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此作原是一首钢琴曲。1821年6月25日,韦伯在柏林的一次音乐会上亲自演奏了这个曲子。柏林的施雷津革乐谱出版社立即出版了谱子,标题页上印着“作曲家在柏林的音乐会上演奏此曲”。

试听 Plays

♬ 韦伯 - 邀舞 新芭网 ( 音频 )
♬ 韦伯 - 邀舞(OP65)(钢琴版) 新芭网 ( 音频 )

简介 Introduction

《邀舞》Aufforderung zum Tanze Op.65,又称《华丽回旋曲》,作于1819年,后来由柏辽兹编配成管弦乐曲,使之名声大作。这部作品是在正式音乐作品中采用圆舞曲的最早的一例,并以技巧华丽而著称,旋律语言近似当时奥地利和德国流行的圆舞曲的音调,和声质朴、清新而富于表现力。整个乐曲的音乐形象具体生动,饶有风趣。

内容

献给他的妻子卡洛丽内。他详细解释了作品的具体内容:

  • 第1—5小节:邀舞者初次出现。
  • 第6—9小节:女子婉言谢绝。
  • 第10—13小节:男子坚决请求。
  • 第14—16小节:她同意了。
  • 第17—19小节:他开始和她交谈。
  • 第20—21小节:她回答。
  • 第22—23小节:谈得热闹起来。
  • 第24—25小节:互相非常投机。
  • 第26—27小节:他请她跳舞。
  • 第28—29小节:她答应了。
  • 第30—31小节:各就各位。
  • 第32—35小节:等待音乐开始时起舞。
  • 跳舞结束,男子道谢,女子回答,各自离去。

赏析

序奏在低音区从容不迫奏出绅士邀请的旋律,曲调宽广、温暖而热情,乐句的尾音停留在不稳定的4度“fa”音上,以表示征询。

接下来的旋律表示女方因腼腆而谢绝,音乐在高音区奏出轻盈、典雅的曲调,并停留在属音上。

绅士再次挚意邀请,交谈一阵后,贵妇人终于应邀起舞。这两段对话式的旋律重现,并加进了装饰音,使旋律变得更为恳切、真挚,对话旋律结束在主音上,舞会便开始了。

乐曲的第二段是舞会的舞蹈场面,它是整个作品的核心,篇幅是由四首小圆舞曲组成,生动地表现出男女双方丰富多姿的舞步。

第一圆舞曲热烈、强健,用急速的快板。音调炽热、欢快,一下子就将人们带入到盛大、华丽、热烈而欢腾的舞会之中。

第二圆舞曲是一个轻盈、优雅、流畅的旋律。表现出舞蹈者飞速旋转的优美舞姿。一对对喜悦的舞伴尽情地欢跳,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之中。

经过轻捷的旋律之后,音乐再现了开头的热烈、华丽的主题。

第三圆舞曲比较优雅,在圆舞曲节奏衬托下,出现了由顿音和变化音构成的动听的旋律片断。音乐有时在低音区,有时移至高音区,仿佛是男女双方含情脉脉的对话。

第四圆舞曲,音乐主题奔放、活跃,情绪更为欢快,生机勃勃,圆舞曲旋转幅度加大,使舞蹈变得更加热烈。

接下去,音乐经过发展,前面出现过的四首圆舞曲主题频频再现,第一圆舞曲主题将音乐推向高潮,舞蹈圆满、热烈地结束了,但乐曲未完,作者巧妙地安排了一段尾声。

尾声慢板,序奏中代表绅士的低音旋律和代表贵妇人的高音旋律在这里重新出现,表示绅士彬彬有礼的致谢,贵妇人也回礼、告别。舞会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分析

 1819年,德国作曲家韦伯(1786-1826)写了一首回旋曲式的华丽圆舞曲《邀舞》,1821年6月在柏林首演是当时作曲家送给新婚不久的妻子卡洛丽娜.布兰特的生日礼物乐曲技巧性和很强的画面感,具有华尔兹舞曲的风格,生动的表现了19世纪欧洲上层社会舞会中豪华的场面。同时作为一首标题性乐曲,又细腻的描绘了舞会中结识、邀舞、翩翩起舞、舞毕互致敬意的生动过程。全曲由序奏,四个华尔兹舞曲段落,结尾三部分组成,描述了一个故事:一位绅士邀请一位贵妇人跳舞,贵妇人推诿并婉言谢绝,绅士再次邀请并与贵妇人交谈,两人逐渐融洽,双双携手进入大厅跳舞。大型舞会热闹非常,人们尽情的欢乐,兴奋而激动的跳着。一曲终了,绅士很有礼貌的向贵妇人表示谢意,贵妇人答礼,两人各自离去。

他详细解释了作品的具体内容:

