜托去意大利的朋友,转送给了帕瓦罗蒂大师。据朋友介绍,我们报社送给大师的那捧笙,端正地放在大师的家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