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张映哲先后担任过空政文工团歌舞团副团长、北京声乐研究所副所长,被授予过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她还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相关 About

张映哲 Zhang Yingzhe 女高音歌唱家
英雄赞歌 Ying Xiong Zan Ge 电影《英雄儿女》主题曲

时间:2018-07-13 23:20 人物杂志社

张映哲《英雄赞歌》的原唱者,她是辽宁抚顺人,1928年出生,1947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文工团合唱队队长、空军歌舞团独唱演员、副团长等职。北京声乐研究所副所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她特别擅长演唱风格豪迈奔放、气势磅礴的歌曲,她为电影《英雄儿女》录制的插曲《英雄赞歌》影响广泛,脍炙人口,被几亿人传唱。2005年5月30日凌晨,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张映哲,因病医治无效在京去世,终年77岁。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 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身忘死保和平。   ……

这是电影《英雄儿女》的主题歌《英雄赞歌》,也称《歌唱王成》,它随着电影《英雄儿女》1964年底在全国上映而传遍了中华大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70年代人们喜欢唱它,80年代人们喜欢唱它,直到现在人们还喜欢唱它。而这首歌的原唱者则是空政文工团演员、著名歌唱家张映哲。 

扭着秧歌入山海关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四个主力兵团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关内。一进山海关的城门洞,就看见一群扭秧歌的战士。他们腰间扎着红绸带,敲着锣鼓,吹吹打打,脚下踏着锣鼓点儿,脸上挂着胜利的喜悦,一扭一扭,扭得可带劲呢。

扭秧歌的队伍里,有一位20岁的姑娘,她留着一头短短的黑发,红扑扑的圆脸上绽出发自内心的笑。她就是张映哲。

张映哲1928年3月出生,在抚顺长大。她是在抚顺上的“国高”。在那所学校里,有不少进步教师,他们组织了一个读书会,把一些原先藏起来的和后来设法从关内弄过来的进步书籍,偷偷地给学生们看。学生中间经常传阅着鲁迅、老舍、巴金、茅盾的作品。张映哲特别爱看巴金写的《家》、《春》、《秋》,觉得自己像是巴金笔下追求自由和解放的觉慧。

日本投降以后,共产党的部队来到了抚顺。张映哲冲破了家庭的束缚,参加了革命。1946年,她担任了抚顺县东社区妇女主任。18岁的张映哲头发剪得短短的,成天忙着教妇女识字、唱歌,忙支前、慰问部队、慰问军烈属,风风火火。她的性格,是那种适合干妇女工作的性格,大胆泼辣,对人热情,你跟她生气,她不急,还跟你乐。反过来说,一年的妇女主任干下来,人受到了锻炼,对她的性格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49年张映哲在歌剧《王秀鸾》中扮演王秀鸾 
1949年张映哲在歌剧《王秀鸾》中扮演王秀鸾

1947年,辽宁军区的领导觉得张映哲嗓子不赖,唱得也行,干工作泼泼辣辣,非要叫她到辽宁军区宣传队去不可。本来,张映哲的理想:第一想学医,自己有“国高”垫底,将来考个医科大学不成问题;第二想考师范当老师,“天地君亲师”嘛,老师能与天地君王父母并列,那是非常神圣的。她没想到自己干了一辈子文艺。

战争年代部队的宣传队,演员的专业分工不是特别地细,要求一人多能。所以,张映哲到了宣传队以后,啥都干过,除了负责自己的业务之外,还要管服装、道具。辽宁军区宣传队有一个京剧队,她还练过一段时间京剧,每天早晨4点钟就要起来“依依呀呀”地吊嗓子。

过了一段时间,张映哲对于没能当上医生、老师不那么后悔了,慢慢喜欢上了文艺这一行,并在心里头暗暗发誓:“既然干上了文艺,我一定要干好!”

1948年,张映哲先后在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宣传队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的前身 、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卫生部宣传队工作过。辽沈战役期间:东野部队有一出秧歌剧《光荣灯》非常流行。一开头唱词是这样的:

王二哥参加了解放军哪,
翻了身扛起枪他保护咱们老百姓哪,
送上一块哟红底金边金边金字光荣匾,
再配上一盏金边花穗金边光荣的灯。
光荣匾上是描金堆着八个大字啊,
参军革命,全家光荣。
光荣灯上五彩画着四出戏呀!
让我们一出一出地对你说明啊!

