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相关 About
汤沐海 Tang Muhai 著名指挥家 |
2011-03-20 22:46 新民晚报 汤沐海
作者:汤沐海
记得上一次与宋思衡合作是去年纪念“音乐厅成立八十周年”音乐会,曲目是柴可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在我的印象中,宋思衡的演奏精准无 瑕,且耐人寻味。在疯狂的八度音与音阶跑动里,带着几分成熟与稳定。乐感极佳,虽年轻,但音乐上已显成熟,就像一位具有哲理智慧的战场武士那样,在辉煌中 得到美的平衡。很显然,思考的作用往往大于演奏本身,我一贯这样要求自己以及乐团中的每一位演奏家。关键在于,宋思衡善于思考创新,在某些时候,他能很敏 锐地挖掘音乐的本质,及捕捉听众的感官需求。
他3月18日在上海音乐厅演奏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这是一首史诗般的作品,对于这位“音乐道”上的晚辈会演绎这首巨作,我是极为欣赏的。
理想化的演奏根基,关键在于思考。而在音乐之外,同样存在某些值得去思考的因素存在。一种名为“多媒体钢琴独奏会”的新型舞台形式正在萌发前所未有 的新格局,宋思衡就是这一载体的始创者。无法确定,是什么样的灵感给予他如此大胆的想法。要知道,在一个传统的钢琴独奏会上,加入音乐之外的元素,是极其 富有挑战的想法,就像一个不切实际的真理被运作成已被接受的现实。
去年圣诞节上演的《肖邦·爱》,我去现场听宋思衡演奏钢琴,两位演员扮演了肖邦与乔治·桑,剧情则是他们爱情故事的缩影,配合了柔美的灯光与绚烂的 背景视频。一个舞台,呈现出不同的层次感,而且拿捏得恰到好处,毫无喧宾夺主的空洞,可见用心良苦。正因为如此,宋思衡的“多媒体音乐会”成为了上海古典 音乐界讨论的话题。我看到过关于音乐会的一些评论,基本分为“先锋派”与“保守派”。“先锋派”认为这种体裁是触动古典音乐发展的未来之路,而“保守派” 则感觉此举是打破了音乐会原有的常规。我一再强调,音乐艺术从受众群上来说绝对不存在雅俗贵贱之分,只是根深蒂固的普通观众总是觉得古典音乐是严肃的,门 槛过高。如何让普通群众走进音乐厅,我们这些搞音乐的人必须重视起来。
不可否认,时代已经不同,观念也随之转变。在过去的黑白录像中,我们可以欣赏到福特文格勒、卡拉扬、伯恩斯坦等人的艺术成就,那些时间 年轮里画下的不朽传奇将永远载入音乐史册。那么,如今的艺术形态,又要如何去见证呢?模仿古稀成为一种贯通的艺术手段,指挥家天天指挥马勒、贝多芬,钢琴 家天天弹肖邦、李斯特,却离群众越来越远了。我们处于的时代,缔造了如此多的新元素,应该加以利用一些创新来找回古典乐的“民心”。年轻人所创造的新的历 史,新的文化,新的观念是我们社会中最难能可贵的时代精神和前进动力。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