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这首曲子不长,大概17分钟,但因有大量的高难度的颤音而变得技巧性,难能可贵的是同时保持了极强的可听性。《魔鬼的颤音》是一首小提琴奏鸣曲,使用g小调,分为3个乐章。

试听 Plays

♬ 塔蒂尼 - 魔鬼的颤音 新芭网 ( 音频 )

简介 Introduction

塔蒂尼(Tartini, 1692-1770),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自幼学习小提琴,在帕多瓦大学学习法律,因婚事遭反对而到阿西西修道院避难,开始作曲。1715年返回帕多瓦,1721年起在帕多瓦教堂任首席小提琴,以后创建小提琴学校,成为“各国小提琴之师”。

《魔鬼的颤音》(Devil's Trill),“devil”是魔鬼的意思,“trill”是颤音,直译就是“魔鬼的颤音”了。这首奏鸣曲,G 小调,是塔蒂尼最著名的作品。关于这首曲子的来历,还有一段颇为诡异的故事。传说塔蒂尼经常梦想学到世上最神奇的小提琴技巧,于是有一次在梦中向魔鬼出卖了灵魂,用来交换琴技,于是魔鬼给他演奏了一段优美的曲子。梦醒之后,塔蒂尼凭记忆把这首曲子记了下来,便是我们现在所知的这首曲子,由于曲中有很多优美而又极具难度的颤音,所以叫做《魔鬼的颤音》。还有另外一个说法是说,塔蒂尼在梦中为乐队招聘小提琴手,魔鬼来应聘,要求以灵魂为报酬,塔蒂尼要考他,他就给塔蒂尼拉了一首曲子。不管是哪个说法也不管起真假,都给这首曲子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也很有意思地解释了曲子名字的来由。

爱乐随笔

塔蒂尼(1692-1770)出生在古代的威尼斯共和国,是意大利佛罗伦萨城的后裔。年轻时因为隐藏了和主教大人侄女的婚姻关系而受到追捕。他潜逃到意大利腹地,在亚西西(Assisi)的一所修道院里潜心研究音乐。后来事情平息,塔蒂尼就以一个音乐家的身份出现在意大利,并于1728年在帕多瓦(Padua)创立了小提琴学校,把他严谨的研究和对小提琴的探索推广到了全欧洲。

虽然年代久远,但是塔蒂尼在小提琴家心目中依旧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这一时期有很多音乐家,一同进行着小提琴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探索。塔蒂尼则通过他传世的著作和作品,提醒了后来者:前方有过一个“叹为观止”的高度,等待着你们去突破。

音乐界“魔鬼的拜访”这一传说非常有名,塔蒂尼的作品《魔鬼的颤音》就是其“成果”之一。在那种古朴、优雅的风格里,要求琴手极高超的技术和控制能力。这样呈现出来的音乐,具有超脱寻常的潇洒和美妙之处。我们就假想一次“魔鬼的拜访”去理解音乐,会非常的有趣。

第一乐章慢板(三分钟左右)。呈现一个如泣如诉的主题,潜伏着强烈的情绪,仿佛是魔鬼在忧郁和悲伤的世界里前来拜访;第二乐章快板(六分钟左右),音乐转为流畅和欢快,大量修饰的颤音营造锦上添花的效果,仿佛舞者急速旋转和变换的舞步。两个简短的乐章构成了明暗的对比,可以联想到魔鬼操琴的快活场景。

第三乐章开始,慢板回归那种忧伤的情绪,随之快板也交替出现,展现“魔鬼”精湛的演奏技巧。代表压抑和释放的两个部分在不断的对比中发展,并最终统一到绚烂的华彩部分,直到结尾的戛然而止。仿佛魔鬼在悲伤的世界和美好的音乐当中不断地挣扎着,琴音借着复杂的对比传达了这种矛盾的心绪。尾声由是显得悲壮和坚决,“魔鬼”在告诉我们:“这个声音,本来不属于人间……”

“魔鬼”会拜访谁?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站在恐惧的床头,魔鬼带来更大的恐惧;站在音乐家的床头,魔鬼却能带来坦诚和欢乐,并留给我们这样有趣的传说和美妙的音乐。

愿“恐惧”的魔鬼远离我们,以便让“欢乐”的魔鬼给予我们更多的灵感和启示。 (无疚)

赏析

提起《魔鬼的颤音》,会有些人想到:“哦!那是Niccolo Paganini(帕格尼尼)的作品。” 其实,它是由意大利小提琴家Tartini作得的。而我们所熟知的《魔鬼的颤音》,的确是Paganini的,不过那并不是一部作品,而是一张由德国DG出版的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选集CD。

其实,错也不在cd本身,而在翻译者。在这张CD的封面上,标题原文是“Diabolus in Musica”,直译应该是“音乐中的魔鬼”,意译可以译作“魔鬼之音”,和颤音毫无关系,冠名者本意大概是用译形容曲子的高难度。而塔蒂尼的曲子名为《Devil’s Trill》,“devil”是魔鬼的意思,“trill”是颤音,直译就是“魔鬼的颤音”了。不知当年那位在国内介绍这张cd的作者是联想力太强抑或是无意之作,阴差阳错的造成了这样的“重名”。

塔蒂尼(Giusepp Tartini,1692-1770) 在西方古典音乐蓬勃发展的那几百年里,因无佳作而淹没于人潮,如今不为世人所知的作曲家恐怕数不胜数,因一首佳作而名闻天下的作曲家倒是能说出几个来的。然而,有这么一位音乐大师,他创作了不少极优秀的作品,也为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如今他在音乐史上的成就和影响远远尚未被人完全认清,他便是——塔蒂尼(Tartini).

