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简介 Introduction
拉罗代表作《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古典音乐史上最深情的大提琴协奏曲之一,体现了西班牙民间音乐元素与法国优美细腻音乐风格的融合。
拉罗的这首唯一的大提琴协奏曲,保有同他那驰名的《西班牙》交响曲一样的艺术水平,其中在主题发展方面,也有高度的技巧;作者对弦乐器的熟练掌握以及受德国室内音乐(以瓦格纳为核心)的深刻影响,都在这一首协奏曲中明显反映出来。这首作品套用传统的古典曲式,但赋予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也部分反映出西班牙的乡土气息。
这首协奏曲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其中三个乐章都由两个对比性段落组成。第一乐章采用奏鸣曲形式,作为对比的两个段落比例虽不相称,但效果显著;第二乐章取名为间奏曲,也有两个对比性的段落;最后乐章是一首回旋曲,也用一段宣叙调风格的慢引子相衬托,其中大提琴奏出的旋律近似哈巴涅拉舞曲。随后出现的回旋曲主题也有西班牙风味。
赏析
浅谈拉罗《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演奏技巧分析与风格把握
2004 级 李贝 2008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 本文写于就读于该院研究生部时
引言
许多人认识爱德华-拉罗是通过《西班牙交响乐》,但拉罗的许多其他的作品也同样的出色和经典,如《伊斯王》,《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等,都享有很高的赞誉。爱德华-拉罗(1823-1892)是著名的西班牙裔法国作曲家,从小就热爱音乐,并学习小提琴和大提琴,由于他的志向与父亲的愿望不一致,互相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在16岁时被父亲赶出家门,1839年罗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和作曲,之后开始以自由职业的小提琴家和教师谋生,1847年获得了罗马大奖二等奖,并创作了《六首通俗浪漫曲》等声乐作品和钢琴三重奏等室内乐作品。1855年他组建了戈-亚卡尔弦乐四重奏组,并在其中演奏中提琴。由于对弦乐器了解深厚,具有丰富的室内乐修养,也为之后他的作曲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此之前他一直默默无闻不是很有名气,直到1874年拉罗把主要的创作注意力转向器乐作品,才受到了听者的欢迎和社会的承认。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有《西班牙交响乐》、《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等。1888年他的歌剧《伊斯王》上演,获得了很大成功,1892年,拉罗在巴黎去世,留下了未完成的歌剧《雅克雷》。
一.作品介绍
拉罗的这部大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876年,提献给大提琴家费歇尔,这部作品取材了西班牙本土音乐元素,也体现出了法国那种优美、细腻、精致的音乐风格。个性鲜明的主题、节奏弹性而独特、伟大的民族气息贯穿于全曲,表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作者对大提琴的精心安排和巧妙处理使得大提琴在交响乐队中不失本色而又十分融合,段落连接巧妙与音乐表达十分贴切,音乐效果完美,成为大提琴经典文献中重要的一曲。
二.作品曲式结构分析与演奏技巧
这首协奏曲分为三部分,乐章间界限清晰,彼此也有对比和辅衬,由三种不同的曲式结构构成。
(一) 第一乐章
一乐章庄严的快板,12/8拍,运用典型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构成,结构很特殊,乐曲一开始是宽广的引子(1-22),由乐队齐奏和大提琴独奏构成,独奏以一种深沉、英勇、粗狂的情绪性格陈述。在演奏技巧方面,注重右手的弓法,需要音色极其通透,力度较大,有时需要在一弓中做很大的力度起伏,突出大提琴那特有的浑厚深沉的音色,给人以鲜明的感受,与乐队的背景音形成一种氛围,预示着主题的到来。(谱例1略)
呈示部的主部如谱2,从23小节开始,速度变为庄严的快板(Allegro maestoso),节奏是12/8拍,表现出激进的情绪和号角般的召唤,具有律动感,给人一种奋进的力量,演奏时要求弓速较快,换把干净,突出主干音,使句子间的呼吸引导音乐的走向,节奏的弹性和力度对比也使得音乐具有更大的戏剧张力,主部主题经过几次的变化重复和延伸,过渡到副部如普3,副部的音乐主题与主部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种歌唱性的旋律在我们面前出现,充分的歌唱极富感染力,演奏时保持弓速均匀,音乐符号提醒是如歌地演奏,弓法运用要和音乐气息的气口相一致,注重强调力度上的起伏,给人以朦胧、虚幻、有层纱的感觉,要与之前的音乐形象形成对比。(谱例2-3略)