接着就是头一出戏讲什么,第二出戏讲什么,一出一出地唱。剧中的人物、唱腔基本不变,可是唱词常变。前方打一个胜仗,传来一个捷报,唱词马上就要换。昨天还在唱英雄的塔山,今天就要唱锦州大捷,后天可能就要唱四平、长春了。张映哲扮演剧中的王二嫂。

说起王二嫂,张映哲还闹了一些笑话。那时,她的头发剪得很短,戴军帽时常把头发掖到帽子里头,腿上打着绑腿,猛一看,像个小伙子。到部队演出,指战员们都当她是男的,只是发现上厕所时,她总往女的那里钻,才知道她是一位女同志。扮演王二嫂时,张映哲将头发拢到一起,扎一个假发,脚下一扭一扭的,嘴里头哼哼呀呀地上了台。战士们在台下边看边说:“这个男的演个女的,还真不赖啊!咱老家男扮女装唱二人转的,也没她唱得好!”

张映哲入伍前受巴金作品的影响很深,她是带着妇女要解放的思想参加革命的。妇女解放嘛,你们男同志能干的事情,我们女同志也能干!所以,张映哲入伍后把头发剪得短短的,那时男女军装一种样式,没有区别,给人一看,以为来了一个棒小伙子。1956年入党时,张映哲把追求妇女解放作为一种崇高的理想,郑重其事地写进了入党申请书。

后来,张映哲的女声独唱唱出了名,许多人觉得她唱的歌有一般女演员没有的豪迈气派,那是一种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究其原因,可能与张映哲的这一段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周恩来问她:“大哲,你能不能成为唱毛主席诗词的专家?” 

全国解放以后,部队文工团开始朝专业化方向发展,张映哲也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声乐水平和演唱技巧。1952年,张映哲调整西南军区文工团歌舞团任歌唱演员。这个团聚集了一大批富有才华的文艺工作者,歌剧《江姐》编剧阎肃、三位作曲者之一的金砂,均出自该团。1955年,西南军区撤销,西南军区文工团话剧团并入广州军区文工团,歌舞团并入空政文工团。张映哲便与牛畅、阎肃、金砂等人从成都启程,来到了北京,成了空政文工团的演员。

1956年,张映哲到上海声乐研究所学习。研究所负责人是林俊卿。林俊卿是医学博士,对发声很有研究,国家文化部便委托他办了这个声乐研究所,王昆、马玉涛等著名的民族唱法歌唱家,50年代都在这个研究所学习过。张映哲在上海声乐研究所断断续续学习了3年,属于第二期进修班。这一番学习,使她的演唱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原先她的音域不宽,学习之后,高音低音全上去了,过去一些唱不上去的歌这时都能唱了。

1959年6月1日,全军第二届文艺汇演在北京举行。张映哲在汇演中演唱了就毛泽东诗词谱写的歌曲《蝶恋花·答李淑一》,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也受到了文艺界专家的好评。1959年7月,中国音协的一位副主席在题为《珍贵的收获》一文中这样评价她:“张映哲同志的女声独唱,特点是音域宽,声音厚中、低音尤其丰满 ,并善于变化音色,当她演唱《蝶恋花》时,高、低音畅通一致,音量、力度都得到较好的发挥,给人以鲜明的女中音的感觉。演唱其他几首歌曲时,由于音色、位置的变化,却又给人以女高音的感觉。但更难能可贵、更引起人们赞扬和重视的,是她在‘洋’的唱法上更进一步地较理想地接受了民族戏曲的演唱传统,吐字、行腔,细致入微,力度与抒情性的结合变化平易自然,致使她的演唱虽然基于‘洋’,但却给人以非常鲜明而又亲切的民族风格的感觉。这点充分表现在《蝶恋花》的演唱里。做到了雅俗共赏。” 

张映哲(右)和王昆在一起
张映哲(右)和王昆在一起

1959年10月,周恩来在建国10周年文艺晚会上观看了张映哲演唱的《蝶恋花· 答李淑一》,对她十分关注。1964年全军第三届文艺汇演,张映哲又唱了《七律二首·送瘟神》,周恩来问她“小张,怎么我听别人都叫你大姐?”

“我哪能当大姐!”张映哲扑哧一笑,一甩短头发,注视着周恩来答道:“他们看我人高马大的,都叫我大哲。”

周恩来会意地笑了,以后他见到张映哲也叫她“大哲”。有一次周恩来问张映哲:“大哲,你能不能成为演唱毛主席诗词的专家?”

张映哲不好意思地摇摇头,答道:“我水平低,成不了专家。”

周恩来笑着鼓励她道:“你学习嘛。”

张映哲唱毛泽东诗词,一开始没想到要当什么专家,她只是喜欢毛泽东诗词,觉得毛泽东诗词寓意深远,磅礴大气。为了更好地领会毛泽东诗词,她按照周恩来的指示,注意加强自己的学习。阎肃写歌词,懂得古诗词的格律。张映哲经常到阎肃那里去请教。 

见张映哲来请教,阎肃就连说带比划地给她讲诗词,从广寒宫里的嫦娥、吴刚、玉兔说到高山、大川、江海、湖泊;从李白、杜甫、苏轼、陆游,说到陈毅、郭沫若、毛泽东;从天上说到地下,从古说到今。阎肃说得兴味盎然,张映哲听得心旷神怡。阎肃讲一段,张映哲便站起来唱上一段,找一找感觉。

