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简介 Introduction
《德意志交响曲》(Deutsche Sinfonie),Op. 50,是德国作曲家艾斯勒的代表作之一,内容反映了德国20世纪30年代反法西斯抵抗运动。本曲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构思,直到1957年才完成,1959年首演。歌词取自布莱希特和西洛内(Ignazio Silone)的诗文。
此曲由11个部分组成,长度占满整场音乐会。它是一部介乎交响乐和清唱剧之间的作品,需要庞大的演出编制:三名声乐独唱家,两名朗诵者,大型合唱队和管弦乐队。作品的基本创意产生于作曲家在美国的第一次讲课和巡回演出期间,当时他试图向美国公众揭露纳粹在德国不仅摧残文化,还犯下其他罪行。1935年7月,他在给布莱希特的信中写道:“我对一首作品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想法,实际上我想写一部大型交响乐,它的副标题将是:《集中营交响曲》。一些段落将使用合唱,尽管它主要还是一部乐队作品。当然我想用你的两首诗:《把鼓动者埋葬在锌棺材中》(将成为大型葬礼进行曲的中部)和《致集中营的囚犯们》。”
1938年,(德意志交响曲》的标题已经正式确定下来,尽管战后艾斯勒又重新考虑了另一个名称:清唱剧《德国的困境》。他发展了一种具有独创性的双重结构,以缓和感情的高度紧张和结构严密之间的矛盾。8个声乐段落与3个管弦乐乐章间插着,它们使用共同的音列,保持主题上的联系,3个器乐乐章戍了交响乐中的“交响乐”,其顺序是快板——广板(带有谐谑曲)——快板。
在作品的第二部分中,政治思想因素影响了音乐结构,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相结合的思想使艾斯勒把代表两个阶层的两个主题组合在一起。在第八部分“农民康塔塔”的“对话”中,作曲家使用了他在广播音乐剧中用过的艺术创新手法:在人声哼唱和乐器静上的音块伴奏下,没有表情地进行轻声对活,以此象征某种不祥的结局。“工人康塔塔(Arbeiterkantate)”在整个作品中占支配地位,作曲家把布莱希特极长的歌词谱成了音乐,这是向结尾转变的一个中心。
欣赏和理解这部作品是比较困难的。一方面,许多听众很少有足够的、必需的音乐知识和经历来理解这部作品;另一方面,许多有音乐能力的听众对作品的政治主题并不关心,这也就是为什么艾斯勒的这部交响曲直到今天仍是—‘部解为人知的、很少演出的作品的原因。但无沦如何,未来的音乐史会对它进行公正的评价的。在其思想深度和艺术技巧方面,这些年来很少有作品能与它相比,这是一部迄今为止与德国历史上最令人恐怖的时代的记录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作品。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