在副部旋律出现之后,形成一个小高潮但很快就归于平静了,在第83小节运用引子材料进入展开部,这里对引子和主部主题进行了变化,主要表现在调性、音型、节奏型、织体上,但在情绪和力度起伏等方面变化不大,还是行进的、积极的。从117小节展开部变化出现了引子材料,基本上是完全重复,但已经变调了,之后紧接副部材料,并一直变化发展,本段技术上大多是多音符的快速演奏,注意手指运动幅度放小,不要去想手指指法,保持运弓的合理性和心理放松,心中想着乐队的旋律,保持旋律声部与自己声部的同步。到157小节到了再现部,主部主题完全再现,与前不同的是没有了连接部,直接到了副部,213小节到了coda,引用引子的元素,大提琴独奏与乐队相互对答,之后开始长段的多音符快速演奏,使乐曲到达高潮,在乐队的齐奏下结束,气势宏大,感情真挚热烈,给人一气呵成的大气和心灵的满足。
(二)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间奏曲,9/8拍,本乐章是由两个相互对比的重复段落构成,在音乐性格上有很大差异,一个是g小调Andantino con moto速度的抒情吟唱深沉的主题(谱例4)和G大调Allegro presto速度的切分和重音节奏相结合的谐谑曲式的舞蹈性主题。(谱例4略)这段音乐有种深沉地对话感,好像一个人在诉说过去的心酸经历,叹息、迷茫、身心疲惫。演奏时弓子要随着旋律的呼吸而进行,不能因换弓而破坏乐句,整体情绪给人一种沧桑感,让旋律声部突出,充分地歌唱。在六小节过渡给第二主题做准备。(谱例5略) 此段音乐轻松、节奏活泼,以过小节连线和连续的切分型节奏型构成,极具有舞蹈律动感,非重拍上的强调音,把音乐的舞蹈性表现的淋漓极致。演奏时表情要放松,弓子不要使用过长,要有跳音的感觉,给人放松自如,舞动的律感。
(三)第三乐章
三乐章欢快的快板,9/8拍,回旋奏鸣曲式,由Andante,降b小调的引子开始,大提琴独奏,音乐极富歌唱性,充满诗意,具有非常浓郁的西班牙风格,演奏时需要很长的气息,弓子的色彩变化要对比分明,换弓时仍要保持音乐线条,由于引子调号较多,音准的把握也很重要,音乐情绪上要创作一种背景气氛预示着主题的临近。(谱例6略)第10小节拍子变为6/8拍,D大调,Allergo vivace速度,大提琴从28小节待起拍进入主部主题,旋律是由三拍子律动写成的,具有附点节奏特征的舞蹈性主题,带有独特的西班牙风格。演奏时牢牢把握三拍子律动,弓法上是连音与跳音相结合,使音乐活起来,具有跳跃性,由于力度上很强,音符把位较高,在运弓时弓子要靠近马子的位置演奏,以免出现杂音和破音。(谱例7略)
本乐章在118小节待起拍开始进入第一插部,其材料来自引子的主题,并加以变化,成为舞蹈性的陈述,调性已变为d小调。在第二插部则是更加突出节奏型的。
纵观整部协奏曲,作曲家对大提琴这件乐器的性能了解得非常透彻,本作品最具特色的地方是运用大提琴各种不同层次的力度变化的如歌演奏法。最突出的如一乐章的引子、三乐章的引子,在音乐技巧上要求我们的弓法,力度要深、气息要长、弓速均匀、换弓平稳、音色饱满统一;左手的技巧如多音符的快速演奏、高低音的换把位等要求也比较高,如一乐章的结尾部分、三乐章的主部等,这就要求演奏时注意手指移动幅度放小,换把位的准确性,音乐的颗粒性等问题。
三.作品的风格把握
最初听到这首作品时的感觉很特别,觉得不像其他的协奏曲那样较容易的想到音乐的走向,预测音乐的发展趋势,当我演奏它时发现这首作品在创作风格上相对古典主义有了很大的突破创新,强烈的旋律性,每一段旋律都有很深的抒情性和叙事性,给人印象很深;强烈的节奏特点,经常使用8/12、9/8、6/8等节拍给人一种强大的动力性;在整部作品中,我们可以注意到作曲家很少使用对位的手法,而用和声的多种不同色彩和积极向上的的节奏律动表达情感,塑造形象,给人印象很深;作品中强调音乐进行中的动力感,始终积极热情,只要一开始就好像有强大的动力推动,气势动人;在乐队的写法上注重色彩的对比,乐队与独奏的交相呼应,经常时乐队形成背景气氛,衬托独奏深沉陈述,在乐队全奏是的配器非常鲜明更具色彩性,从而突出大提琴的音色特点,层次更加清晰。
尤其要指出的是:作曲家在活泼的舞曲乐章、谐谑曲等音乐中保留着与喧嚣的乡村农民舞蹈的联系,这方面的创作他堪称大师。而在这首作品中特殊节奏节拍的使用,如一乐章的主部主题、二乐章的舞蹈性主题等,运用6/8、12/8、9/8的节拍,这些节奏节拍的使用形成了浓郁的民族性特点,使作品具有了浓厚的西班牙民间音乐的风格,再加上他摆脱了常规束缚的节奏的重音的变换和性格重音的使用,更丰满了这种风格。这点在第二乐章的舞蹈性段落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演奏时,我们要把握住西班牙民间音乐的风格,抓住节奏节拍上的律动特点,把普面上的的各种标记做充分,把握各个不同音乐形象色彩的演奏技巧,更好地表现音乐思想。
结语
综上所述,爱德华-拉罗的成功之处在于大胆采用民族民间音乐语言,打破常规的节奏节拍的运用,音乐语言色彩的多样性使用,给人很鲜明的印象。这些音乐特点并不是作曲家凭空想象的,而来自于对不同国家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研究,尤其是西班牙的民间音乐语言的特点。我们要多了解作曲家作品的背景知识,音乐元素的来源,把握其中的特点,深入到作品各个层面:旋律、节奏、和声色彩、配器、独奏与乐队的关系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作曲家的乐思,处理好作品。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