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这首第八号,b小调,D759,作于1822年。此曲据说1824年送交斯泰尔马克音乐协会的胡德布伦纳,仅2个乐章完成,第三乐章仅9小节谱成乐队谱,第四乐章连草稿都没有。

试听 Plays

♬ 舒伯特第八交响曲,马泽尔/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腾讯视频 ( 视频 )
♬ 舒伯特 - b小调第8号交响曲「未完成」(D759)(第1乐章) 新芭网 ( 音频 )

资讯 Guides

不朽的“未完成” 2019-02-20 23:36

简介 Introduction

舒伯特:第八交晌曲(未完成) SCHUBERT: Symphonie No.8 "Unvollendete"

这首第八号,b小调,D759,作于1822年。此曲据说1824年送交斯泰尔马克音乐协会的胡德布伦纳,仅2个乐章完成,第三乐章仅9小节谱成乐队谱,第四乐章连草稿都没有。舒伯特逝世后,作为遗作从胡德布伦纳手中找出此曲首演。

乐章

2个乐章分别为:

  • 1.中庸的快板,B小调,较简单的奏鸣曲式。曲首低音弦乐奏出暗示性旋律,指挥家魏因加特纳形容为“好像来自地底世界的声音”。在小提琴16分音符与低音弦乐拨奏伴奏下,木管呈示第一主题,由圆号回声效果加强。低音管与圆号所奏的经过部后呈示G大调第二主题,这个第二主题反复3次,固定于A大调上时出现全休止,合奏奏出暗示G小调、降E大调等不安定的数小节,转调后第二主题又再现,结束呈示部。发展部包含开头暗示性旋律的动机,加入以第二主题为背景的切分法,最后以B小调和弦结束。
  • 2.流畅的行板,E大调,形式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不规则的三段体构成,低音提琴拨奏的对位声部伴奏旋律来自导入部旋律动机,主题由第一小提琴呈示,大提琴以对位声部对应。然后续接对位声部伴奏旋律与主题交融的部分,气势减退后由单簧管奏牧歌风格的哀歌。然后在它的发展后,回到与第一乐章开头相同的氛围,构成清澄而优美的终结部。

唱片

这首交响曲单张的版本可选:

  • 1.克莱伯1979年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版,DG,CD编号449 745-2(+舒伯特《第三交响曲》)。
  • 2.阿巴多指挥欧洲室内乐团版,DG,CD编号423 655-2(+舒伯特《大二重奏》的管弦乐改编版),《企鹅》评介三星。
  • 3.布鲁诺·瓦尔特1961年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版,Sony,CD编号SMK 64487(+舒伯特《第五交响曲》),《企鹅》评介三星。
  • 4.伯姆1960年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DG,CD编号439 475-2(+舒伯特《第九交响曲》),《企鹅》评介三星。
  • 5.卡拉扬1964年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DG,CD编号415 848-2(+门德尔松《第四交响曲》)。
  • 6.哈农库特1992年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版,Teldec,CD编号4509 97511-2(+舒伯特第三、五交响曲),《企鹅》评介三星。
  • 7.西诺波里1992年指挥德累斯顿交响乐团版,DG,CD编号437 689-2(+舒伯特《第九交响曲》),《企鹅》评介三星。
  • 8.克莱姆佩雷尔指挥爱乐乐团版,EMI,1990年版,CD编号CDM 7 63854-2(+舒伯特《第九交响曲》)。
  • 9.布吕根1993年指挥18世纪乐团版,Philips,CD编号442 117-2(+舒伯特《第六交响曲》)。
  • 10.希科克斯指挥伦敦小交响乐队版,CARL,CD编号PCD 848(+舒伯特《第三交响曲》),《企鹅》评介三星。

此曲历史录音可选:

