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格罗菲的《大峡谷》组曲是一部绘画般的作品。作曲家在曲中适当揉合进了一些爵士乐的手法,既丰富了乐曲的内涵,又为乐曲带来了轻松活泼的气氛。

试听 Plays

♬ 格罗菲 - 大峡谷组曲 新芭网 ( 音频 )

简介 Introduction

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科罗拉多河大峡谷,长达350公里,宽6-29公里,景色颇为壮丽,是世界上罕见的自然奇观。大峡谷的断崖绝壁最深达 1620米,由于各岩层质地不同,色彩也迥然相异,在不同时间的日照下,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纷呈,仿佛是一条五光十色、斑斓夺目的彩虹;而在月夜,大峡谷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展现出朦胧而富有诗意的意境;如果适逢暴雨,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象:在所有的小径上,水流瀑布般地沸腾着,谷底的科罗拉多河也随之狂怒起来。这种富于诗情画意的景色,无疑刺激了作曲家的创作欲望,同时也为作曲家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音乐素材。

美国当代著名作曲家格罗菲(Grofe)曾多次赴大峡谷旅游。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决心以音乐来描述大峡谷变幻无穷的美。经过多年酝酿后,格罗菲在1921年写出了《大峡谷组曲》(Grand Canyon Suite)的第1乐章“日出”,但到这部组曲全部五个乐章最终完成时,已是10年后的1931年了。

乐章

第1乐章 “日出”:这是一幅沙漠上日出的风景画。朝霞在黑暗的夜幕上洒上了黎明的彩色斑点。当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时,彩光四射的辉耀宣告了新的一天的来到。

第2乐章 “五光十色的沙漠”:沙漠是寂静神秘的,同时也是美丽迷人的。当太阳明亮的光线反射到雄伟的岩壁上时,五光十色的光芒倾泻于大峡谷附近的沙地上,好似在巨大的画布上浓重地涂满了大自然本身的种种混合颜料。组曲的第2乐章表现的就是这种意境。

第3乐章 “在山径上”:一名游客骑着小毛驴行进在大峡谷的山径上,驴蹄的“哒哒”声为牧童的歌声提供了一个不寻常的节奏背景。突然,越走越快的小毛驴滑了一下,把游客着实吓了一跳,随之单簧管形象地模仿出驴叫声,幽默的氛围令人忍俊不禁。游客继续骑驴前行,潺潺的流水声描绘出科罗拉多河瀑布的美景。不久,一所孤零零的小屋映入眼帘,当游客走近小屋时,可以听到八音盒发出的叮咚声,游客们在小屋前歇息片刻后,以更轻快活跃的步伐继续前行,最后消失在远方。

第4乐章 “日落”:一道夜晚的阴影在金黄色的天际掠过。黄昏时分的平和与幽暗慢慢降临到峡谷上。而当夜幕将峡谷笼罩在它黑暗的斗篷中时,远处传来了几声野兽凄厉的叫声。

第5乐章 “大暴雨”:大峡谷的暴雨格外壮观。转瞬之间,闪电划破漆黑的夜空,勾勒出峡谷岩壁的轮廓;震耳欲聋的雷声不绝于耳;暴风骤雨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具有压倒一切的威势。雨过天睛,大峡谷在月光中展现出焕然一新的英姿,作者用田园诗般的旋律描绘出这一情景。

详解

大峡谷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西北部科罗拉多河,长402公里、宽达4—29公里、河谷绝壁最深处有1600多米,是美国以至世界有名的天然奇景。1920年,格罗菲游览了大峡谷名胜,这里形形色色的风光景物和风俗人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年他写下了第一乐章“日出”。以后他还多次去大峡谷。直到1931年完成了全部五个乐章的交响组曲,当年11月22日首演。音乐不但是对大峡谷风光和游览者的生动描绘,也以交响乐和爵士乐的成功结合,创立了美国音乐风格的一个典范。

一、日出(Sunrise)

小行板,6/4拍。持续全乐章的定音鼓以柔和的滚奏开始了全曲,它以沉稳的音响展现出黎明前漆黑的地平线,和一片沉寂的荒野。短笛尖锐的旋律短句和颤音,好似朝霞初起.天边露出了一线光明。短笛的动机经过长笛再由独奏的英国管完整地吹奏出来,优美而潇洒。

这个气息宽广的日出主题,不断地在木管乐器上以不同的音色重复,当它在柔美的弦乐器上更强地唱出来时,出现了一个下行的分解主和弦音调的主题,它在乐队不断增长的音响中,仿佛展示那绚丽的阳光驱走了一切黑暗,朝日喷薄而出,把灿烂的金光洒满了大地。

在音潮中,前面的主题又再现,浓厚而丰满的配器,好像描画出一幅大峡谷光挥而宽阔的全景。乐章以第一主题动机的不断反复和音响的积累,在高潮中结束。

二、紅色沙漠(The Painted Desert)