塔蒂尼,是意大利著名的小提琴家,杰出的教育家,严肃的学者和雄劲深沉自成一格的作曲家。他儿童时代开始学小提琴,而后在帕多瓦大学学法律,后来因为婚事遭反对,于1713年逃离了帕多瓦,在阿西西修道院避难,同时学习声乐及作曲。在他的一生中除了创作音乐,他还写了一些音乐理论著作,创办了一所一小提琴演奏为教学宗旨的高等学校,还对小提琴的琴弓进行过改造。根据目前掌握但决非完全的资料,他创作了14O首小提琴协奏曲(用四重奏或弦乐五重奏伴奏)、20首大协奏曲、150首奏鸣曲、50首三重奏; 其中60首奏鸣曲得到了发表,可是还有 200首左右的作品手稿依然被封存在帕多瓦圣安通尼奥总教堂的乐团档案库里。《魔鬼的颤音》则是其中最有名,最值得一听的一首。

关于这首曲子的来历,还有一段颇为诡异的故事。传说塔蒂尼经常梦想学到世上最神奇的小提琴技巧,于是有一次在梦中向魔鬼出卖了灵魂,用来交换琴技,于是魔鬼给他演奏了一段优美的曲子。梦醒之后,塔蒂尼凭记忆把这首曲子记了下来,便是我们现在所知的这首曲子,由于曲中有很多优美而又极具难度的颤音,所以叫做《魔鬼的颤音》。还有另外一个说法是说,塔蒂尼在梦中为乐队招聘小提琴手,魔鬼来应聘,要求以灵魂为报酬,塔蒂尼要考他,他就给塔蒂尼拉了一首曲子。不管是哪个说法也不管起真假,都给这首曲子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也很有意思地解释了曲子名字的来由。

这个传闻也并不是完全的传说。实际上在法国天文学家热罗姆·德拉朗德(Jérôme de Lalande)的 《Voyage d'un François en Italie 》(1765 - 66)里,记载着塔蒂尼本人自述一段话。“1713年的一个晚上,我梦见我以灵魂与魔鬼订了一个契约。一切就像我期盼地那样进行:我的新仆人能清楚地感知并实行我每一个欲念。此外,我把我的小提琴递给了他,想看看他会不会演奏。于是我听到了一首让我震惊地无以言表的极优美动听的曲子,它是如此艺术,充满了惊人的智慧,即使是之前我最为大胆地幻想里也从来没能有过类似的灵感。我是如此的狂喜,万分地激动,无比地心醉,乃至于我听到窒息了——于是我醒了过来。醒来后我立即抓过我的小提琴试图留住记忆——至少留住一小部分我梦中那首曲子给我的印象。完全徒劳无功!我写得这首曲子是我写过的最好的曲子,但我仍然想把它命名为”魔鬼的颤音“,虽然它与那首把我彻底感动的曲子相差是如此地大,大到我情愿把我的乐器砸掉,从此跟音乐永别——如果我没有音乐也能活下来的话。”

这首曲子不长,大概17分钟,但因有大量的高难度的颤音而变得技巧性,难能可贵的是同时保持了极强的可听性。《魔鬼的颤音》是一首小提琴奏鸣曲,使用g小调,分为3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慢板,演奏速度很慢。小提琴的旋律充满哀伤,有点幽怨,几个较强较长的音甚至有点哭诉的味道,协奏的乐队(或钢琴)旋律相近,在背后“煽风点火”,这一乐章基本没出现颤音。(4:00)

第二乐章是快板。一开始便是几个强音,颇有气势,接着旋律便川流不息的进行下去,表现出勇往直前的毅力和锐气。同时开始了大胆的动机跳跃,独奏小提琴时而如舞者般急速地跳跃,时而强奏,时而悠扬婉转,显得千姿百态。这一乐章里,颤音不时出现。(7:15)

快板结束,进入第三乐章一开始的慢板。抒情的旋律好像是狂欢后的感叹,又稍微带点颓废。(8:35)之后便是慢板段落和快板段落多次交替进行。慢板庄严雄浑,快板生动活跃,小提琴演奏的难度较大,经常演奏双音,把狂欢与悲伤两种情绪诡异地糅合在了一起。在三个快板段落中还各有一段颤音,先后用D弦、A弦和E弦奏出。夸张的颤音和诡异的旋律,在协奏乐队阴暗旋律的衬托下。乐章最后是小提琴华彩段,从双音发展到三个音的和弦和四个音的和弦。在双音部分,有时上面是颤音有时下面是颤音,充分显示出华丽的演奏技巧。在抒情上,最后的华彩段给人一种悲壮的感觉,小提琴的顿弓造出声嘶力竭地哭喊的效果,使人内心为之震动。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塔蒂尼 -  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魔鬼的颤音》
作品信息
作曲 :塔蒂尼 1799
编号 :Bg. 5
时长 :0:15:00( 平均 )
体裁 :小提琴奏鸣曲
链接 :维基 / IMSLP乐谱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7-09-29 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