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试听 Plays
♬ 朗朗 - 阿贝格变奏曲,作品1(舒曼) | 优酷 ( 视频 ) |
简介 Introduction
阿贝格变奏曲 Op.1,作于1829-30年。1831年出版,题献给「阿贝格女伯爵」,以题献阿贝格伯爵夫人为名,实为献给曼海姆名门女子梅塔·阿贝格(Meta Abegg)。而「阿贝格」这五个字母〈ABEGG〉正好也等于音乐中一连串上行音符A-B-E-G。这个主题开始是以活泼的上行八度音出现,接下来是一 连串的转位。
作者:布丹丹
罗伯特·舒曼是德国着名的作曲家、音乐评论家、钢琴家、指挥家。他的作品,以钢琴曲和歌曲居多,他的钢琴作品有很强的文学功底,常表达人和事在心中 激起的反响,他继舒伯特之后发展了浪漫主义的钢琴音乐风格。他惯以数首歌曲组成套曲,以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为歌词,注重诗的内在意境。
阿贝格变奏曲是舒曼作于1829-30年并于1831年出版的一首钢琴作品,也是他第一首钢琴作品,题献给《阿贝格女伯爵》,以题献阿贝格伯爵夫人为名,实为献给曼海姆名门女子梅塔·阿贝格。
一、具有鲜明的标题性
1829年冬天,十九岁的舒曼在一个舞会上邂逅了一位名叫阿贝格的少女,也正是阿贝格这个姓氏字母ABEGG给了舒曼一个突发的灵感,舒曼所处的浪 漫主义时期是标题音乐繁盛的时期,主题部分分为A、B两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分为八个小节,A段旋律以A-B-G-E-E为音调模进上行,而B段以G- G-E- B-A为音调下行模进。整首曲子都围绕着ABGEE展开。他的众多作品都是有标题的钢琴音乐作品,例如《春天交响曲》、《林中情景》等等。
二、含有字谜的动机
《阿贝格变奏曲》共分为一个主题和五个变奏,所有变奏都围绕主题展开和发展起来。“Abegg”与音乐中的音名相符,在《阿贝格变奏曲》中,舒曼把 A- B-E-G-G中的B降低半音为降B,来充当此曲的主题,根据主题作一系列的变奏,整曲每个变奏也都有隐藏的字谜。(编者注:此处有误,Abegg的主题并不需要把B代表的音降低半音,因为在德文音乐理论系统中,B表示降B,还原B用H来表示。)变奏一:紧张激烈的快板,在细微的动态 中藏着主题,整个变奏曲由主题的A-B半音音型构成,它的反复模进强调了主题。变奏二:速度平稳,整个由双手共同组成的三声部切分节奏出现,A段第一乐句 旋律是半音阶上行,左右手相呼应;第二乐句右手不变,低声部提高两个八度,重复第一乐句。B段是半音阶下行。变奏三:在三连音的音型中,在主题的开始处也 有主题A-B动机。这段音乐非常活泼有生气。变奏四:速度缓慢、如歌的,这段也有主题半音动机的发展,他的另一部作品《狂欢节》里也含有字谜的动机。
三、作品富于诗意,幻想性色彩
《阿贝格比变奏曲》主题是生气蓬勃的小快板,既有热情洋溢的抒情,又有似低语般的低声呤唱。变奏Ⅰ:充满着沸腾的热情,旺盛的精力速度急增。变奏 Ⅱ:优美流畅,充满含蓄柔美的抒情,体现出舒曼沉思、内向的性格。变奏Ⅲ:轻柔、有颗粒感的音色,是活泼的三拍子舞曲,表现出作者追求音乐华丽奔放的情 趣。变奏 Ⅳ:柔和、雅致、抒情、流畅的歌唱性声部与均匀节奏的伴奏相映,勾勒出一幅宁静且浪漫,极富诗情画意般的画面。终曲:气氛轻巧而热烈,充满梦幻般的色彩和 烈火般的活力。
舒曼的钢琴音乐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富于诗意和幻想性。舒曼的其他作品如《童年情景》,一个个生动、诗意的小标题把听众带入童年的回忆之中;《C大调 幻想曲》引用了施莱格尔的诗,丛侧面反映了音乐的基本情绪,对听众具有导向作用。《幻想曲集》由八首形象各异,情绪变换不同的小曲组成每个标题都具有浪漫 主义的诗意、奇思妙想,使人联想翩翩。
四、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灵感
舒曼的文学修养极高,在出版《阿贝格变奏曲》时他说:“我的心已经满怀着希望与复仇之念,像威尼斯的公爵一样感到自豪,现在我开始在和伟大的世界结 婚了”。他的作品中那种瞬间的忧伤和美,在这里有非常完美的诠释。充满文学韵味和内涵的作品是舒曼很多音乐作品的一大特点,钢琴作品也不例外。例如《C大 调幻想曲》《大卫同盟曲集》等等。
五、作品创作技法