慢板,3/4拍。在竖琴持续八度音反复和乐队微弱的长音背景所造成的神秘气氛中,低音单簧管和中提琴奏出了一个从主音下行到升4级音上延长的主题,好像是烈日下沙漠中一片热浪蒸腾的不动的景象。

木管乐器和钢片琴以尖锐的音色不时穿插进来,好像是海市蜃楼般的奇景。各种古怪的和弦和乐器组合,交汇出丰富的乐队色彩,生动地描绘了沙漠上耀眼的阳光在雄伟的岩壁和砂石上反射出来令人眼花缭乱的五颜六色,光、影、景物和色彩,交合成斑驳绚丽的油画。中间部分,由英国管和小提琴奏出了一个与前面成对比的抒情主题.然后又回到开始那神秘的气氛中,几次反复后,最后以死寂不动的画面结束了这个乐章。

三、山路(On the Trail)

稍快的小快板,6/8—2/2拍。旅行者骑着毛驴沿崎岖小道在大峡谷中穿行,是游览中最引人入胜的一个节目,而描写这一情景的抒情的第三乐章也成为组曲中最精彩、最流行的一段。

乐队全奏的一个响亮的滑音——模仿一声驴叫,开始了这个乐章。独奏小提琴巧妙地把驴叫声和旅人主题动机揉合在作为引子的华彩段中.介绍了旅游路上两个主要的“人物”——可爱的驴子和骑在它上面的旅人。引子之后,双簧管吹出了第一主题,这个在4/4拍伴奏下以6/8拍出现的主题,旋律被休止符分割,作八度跳进,断奏而又带装饰音,在打击乐器的音色配合下,犹如驴蹄击打着满是石块的小径,由远而近走来。其中速度的变化,使人感到驴子上坡和下坡时不同的步子,加上几声驴叫,把诙谐而动感的画面描绘得极为生动。

然后,在第一主题的背景上,出现了以两支圆号转接着吹出来的一个动听的对位旋律,这支旋律就是旅人主题,它以跳进的旋法和长音节奏,充满了美国西部音乐优美而悠长的风格,它开朗又无拘无束,体现了旅人悠闲自得的愉悦心情。它和描绘驴子的音乐不断地穿插在一起。动人的旋律和生动的画面交织成美妙的情景。

接着,竖琴和钢片琴描画出潺潺流水的背景,旅人走过大瀑布,欣赏这美丽的风景。随着钢片琴晶莹悦耳的华彩,旅人在一座孤零零的小屋旁停下,陶醉在屋里传出的美妙的八音盒的仙乐之中。休息片刻后,旅人继续向前。在乐队全奏的高潮中,旅人主题和驴子主题再次结合,描绘旅人骑在驴背上急驰而过,又好像从高高的山坡小路上直冲而下。最后,乐章在乐队全奏模仿驴子响亮而滑稽的仰天长嘶中结束。

四、日落(Sunset)

中板——广板,4/4拍。黄昏时,峡谷一片寂静,幽暗一点点浓重。圆号以很强接以很弱的回声效果模仿空旷的原野上暗夜降临时野兽的吼叫。

在钢片琴和长笛演奏的钟声背景上,小提琴以细分为五部的音响,用泛音奏出旋律级级下降的主题,它以特殊的音色描绘出半沉在地平线上的落日所射出的金黄色余辉,并带有一丝伤感的情调。

主题在各种乐器的结合上展开,音色富有对比,浓密的和声使景色显得更为厚重。随着音响的变化和逐渐低落,随着竖琴奏出的晚祷钟声,暮色渐渐覆盖了原野。音乐也自然地带有一点遗憾和忧郁。最后,重新出现引子材料,大峡谷口隐隐约约传来的野兽的叫声也在黑夜中消失了。

五、暴雨(Cloudburst)

广板.4/4拍。第三乐章中的旅人主题重新出现,它以小提琴声部的重奏在高音区的稀薄音响,造成了寂静的背景。一个节奏均匀的新的主题在弦乐器上出现,它以向上大跳再依音阶下行为特点,一句句上移模进,隐伏着逐渐接近的不平静的气氛,预示着暴雨的来临。

大提琴伴着轻微的锣声在低音区轻轻地徘徊,小提琴在高音区拉出一连串滑音,雷声渐渐接近,暴风雨终于来到了。一个带附点的切分音再延长的主题动机,通过转调、紧缩、发展,及各种配器变奏,描绘暴风雨场面。钢琴的刮奏、管乐器强力度的和弦、弦乐器不协和的密集音响,加上定音鼓霹雳似的轰鸣和钹击出的有如穿裂长空的闪电的耀眼光芒,以直泻而下的倾盆大雨,肆意叫嚣的狂风和惊雷,交汇出惊心动魄的一场暴风雨,乐队以它全部力量和色彩的可能交响着震耳欲聋的声响,大自然不可驾御的雄浑气魄和无穷威力,在这里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暴风雨的高潮之后,钢琴的刮奏描绘了风声携带着最后几片豪雨飘洒而去,暴雨停歇了,月亮又从云层中泻下一片银光。