  •  第1—5小节:邀舞者初次出现。
  • 序奏:音乐开始于低音区,曲调宽广而热情,这是一位绅士向一位贵妇人第一次提出跳舞的邀请。 
  • 第6—9小节:女子婉言谢绝。
  • 出现高音旋律,这轻盈飘逸的音型,是贵妇人羞怯的婉言谢绝。
  • 第10—13小节:男子坚决请求。 第14—16小节:她同意了。
  • 这两个一高一低、一呼一应的旋律,恰似两人一来一往、一问一答的对话。对话进行了若干次,最后合在一起两个旋律形成复调,谈话融洽了,女方接收了邀请。    
  •   第17—19小节:他开始和她交谈。   第20—21小节:她回答。
  • 第22—23小节:谈得热闹起来。 第24—25小节:互相非常投机。
  • 四个华尔兹舞曲段落:这个部分是整个作品的核心,生动的表现了舞会的热闹场面。
  • 第一首华尔兹舞曲,热烈活跃,它由四个不同的旋律片段组成,第一个旋律片段,它雄壮有力,具有号角性,表现了舞会的辉煌和华丽。这个主题在乐曲中不断出现,穿插在其它几首华尔兹舞曲之间,好似主部使这部分具有回旋曲的性质。
  • 在这之后,是一个对比性的旋律——第二旋律片段,它婀娜多姿,活泼而优美,好似女宾的美丽倩影。
  • 第二首华尔兹舞曲,是一段温柔、优雅、轻盈的音乐,在旋律,节奏、力度等方面与前面号角性的主要主题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双方在边舞边谈。
  • 第三首华尔兹舞曲,情绪更为活跃,舞蹈更为热烈速度加快,转调频繁,与前面温和的音乐形成对比。第四首华尔兹圆舞曲,是第一首华尔兹舞曲的再现,但其中的四个旋律片段重新进行了编排,同时做了一些变化。当第一首华尔兹舞曲的主要主题再次出现时,音乐达到高潮。突然一切终止,舞蹈已告一段落。
  • 结尾:又出现了序奏时的男女对话,这个简略的序奏再现,表现双方彬彬有礼的相互敬意、道别,音乐在和谐的气氛中结束。
  • 第26—27小节:他请她跳舞。   第28—29小节:她答应了。
  • 第30—31小节:各就各位。 第32—35小节:等待音乐开始时起舞。
  • 跳舞结束,男子道谢,女子回答,各自离去。

此作原是一首钢琴曲。1821年6月25日,韦伯在柏林的一次音乐会上亲自演奏了这个曲子。柏林的施雷津革乐谱出版社立即出版了谱子,标题页上印着“作曲家在柏林的音乐会上演奏此曲”。

《邀舞》具有当时德国流行的华尔兹舞曲音调,和声质朴,标题性强,音乐语言丰富,对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韦伯去世15年后的1841年,他的歌剧《魔弹射手》在巴黎演出时,为了迎合观众的欣赏习惯而插进了芭蕾舞,并用《邀舞》作为芭蕾音乐,请柏辽兹配器。从此《邀舞》成为具有辉煌的管弦乐色彩的乐队曲而广为流传。

到了二十世纪,《邀舞》在芭蕾舞台上获得了新的生命。1911年,俄国佳吉列夫芭蕾舞团的编导福金(1880—1942)采用《邀舞》作为芭蕾音乐,根据法国诗人戈蒂埃(1811—1872)的一首诗,编成了舞剧《玫瑰精》。舞剧的场景是在一个少女的卧室里。少女披着白斗篷、戴着镶有缎带的软帽,从第一次参加的舞会回到家里。她把手里拿着的玫瑰花放到唇边,脱下斗篷和软帽,朦胧入睡。花落在脚下。伴随着飞瀑溅落般的下行音阶,玫瑰精从窗户里跳了进来。他穿着紧身衣,玫瑰色的衣服上装饰着玫瑰花瓣。最初,他没精打采地在房间里独舞。接着,站到少女的椅子后面,把她扶起来,随着圆舞曲悠扬的曲调,和她一同翩翩起舞。她还是闭着眼睛,象梦游一般。跳了一会儿,玫瑰精把她轻轻扶回到椅子里,给她最后一吻,然后跟着快板音乐的最后一小节,纵身跳出了窗户。尾声从缓慢的大提琴独奏开始。少女从梦中醒来,她以手抚额,想起了梦中的情景,环顾四周,不见了玫瑰精。玫瑰花依然躺在她的脚下——她把它拾起来,陷入了沉思……

韦伯无疑是一位介于古典派和浪漫派之间的承前启后的人物,但总的来说,他的作品风格依然明显偏向古典主义。前苏联著名音乐评论家鲍里斯·阿萨菲耶夫认为:“韦伯的创作中,属七和弦显然过多。这种和弦适应一切的属性,使韦伯那充满诗意的浪漫主义宝贵种子的萌发受到了抑制。”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韦伯 - 邀舞 Op.65
作品信息
作曲 :韦伯 1819
编号 :Op. 65
时长 :0:09:00( 平均 )
体裁 :钢琴曲
链接 :维基 / IMSLP乐谱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7-08-19 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