  • 1.斯托科夫斯基1927年指挥费城管弦乐团版,BLDD,CD 编号WHL 033(+贝多芬《第七交响曲》、舒伯特《罗莎蒙德》序曲)。
  • 2.比彻姆1937年指挥伦敦爱乐乐团版,DUTT,CD编号CDLX 7014(+舒伯特第五、六交响曲),《企鹅》评介历史录音三星。
  • 3.库塞维茨基1936年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版,PEAR,CD编号GEMM CD 9037(+门德尔松《第四交响曲》、舒曼《第一交响曲》)。
  • 4.托斯卡尼尼1950年指挥NBC交响乐团版,RCA,CD编号GD 60290(+舒伯特《第九交响曲》)。
  • 5.富特文格勒50年代初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DG,CD编号423 572-2(+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

未完成的器乐之谜

《舒伯特B小调第八交响曲》作品759号(Symphony No. 8 in B minor, D.759 Schubert),是舒伯特在1822年开始创作但仅留下两个乐章的一部作品,虽然此后作曲家又活了六年,但却没有将这部交响曲写完。谐谑曲、钢琴部分的曲谱已几乎完成但管弦乐队部分只有两页纸,也保存了下来。按照修订过的德语目录以及新舒伯特版(Neue Schubert-Ausgabe),这部作品有时被重新编号称为《第七交响曲》,即人们熟知的《“未完成”交响曲》。

由于在古典奏鸣曲样式的戏剧结构中强调了抒情冲动,舒伯特的第八交响曲有时也被认为是第一部浪漫交响曲。此外,它的管弦乐编排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某些功能而量身定做,以展开部开始时那令人瞠目结舌的垂直空间感为例,乐器音色的特定组合恰恰是后来浪漫乐章的一个先兆。

直到今天,音乐学者都未能就舒伯特为何没有写完这部作品达成共识。有些人推测舒伯特在1822年秋将作品戛然而止于谐谑曲创作进行到一半时的原因,和他梅毒的初次爆发有关——或者是他为自己1822年创作四个乐章的钢琴独奏作品《流浪者幻想曲》时迸发的灵感而分心,这部作品随即占用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许是这两个因素兼而有之。

扑朔迷离的创作经过

1823年,奥地利格拉茨音乐协会授予舒伯特一项荣誉证书;作曲家觉得很有必要为协会创作一部交响曲以示回报,他将这部作品送给了他的朋友、也是音乐协会的一位领导者Anselm Hüttenbrenner。这部1882年创作的未完成管弦乐曲乐谱上包括两个已经完成的乐章,至少再加上谐谑曲开始的前两页。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

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的事情是:这部交响曲舒伯特实际上究竟写了多少;在已经写成的曲谱中,他又给了Hüttenbrenner多少。以下说法是成立的:

谐谑曲剩下的部分(除了缺少三重奏的第二段)以缩谱的形式存在于一份单独的手稿中(这份缩谱舒伯特并没有交给Hüttenbrenner,而是他去世以后在他忠实的教师兄弟费迪南精心保存的大量手稿中发现的),但是没有第四乐章的任何乐谱。以起始调B小调作为第四乐章终曲部分的调性,一直以来都是当时任何一部交响曲的规范写法,但是没有任何直接的证据可以支持舒伯特曾开始第四乐章的写作。然而一直有这样一种推测:《罗莎蒙德》中那首最长的间奏曲确实就是这部交响乐的第四乐章,舒伯特在1823年初刚刚完成《流浪者幻想曲》的写作之后,就将其添加到为《罗莎蒙德》所创作的音乐中(这首间奏曲也是B小调,和第一乐章有着相同的风格,而且是和交响乐一样的乐器规模)。

舒伯特专家布莱恩·纽博尔德,得出了一个折中的说法:管弦乐部分加上据推测完成的谐谑曲钢琴小品,可能是事情的本来面目;但并不是所有的学者都同意这样的说法。不管怎么说,送给Hüttenbrenner曲谱中谐谑曲的开头部分似乎已经被撕毁了。Hüttenbrenner既没有作品可以演出,甚至也无法让社会知道他所拥有的手稿是件稀世之物,因此也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理论。