最后,乐队音响又高涨起来。在乐章的结尾,第一部分主要主题以更强的力度作为背景,铜管乐器以宏大丰满的音响再次奏出旅人主题,木管乐器的切分音和弦乐器不断上升的音型衬托着.宽广的旋律以澎湃的音潮表现出对大自然辉煌力量的壮丽颂歌,在高潮中结束了全曲。

赏析

格罗菲的《大峡谷》组曲是一部绘画般的作品。作曲家在曲中适当揉合进了一些爵士乐的手法,既丰富了乐曲的内涵,又为乐曲带来了轻松活泼的气氛。

菲尔德·格罗菲(1892-1972),是美国本土先驱的作曲家、钢琴家、编曲。格罗菲生长在美国纽约的一个音乐世家,自幼得到来自双亲的音乐指导,因而拥有全方位的音乐才华。但他并不能因此而成为“神童”,父亲的去世致使家境日臻贫寒,少年时的格罗菲已经外出当了“打工仔”。他做过各式各样的零工,并从一个每晚两美元的酒吧钢琴师开始了音乐生涯。

 20年代,格罗菲还以演奏爵士钢琴为主,也为乐团输送了大量的爵士和通俗作品改编。1924年,他为同时代的美国作曲家格什温的作品《蓝色狂想曲》配器,并因而成名。从此格罗菲又从编曲走向音乐创作,自30年代开始,在各种传媒里都展现着他杰出的创作天分。

《大峡谷组曲》是格罗菲在此间一直酝酿的题材,从写出第一个乐章到1931年全部完成据说经过了十年,如此慢工熬制的作品不负所托,作为格罗菲才能的综合体现,也是他最为经典的代表作品。在这个五乐章的组曲当中,既有古典乐绚丽生动的音乐语言,用以刻画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亦有爵士乐的通俗和诙谐,用以描写游人的闲情逸致,美丽的景致和人的心境都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日出”乐章,先用微弱的管弦乐模拟微亮的天色,笛子送出天边第一道曙光,随着光照的增强、音乐越来越明朗,缓慢的节奏和悠远的旋律引人充分的视觉联想,仿佛看到自天际的那条交界线越来越模糊,渲染在一片暗红的油彩色里。忽而绽放的弦乐,是太阳跳出来了,刺眼的光芒唤醒了沉睡的万物,楼阁草木的轮廓也越发地清晰,终至展开一个明亮的世界。

在“五光十色的沙漠上”,铃铛的声音伴着低沉的旋律慢慢跋涉,一股神秘的、沉睡的情绪充斥在荒凉的背景中。忽而绕到了沙丘的向阳面,明亮的景致又有所不同,在这或明或暗的斑斓色彩里,每一粒沙子都成了变色的霓虹灯,闪烁着令人迷惑又流连忘返的光泽。

行走到“山径小路上”,先遇到了一段象征不稳定和崎岖的变奏,仿佛行人的驴正在艰难的路况里歪歪斜斜的挪动。随着驴蹄声起,路途开始变得从容,在忽然越来越快的步伐里又有一个打击乐的“踉跄”,簧管发出惊吓又滑稽的驴叫声,如此一波三折,在终于稳定心神后,游客才开始留神蜿蜒的景致。圆润的号声和鸟鸣般的木管组成了奇峰深谷和静静的河流,直到蹄声再起,奔驰在广阔的天地间……八音盒声仿佛自梦境中来,累极的人们逗留在路边的小屋享受片刻的休憩,但是鼓槌预示着暴风雨的来临,旅者主题变成逃命般速度的奔向远方。

号声送达一个日落主题,忽然间天色已经阴暗了下来。傍晚时分的沉寂侵蚀着大地,昏昏沉沉的太阳又来涂抹暗红的色彩。随着夜的逐渐降临,在那归于静谧的音响里还有不安分的奏鸣声仿佛是风声兽鸣。夜色里,又出现了瞬间的旅者主题,游客嗅着山谷的味道正躲藏在某处,静听这“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和压抑。

雨点儿降临了,先是吓人的打击乐和喇叭传来的“闪”,紧接着是钢琴连奏的“电”和鼓声隆隆,闪电雷鸣充斥在暴雨倾盆的深黑色夜空中,让人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恐怖之感。所幸暴风雨仿佛来的快去的也快,风雨交加过后,再有些个零敲碎打的闪电和雷声就归于沉寂了。雨后,大峡谷的景致也被冲刷得焕然一新,刺眼的光芒和冷风萦绕在广阔的山谷当中,连斑斓的石头也因此展示出冷峻的气质,让这条地球的伤疤慑人心魄,伫立在大自然的杰作中,听者和作者有着一个共同的感慨:好一派西部风光!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格罗菲 - 大峡谷组曲
作品信息
作曲 :格罗菲 1931
时长 :0:35:00( 平均 )
体裁 :管弦乐
链接 :维基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7-11-28 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