- 一是旋律。舒曼的作品中,旋律音调灵活多变,来去突然,音型自由,不用呆板的终止式,旋律常常都在内声部出现,与和声、织体融合在一起。
- 二是节奏。运用他特有的风格,通过节奏的不同组合和变化安排,达到新颖、意外的音响效果,如《幻想曲集》中《夜晚》,交错的节奏,右手三 连音三拍效果和低声部的两拍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在两个不同声部间,同时出现两种节奏和两种拍子的交错节奏,舒曼也喜欢用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
- 三是性格变奏。舒曼的作品中比较偏爱的手法,即兴式的和瞬间转变的思维方式,《阿贝格变奏曲》主题忧伤;变奏Ⅰ:神经质般的情感特质;变奏Ⅱ:沉思、 内向的性格; 变奏Ⅲ: 轻快活泼;变奏Ⅳ:宁静且浪漫,天真烂漫;终曲:幻想曲风格的快板
- 四是曲式结构。《阿贝格变奏曲》由六部分组成,主题是由一个F大调上温暖而生机勃勃的规整的二段体曲式构成,使音乐更加优美,尽显高贵气 质,这也是舒曼浪漫主义气质的典型体现。变奏一和变奏二也是二段体曲式。变奏三同样是一个简单的二段体曲式。变奏四是一个带有华彩性质并有开放式结尾的单 一乐段,主题一开始就在降A大调的主和弦上呈现,右手的符点四分音符运用了歌唱性的八度旋律奏法。变奏五是这首作品的终曲,是整首作品中最长、结构最复杂 的一段,是一个带有尾声的再现三段曲式。
六、结 语
《阿贝格变奏曲》一开始体现的就是那种梦幻感的舒曼式虚无和飘逸,乐句之下带着浅浅的类似失恋般的伤感,但很快就是一种更梦幻境界的欢快。此后音乐 发展到一个重复一次的极度快速的变奏,但这里并没有欢快在里面,只有一种不容侵犯的童真。此后音乐站到了想象的高点,转向了一种爱情的主题,充满着嫉妒、 嘲讽、甜蜜和忧郁。于是乐曲多次出现停顿,又多次出现如急流般的飞速前进。舒曼是最典型的浪漫派作曲家,他把自己纯粹的感情都转变为纯粹的音乐,不论在哪 个时期,他都是一位极有特色的作曲家。从《阿贝格变奏曲》可以看出舒曼作品的特点。
很难有其它一首乐曲像“阿贝格”主题变奏曲这样充分地展示舒曼的风格:神经质的浪漫,天真无邪的童欢,少年维特般的烦恼和忧伤,无比优美的旋律,令人回味的沉思……所有这一切,都统统包含在音乐之中,这首只有七分钟长短的音乐之中。
这首神经质般浪漫的音乐是舒曼的第一号作品(Op.1)。曲子作于1830年(浪漫派音乐如火如荼发展的年份),是舒曼题献给阿贝格伯爵夫人(实为 梅塔. 冯.阿贝格,作曲家之友)的一首小品。善于玩文字游戏的舒曼从她的名字中取音符A-降B-B-E-G-G作为变奏曲的主题,以表示对她的敬意,也因此有了 这样一段美丽的音乐。
音乐当中有多个变奏的地方,也可以作为欣赏整个音乐的转折之处。一开始就是那种梦幻感的舒曼式虚无和飘逸,乐句之下带着浅浅的类似失恋般的伤感。但 很快就是一种更梦幻境界的欢快:舒曼的音乐比肖邦的东西更难以捉摸其发展规律,这也让肖邦讽刺舒曼写的“根本不是音乐”。此后音乐发展到一个重复一次的极 度快速的变奏,但这里并没有欢快在里面,只有一种不容侵犯的童真。此后音乐站到了想象的高点,转向了一种爱情的主题,充满着嫉妒、嘲讽、甜蜜和忧郁。于是 乐曲多次出现停顿,又多次出现如急流般的飞速前进。
“阿贝格”主题变奏曲在舒曼的作品中的地位是难以估量的。他以后的钢琴创作或多或少都会有“阿贝格”的影子。在《狂欢节》中,舒曼又同样大玩文字游 戏,转来转去还是那几个音符;《蝴蝶》则继承了阿贝格中那种飘逸的元素,让音乐的欣赏性非常的强;《童年情景》中类似则是那种天真无邪的纯洁。甚至门德尔 松都写这样标题的音乐,用同样素材的旋律。舒曼最著名的C大调幻想曲里时时有着对甜蜜爱情的憧憬,这在“阿贝格”的后部分体现得尤为明显。也可以这样说, 舒曼一辈子写的最伟大的那些钢琴独奏作品中,都有着“阿贝格”的影子。“阿贝格”主题变奏曲是舒曼此后无法抹去的一个痕迹。不过,也因为如此,他也就没有 写出在思想领域跨度更大的乐曲,这一点不像肖邦,后者的有些不同的音乐你是很难认定为同一个作曲家的作品的。“阿贝格”就是舒曼的“前奏曲”,它为舒曼奠 定了钢琴音乐大师的坚实基调!
“阿贝格”变奏曲要求的是敏锐与灵巧的音色变化,否则听起来就和别的作品没有什么差别。哈丝姬儿的诠释如同是一首纯正的舒曼作品,透过细腻的和声,结合了钢琴的诗意与魅力,呈现出钢琴声音的新概念。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