老龄加上濒临死亡,似乎影响了Hüttenbrenner最后终于把这部作品透露给一位重要且亲切的客人(1865年的时候,Hüttenbrenne已经76岁,他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三年多的一点时间)。1865年12月17日,由奥地利音乐家约翰·冯·赫贝克担任指挥,这部作品现存的两个乐章、加上《舒伯特A大调第三交响曲》的最后一个乐章,首次在维也纳演出。这是一个不恰当的结局,和这部不朽的《“未完成”交响曲》前两个乐章显得非常格格不入。尽管如此,演出还是受到了观众热情的欢迎。1867年以前,这两个乐章的曲谱一直没有发表。

《“未完成”交响曲》近来一直被称为第七交响曲,而不是往日所说的第八交响曲,因为另一部有时也被称为舒伯特第七的作品(E大调,1934年由奥地利作曲家、指挥费利克斯·魏因加特纳创作了其演奏版本),也是一部未竞之作只是方式不同而已,至少舒伯特手中拥有四个乐章尚未完成的部分。

作品已完成的部分

音乐会上演出的这部交响曲的两个完整乐章如下: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B小调

弦乐器轻柔地奏出奏鸣曲式的开头,接下来是独奏双簧管和单簧管共同吹出的第一主题。一个典型的舒伯特式简洁过渡只包括由两支圆号吹出的四个小节,乐曲就此转入G大调(38-41小节)。第二主题以一著名的抒情旋律开始但调性未变,先是大提琴然后小提琴进入一个温柔的切分音伴奏。结尾部分重音齐奏,其中穿插了暂停和不断发展的G大调旋律变型,从而戏剧性地结束了呈示部。

第一乐章里有一个重要的瞬间是在109小节(这一小节在再现部的327小节重复演奏)。在这些小节里,舒伯特在第二低音管和第一把圆号全阶第五音升F大调的和弦中保留了一个主音'B' pedal,使人联想起《贝多芬“英雄”交响曲》中发展部的结尾。但遗憾的是好心但缺乏经验的编辑,在乐谱发表时对第二低音管和第一把圆号部分进行了修改,从而删掉了这一不和谐音。指挥家们必须仔细核对这些部分,才能确保'B' pedal是原封未动的。

在这一与众不同的奏鸣曲式里,展开部以在E小调的次属音中对乐曲开始部分旋律的宁静重述开始,并且在相同的调性中到达姗姗来迟的乐感体验顶峰,这样一种表达效果是从长号带动整个管弦乐队对开头旋律展开戏剧性变型开始的。预期中相互关联的D大调主音和B小调仅在这一顶峰临近结束时才首次出现,之后是在扼要重述的第二主题中再次出现(代替了预期中的B大调主音)——而不是习惯性地更早出现在第二主题展开时。在那戏剧性的爆发进行到尾声时,长笛和双簧管重新演奏了自己的旋律,将乐曲过渡到再现部。

再现部主要以正统的奏鸣曲样式对主题进行再现,除了舒伯特用D大调代替了之前的B大调对悠扬悦耳的第二主题进行重述(和B小调的主音并行演奏)。戏剧性的结尾部分,依然结束在B大调,并且将乐曲引入由B小调主音构成的终曲。这让人联想到另一个形式的开头旋律,最终,戏剧性的重新配器,为彰显总结性和弦铺平了道路。

舒伯特《B小调“未完成”交响曲》是1822年放弃的。在引子的主题中向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鞠躬致敬之后,舒伯特开始写作了一个如歌的旋律,它完全不像他那个时代典型的第一主题。它那高度的扩展充满了痛苦与渴望,也是背离传统的。在仅仅4小节的过渡之后,音乐就转到下方大三度的G大调,引入了一个轻松而优美的“连德勒”旋律,灵感来自奥地利的乡村舞曲。另一个古典传统的稀罕物是:舒伯特在展开部绕过了这两个抒情主题,而选择对引子主题加以处理,这个主题也成为尾声的基础。正是用这种方法,舒伯特满足了听众的期待,又没有牺牲他的抒情性质。

