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简介 Introduction
冼星海主要是一个声乐作曲家,相对于他的声乐作品,比如像《黄河大合唱》、《二月里来》、《太行山上》、《酸枣刺》、《只怕不抵抗》等等,这些声乐作品——主要是群众歌曲——流传这么广泛,但是他的管弦乐创作就有点不为人知了。很多圈外的对这些歌曲耳熟能详的人,甚至不知道星海创作过管弦乐作品。当然,一部分原因的确和他管弦乐作品的质量有关系。
冼星海的器乐创作、特别是管弦乐创作时,他活着的时候,是根本没有听过自己作品的演出的。我们都知道,作曲家的内心听觉是不能完全再现出作品的原貌的,在创作的时候,作者必须要听到自己作品的演出,不断地修改自己的不足和错误,这样创作的作品才能越写越优秀。但是冼星海没有这个条件,所以,从他的第一部管弦乐作品到他最后的《中国狂想曲》,在乐器写作法方面,他都没有太大的明显的进步。
《中国狂想曲》1945年创作于苏联,这个时候冼星海正在苏联求学,也有人说是他受不了当时政治意识形态,被逼走的,但无论如何,此时他正在苏联流亡。这个作品是中国的第一首“管弦乐狂想曲体裁”的作品。这个作品的最特别之处,是它的曲式方面,作品并没有像以往的管弦乐那样采用了民族风格的音调、和声,再加上纯粹西方的曲式结构结合而成,《中国狂想曲》所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曲牌连缀体结构。所谓“狂想曲”这个体裁,其实并没有固定的曲式要求,但是它的表现内容却是和民族风格方面有联系的,比如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李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西班牙狂想曲》等等。我想有这方面的原因,所以冼星海才在这里采用了这种体裁。乐曲由《情歌》、《五月鲜》、《下山虎》、《观灯》、《秧歌》五首民歌/器乐曲组成,乐曲还采用了梆子、小锣等等的中国打击乐器,中国打击乐开始与西方的管弦乐队相配合、相合作,民族风格也非常的鲜明。很多书上介绍这个乐曲说是由五首民歌组成,其实不是的,里面的《下山虎》是吕文成创作的广东音乐,并不是民歌。
这个作品有它不成熟的地方,特别是乐器法的运用上,比如在“情歌”段里面,一个很温暖的旋律呈现,作者却把它交给色调较冷的乐器长笛来演奏;在“秧歌”段里面,单簧管甚至用到了极高的音区,造成了音色的刺耳……
1949年以前的管弦乐作曲家,较为重要的——这个“重要”,是以他们的作品经过半个多世纪后,到现在是否还有流行为标准。以作曲家出生年份为序,有郑志声、贺绿汀、黄自、冼星海、江文也、丁善德和马思聪等。冼星海是这些人里面最出名的,但也是管弦乐技法最差的一个。冼星海出生比较贫寒,少年时代去到法国留学,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不象上述其他人那样有生活保证,能安心学习。他的家里不能寄钱来,只能自己养活自己,赚到钱才有得吃饭和交学费。我们不否认星海是一个天才,但是这一时期的痛苦生活让他付出了代价:作曲的基础技术掌握得不够扎实,而这方面是上述这些人的专长。这个副作用在冼星海的器乐作品,尤其是管弦乐里看得最清楚。但是无论怎么说,冼星海在这里对中国的管弦乐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其他
其中一段《下山虎》由刘文金为纪念洗星海逝世30周年在1975年10月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