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这部协奏曲在脱稿后六年多才首演,一方面是因为普罗科菲耶夫忙于外游巡演,另一方面是难寻理想的独奏家。于1917年在彼得格勒(Petrograd,原名圣彼得堡)未有实现的首演计划,由科汉斯基担任独奏。

简介 Introduction

普罗科菲耶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普罗科菲耶夫1891年4月23日生于俄罗斯松特索夫卡(Sontsovka),1953年3月5日在莫斯科与斯大林同一天病逝,距他的六十三岁生辰只有一个多月。他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于1917年完成,1923年10月18日在巴黎歌剧院,由美籍俄罗斯指挥家库谢维茨基(S. Koussevitzky, 1874—1951)指挥巴黎歌剧院管弦乐团(Paris Opera Orchestra)首演,小提琴家达里欧(Marcel Darrieux)担任独奏。

背景

普罗科菲耶夫幼年已开始作曲,1904年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随里亚多夫(Liadov)、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切列普宁(Nicolas Tcherepnine)学习,以最佳成绩和荣誉毕业,毕业后三年间(1914– 1917)已有大量作品问世,他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构思始于1915年初,是和尼娜‧玛彻丝卡娅(Nina Mescherskaya)相恋时的早期作品,并已写出第一乐章的抒情主题,后忙于写作歌剧《赌徒》(The Gambler)等作品而暂时搁置,直到1917年夏天续写完成,但已非原计划的小协奏曲,而是一首三个乐章的协奏曲作品。据说后两乐章的主题灵感,部分来自1916年作曲家在圣彼得堡听到波兰小提琴家科汉斯基(Paul Kochanski)演奏希曼诺夫斯基(Karol Szymanowski)的《神话》(Myths)。

这部协奏曲在脱稿后六年多才首演,一方面是因为普罗科菲耶夫忙于外游巡演,另一方面是难寻理想的独奏家。于1917年在彼得格勒(Petrograd,原名圣彼得堡)未有实现的首演计划,由科汉斯基担任独奏。后来1923年在巴黎首演时,科汉斯基亦无法分身,结果找来库谢维茨基的乐团首席达里欧担任独奏。达里欧名气虽不大,但技术扎实。

但无论如何,当年该作品在巴黎首演后引起很大争论,有人认为过于复杂和不同寻常,亦有人批评过于抒情,索性将之称为“门德尔松” (Mendelssohnian),甚至有小提琴家拒绝演奏。不过,当日在座中的著名匈牙利小提琴家西盖蒂(Joseph Szigeti, 1892—1973),对该曲却是印象深刻,1924年夏天,在赖纳(Fritz Reiner)的指挥下,在布拉格演出该曲大为成功,随后在欧洲和美国许多城市的演出同样成功,终让许多世界著名小提琴家相继将之列为演奏曲目。

普罗科菲耶夫在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中作了颇多大胆的尝试,三个乐章不按快—慢—快结构,第一和第三乐章以柔和如歌的慢速主题为主,第二乐章不用惯常的慢板,而是快速度的怪诞式谐谑曲。同时,他更多方探索小提琴演奏技巧的种种可能性,发展出不少富有独创性的技法,得到异乎寻常的效果;令人头晕目眩的高速乐句与拨奏,从模糊的滑音到极度清晰,从靠近琴马的特殊奏法到无比通透的泛音,还有富有诗意的抒情咏唱,无比清新的色彩效果,都全用到这部作品中,为整部作品增添不少魅力。

这些新颖技巧和音响效果,也就让这首乐曲充满各种对置对比,如美丽的幻想、大自然的崇高,与尖锐的怪诞形象对置,抒情与诙谐的对比。曲中虽有尖刻怪诞效果,但整体上,全曲仍是以抒情的音乐形象主导着发展,散发着深刻感情和乐观肯定精神。

乐章

第一乐章小行板。呈示部的抒情主题质朴、鲜明和诚挚,旋律气息宽广,伴奏和声的色彩变换,对位效果的重叠、模仿呼应的精确变化,都将基本主题的幻想性形象大大加强。这个抒情主题纯朴真挚,独奏者是整个乐队的成员之一,并非和乐队对峙,而是和乐队相互结合在一起。随后的连结段,技巧难度更高,调性频繁转换,藉此导入形象可怖,神怪奇幻的第二主题,满是曲折的半音进行、处处是跳跃和倚音的独特效果,一瘸一拐的古怪畸形人,而与此相对的是摇篮曲式节奏的伴奏和声,催人入梦,带着温柔色彩,犹如幻梦一样。

呈示部在小提琴火焰般的辉煌乐句结束后,进入有不少创新想象的发展部,呈示部两个主题的本质在发展部中都有变化,速度亦不断加快,抒情主题变得不可复识,并消失在快速乐句中;神怪奇幻的主题同样在有如急流的小提琴独奏声中被吞掉。发展部最后出现粗鲁、讥嘲、尖刻的声音,抒情主题转到乐队声部,更为粗鲁,原有性格已尽失。

再现部重现的抒情主题,由乐队奏出,独奏小提琴则在很高的音区加上弱音器,奏出像晨曦中的阳光一样闪烁变化的乐句相伴,抒情旋律有如阳光焕发,整个再现部省略第二主题和结尾段,最后有力地展示充满美丽幻想的乐观音乐。

第二乐章谐谑曲,回旋曲式结构。极其活泼。技巧性音乐,兴致勃勃,十分活跃,谐谑性的情调,像恒动曲般推进,结合了尖刻音调和插入恶作剧般的幽默。基本主题上行半音构成,节奏明确,充满青春朝气,乐句轻快飞跃,突出的重音和敲击,性格滑稽和幽默。回旋曲中的两个插段,并无这种欢愉性格,更多的是像第一乐章发展部恶魔般的尖刻笑声和讥嘲;第一个插段,独奏小提琴的音响显得特别尖锐,第二个插段则用靠近琴马的演奏法展示恶魔冷酷的形象,并掀起高潮。

第三乐章中板,复三段式结构。重现抒情平静和明朗的幻想形象,基本主题在情调、调式,及和声构成方面,都接近第一乐章的抒情主题。乐队演奏此一乐章的基本主题,而独奏小提琴和第一小提琴在最高音区演奏第一乐章阳光般灿烂的第一主题,技艺精湛地将此两个抒情主题融合,描绘出有如阳光普照的春天。独奏小提琴以饱满的音响表达美丽而崇高的感情。乐章中有一段是诙谐的游戏,出现机械般的乐句。乐章尾声扩展,结束整部作品。(周凡夫)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普罗科菲耶夫 - D大调第1小提琴协奏曲 Op.19
作品信息
作曲 :普罗科菲耶夫 1916-1917
编号 :Op. 19
时长 :0:23:00( 平均 )
体裁 :小提琴协奏曲
链接 :维基 / IMSLP乐谱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8-12-12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