这一乐章中令人难忘和色彩缤纷的器乐结合,呈现出一种惊人的新风味。例如弦乐中的轻奏音型,它在由双簧管和单簧管轻奏的抒情旋律之前出现,然后又与之结合在一起,后来加入了其它木管乐器,帮助建立一个强奏的高潮;在低音提琴拨奏之上,是中提琴和单簧管用切分音伴奏的大提琴G大调第二主题;以及在慢乐章中部的双簧管独奏和双簧管与单簧管的对话。舒伯特找到了一种能够经受任何比较的管弦乐音响(效果)。不幸的是,直到1865年人们才听到它,那时他已经死去多年了。

——摘自《西方音乐史》

第二乐章:带有活力的行板 ,E大调

第二乐章中两个具有对比性的主题交替更迭,该乐章依然是奏鸣曲式(这是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一个安静的、充满戏剧性挽歌般扩展结尾,可以归纳为展开部的结束)。热情奔放的第一主题由圆号、低音弦乐器、铜管乐器以及高音弦乐器以对位法演奏。在第一小提琴以C小调安静地拉出由四个不太和谐的音符经过变调后的主音和弦以后,哀怨的第二主题开始在小调上呈现,先是C小调独奏单簧管接下来是升C大调独奏双簧管,大小调并行是舒伯特和声音乐语言的一个标志。

整个管弦乐队的戏剧性结束的旋律,回到了升C小调,最终在D♭大调上结束(和升C大调基本等音)。一个简短的变调又使得乐曲回到E大调主音,进行旋律重述。值得注意的是第二主题的再现是在A小调的次属音上进行,替代了期待中和主音并行的E小调。第二主题再现由双簧管开始,单簧管紧随其后。结尾部分以一个新的旋律开始,经过第一小提琴和木管乐器的变调演绎之后,乐曲在E大调上结束。

第三和第四乐章

只剩下片段的谐谑曲是预期中的第三乐章,乐曲回到了B小调主音,且带有一个G大调三重奏。开始的三十小节以完整乐谱保存,其余的(共两段)只有缩谱。三重奏部分保存下来的是第一段,未经修饰朴实无华,是不和谐的单一旋律线;第二段则完全没有保存下来。

当Hüttenbrenner将两个已经完成的乐章交给赫贝克之后,一些音乐史家学者费了好大周折去“证明”这部作品就是以两个乐章来完成的,事实上,听众正是被这一缩简的结构本身所迷住,并认为这是舒伯特最珍爱的作品之一。事实上,古典音乐的传统是不大可能接受一部交响曲可以用和开始部分不同的调性来结束全曲,更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舒伯特已经写了B小调的第三乐章,他留下了30小节由整个管弦乐队演奏的谐谑曲以及接下来112小节缩谱,从而推翻了两个已经完成的乐章就可以名正言顺独立成篇的观点。

评价

音乐评论家爱德华·汉斯历克对1865年这部交响曲的首演作了如下评论:

在少量的引导性小节之后,单簧管和双簧管在弦乐器静静的低语声上吹出一个甜美的旋律,任何一个孩子都知道作曲家 “舒伯特”正哼唱着穿过音乐厅。事实上他根本不在,但你似乎能听到他的脚步声,感觉到他打开音乐厅之门的独特方式……整个乐章都是甜美的旋律溪流,既生机勃勃又和蔼可亲,如此清澈使你可以看到底部的每一枚鹅卵石。金色的温暖阳光俯拾皆是,嫩叶在萌发!哀叹愤怒之声难以进入如此亲密宁静的幸福之地。两个乐章圆润低沉的优美令人着迷……

汉斯历克强调这部交响曲是舒伯特最美的器乐作品之一。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舒伯特 - b小调第八交晌曲(未完成) D.759
作品信息
作曲 :舒伯特 1822
编号 :D 759
时长 :0:25:00( 平均 )
体裁 :交响曲
链接 :维基 / IMSLP乐谱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8-04-04 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