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受到沪上乐迷喜爱的还不止是“乐圣”贝多芬,诸如德彪西、瓦格纳等都已成为演出节目单上的“常客”。

相关 About

上海 Shanghai

时间:2017-04-17 22:11 文汇报 黄启哲

“每次听完‘贝九’都会惊叹于贝多芬的至高无上,连听4晚的体验终生难忘。BRAVO(精彩)维也纳交响乐团,BRAVO我的上海!”这是网友小斯看完演出连夜发的微博,记录了上海交响乐爱好者连日来激动人心的体验——维也纳交响乐团近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连续4晚上演9部贝多芬交响曲全集的恢弘。

这一次,申城再次掀起“贝多芬热”。据悉,4场演出的上座率逐晚上升,最后一场主办方不得不临时加座。每一夜,音乐终了,观众席上掌声经久不息。许多人连续4天去看去听“贝多芬全集”,更多人连夜在微信微博上发表观感,关于音乐会的专业讨论刷爆社交媒体,维也纳交响乐团和贝多芬成了朋友圈中“不落幕”的热点。不少乐评人指出,此次的“贝多芬热”再一次印证了,上海已成为古典音乐的东方重镇。

古典音乐之城,从爱上充满“人性”的贝多芬开始

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许舒亚说,与其说上海乐迷拥有“贝多芬情结”,不如说是贝多芬打开了许多人对古典音乐认知的大门。相比于前一时期莫扎特宫廷化,好听、华丽的音乐风格,贝多芬中期的音乐具有强烈的人生质地,更能够让普通人产生共鸣。尤其是他的9首交响曲:以彰显崇高与信仰的“英雄”交响曲、表达与厄运对抗决心的“命运”交响曲、以宁静致远之意境示人的“田园”……这些作品题材丰富,充满人性的气息,所以哪怕时代更迭,人们依然为之着迷。

上海乐迷对贝多芬的喜爱由来已久,这不单是因为贝多芬是音乐史上家喻户晓的巨擘。这次激动人心的“贝多芬盛事”,让不少爱乐者回想起1988年陈燮阳与上海交响乐团呈现的“贝多芬之魂”系列演出。当时音乐会消息一公布,不少乐迷通宵在上海音乐厅等候售票,购票队伍把上海音乐厅足足围了一圈。第二天一早开票后两小时内,8场音乐会的3000余套12000多张票便销售一空。

乐评人顾超记得也是这一年,陈燮阳指挥上海交响乐团录制了贝多芬交响曲的全集。直到今天,这仍是中国指挥家录制的唯一一套贝多芬交响曲全集。而作为亚洲地区历史最悠久的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现存的最早乐谱中就有《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欧洲乐谱。这本乐谱为1921年时任工部局乐队(上海交响乐团前身)指挥的梅帕器购进,如今乐谱虽已泛黄、皱褶、残缺,可上面的各种弓法以及笔记仍清晰可辨。

专业、成熟的城市音乐品格正在逐步形成

相比于一场音乐会的“浅尝辄止”,这一次,不少资深乐迷一口气连续4晚“驻场”观看。这让西方古典音乐家和知名乐团看到了上海的蓬勃生机。面对一些发达国家不断萎缩的市场和老龄化的观众,柏林爱乐乐团、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等越来越多的顶级乐团把上海看作海外演出的重要码头。已故指挥大师马泽尔曾在几年前来沪演出,看到上海有这么多年轻而热情的乐迷,一时感慨:“古典音乐的未来在中国!”

令人欣慰的是,这个“未来”不止是基数的增长和受众的年轻化,更难得的是乐迷欣赏水平的日益提升。如果说早些年的“新年音乐会热”,只是民众对古典音乐节庆式的消费,那么如今,越来越多的沪上乐迷不再满足于在家中听CD,而是要走进剧场感受音乐的现场感染力。同一个乐团不同时期对同一首曲目的处理变化,不同音乐家对同一首曲目的不同理解和演绎,都逃不过他们日臻“敏感”的耳朵。

受到沪上乐迷喜爱的还不止是“乐圣”贝多芬,诸如德彪西、瓦格纳等都已成为演出节目单上的“常客”。2015年,沪上还曾引进音乐会版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分3天总计24小时连轴转上演的模式,丝毫没有“吓退”上海乐迷;去年两场《马太受难曲》献演上海大剧院,在业内人士看来,早期巴洛克音乐能够被乐迷接受,标志着上海乐迷古典音乐欣赏水平的逐渐成熟和专业……

一座城市音乐品格的逐步形成,少不了国际顶级乐团和音乐家的巨制,更要回到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培养。许舒亚说:“近些年上海古典音乐文化氛围日益浓厚,与我们本土乐团的逐步成长,以及联动剧场、大众平台深耕数十年的音乐普及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贝多芬热”的背后,是这座城市的民众对优质文化产品和城市文化提升的巨大需求。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