继《蝶恋花·答李淑一》、《七律二首·送瘟神》之后,张映哲先后演唱过《沁园春·雪》、《七绝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念奴娇·昆仑》、《七绝·为女民兵题照》、《西江月·  井岗山》、《卜算子· 咏梅》、《菩萨蛮·黄鹤楼》、《采桑子·重阳》、《浪淘沙·北戴河》、《清平乐·会昌》、《菩萨蛮·大柏地》、《忆秦娥 ·娄山关》、《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等十多首毛泽东诗词。

即使现在我们欣赏张映哲过去唱的那些毛泽东诗词,仍会觉得它们不同一般,如果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概括,那就是:回肠荡气。

只要大家还喜欢我过去唱的那些歌,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1965年元旦过后,张映哲作为女高音歌唱家,参加了访问缅甸的中国民族艺术团。 

在出访缅甸之前,总政文化部文艺处处长毛峰找到张映哲,说有一部电影的歌曲想请她唱一唱,并把歌谱给了她。这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英雄儿女》的主题歌《英雄赞歌》。 

《英雄赞歌》的录音是在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的录音棚里进行的。张哲照看乐谱唱了一遍,没能唱出激情,找不到感觉。刘炽对张映哲也不是十分满意,觉得她是不是唱毛主席诗词唱多了,总是在那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说她缺少一点女性的细腻温柔,有点男性化了,太豪迈了。 

当时,北京文艺界,包括军队和地方的不少女声独唱演员,听说公木、刘炽这两位大名鼎鼎的词、曲作家联合写了一首电影插曲,正在找人唱,便主动找有关部门领导,要求唱这首歌。 

张映哲是经总政文化部分派而承担这演唱工作的。毛峰见她试唱不太理想,便对她讲:这是一部战斗故事片,电影中战斗是怎么怎么地激烈,通过主题歌要赞美我们的战斗英雄,演唱时应该有一种怎样的情感。说起战争,张映哲是亲身经历过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都参加过,跟着四野主力一直打到广州,虽然没有亲自上前线拿爆破筒冲锋陷阵,但是听到的、看到的,不比毛峰少。听毛峰那么一讲,张映哲迅速在脑子里搜索了几个战争片断,又哼了哼谱子,找到感觉了。 

张映哲知道还有不少演员想唱这首歌。另外,唱完以后,作词的公木、作曲的刘炽满意不满意,还是个未知数。所以,在进录音棚正式录音之前,她说:“我唱两遍。你们录完以后,看哪一遍好,就用哪一遍。能用就用,不能用就算了。”言外之意,你们换别人唱,我也没有意见。 

录完了音,张映哲便走了,事后也没有去打听用没用她唱的录音。 

过不多久,《英雄儿女》便公映了。那时候已经在批判“个人主义”、“名利思想”,电影片头片尾都没有署名是谁唱的,空政文工团在看这部电影时,大家都觉得女主角王芳的演唱耳熟,便叽叽喳喳地相互打听:“那首歌儿是谁唱的?怎么有点儿像......”

有人便打听到张映哲跟前来了。自己的声音,当然自己最熟悉。张映哲一听,道:“没错,是我唱的。” 

随着《英雄儿女》的放映,一曲《英雄赞歌》唱遍了大江南北。“文革”前,这首歌便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文革”中,无数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唱着这首歌开始了自己的激情而悲壮人生。......即使是在1998年抗洪救灾的第一线,我们也还能听到这首歌。它激励了共和国的几代青年人。

张映哲先后担任过空政文工团歌舞团副团长、北京声乐研究所副所长,被授予过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她还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她最后一次在舞台上公开演出是1981年。

1981年“八一”建军节那天,张映哲要到三个地方演出,文艺界的行话叫作“跑场”。那段时间,张映哲觉得自己的体力、精力、记忆力都大不如从前。人民大会堂演完以后,跑场跑到工人体育馆,上去唱歌时,张映哲没想到,自己竟然也会忘词。幸亏主持节目的朱时茂机灵,上去说了几句:“张老师最近身体不好,刚从医院出来……”给她打了圆场。

观众是热情的,仍然报以热烈的掌声。

1983年,张映哲得了脑血栓,自此便彻底告别了舞台。回忆起往事,她说:“我18岁从抚顺走上舞台,一辈子只有一件遗憾事——没有举行告别音乐会,没能给自己的演唱生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文革’后期在空军学院,我给被‘解放’的团以上干部唱歌,一口气唱了24首歌。那时大家多高兴啊!我的身体也好。后来得了脑血栓,就不行了。不过,想想自己走过来的路,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只要大家喜欢我过去唱过的那些歌,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