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10-12-03 05:09 多伦多星报
意大利歌剧明星里奥•努奇和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张立萍2010年早些时候在北京的演出现场
里奥•努奇中国行
(记者 Bill Schiller )2009年,意大利歌剧明星里奥•努奇第一次因工作到访中国,他承认那个时候自己感到了兴奋和激动。
“我听说了中国人对歌剧日益增长的热情”,努奇说,“我的不少同行就已经前往中国(国家大剧院)演出了。”因此,在尚不知道中国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努奇来到了中国。
他在这里演出了歌剧《弄臣》,在第三节他和女高音歌唱家德西蕾•兰卡完成一段托咏叹调后,努奇在国家大剧院收获了无法停歇的热情喝彩。经过了几分钟震耳欲聋的掌声,指挥家多纳托告诉演员们:“在这里如此高兴,让我们返场并将这个咏叹调再表演一遍吧。”
现年67岁的努奇,在他从艺的40年中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观众们的热情反应、整个歌剧院的氛围,还有我的名字被大家用中文热情地呼喊着 ——我觉得我仿佛是一个摇滚巨星,”这个热情洋溢的男中音说到:“在我的舞台生涯中,这应该是最有力量和最让人感动的时刻之一。”
歌剧在中国
这是一个清晰的信号——西方的歌剧来到中国,并被中国人所接受。
也许歌剧在中国还没有像在纽约、伦敦、多伦多或是其他的欧洲城市那样,收获广泛的喜爱。但是,它已经在这里站稳了脚跟,中国政府也相信它可以达到国际高度。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腾飞,中国已经拥有打造世界顶级表演艺术中心的资金、信心和详细规划。
国家大剧院,这个耗费三千五百万美元的新建筑,因为它的造型被人亲切称为“巨蛋”。这个由华丽玻璃和钛金属铸成的建筑,是由法国设计师安德鲁设 立的,于2007年正式演出运营。它拥有着最大以及世界上科技含量超前的歌剧舞台,舞台可以分离、滑动,并且在电脑的控制下快速转动来完成各项指定任务。
国家大剧院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除了成为北京的文化地标,他们也想让这座建筑成为世界顶级的歌剧演出场所。
中国现正积极与世界顶级的表演艺术家和有才华的人士结交朋友。
国家大剧院演出部部长李志祥先生告诉我们:“我们希望现在经常在纽约大都会、英国皇家歌剧院、米兰斯卡拉歌剧院演出的艺术家们,以后也能够经常 到我们这里来演出。我认为正像努奇先生所说的,国家大剧院有一天也会成为一个为国际歌剧表演艺术家提供固定演出场所的地方。”国家大剧院现在每天都在为这 个目标努力。
他们也正紧密地和欧洲的艺术制作机构合作,这当中有许多机构已经来到国家大剧院并且演出。
国家大剧院已经和很多世界上著名的艺术家们成为了朋友,像是已经来过了好几次的努奇、原美国爱乐的指挥家洛林•马泽尔和美国歌剧导演赞贝罗等。
回家——中国歌剧演员的心声
很多中国籍的艺术们也纷纷从海外回到祖国,包括从德国回来的韩晓明,他现在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负责人,还有张立萍——这个世界歌剧界最著名的中国人。
张立萍在1989年移民到了加拿大,1990年她在温哥华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1997年开始,她把工作重心放到了欧洲,并担当过所有欧洲著名歌剧院的歌剧主角。
20年后,张立萍回到中国,回到了自己的母校——中央音乐学院,她如今的目标是:培养下一代中国歌剧明星。
2004年,张立萍曾作为第一个中国籍歌剧演员,在美国大都会歌剧院歌剧《蝴蝶夫人》中演出了主要角色。尽管海外经历丰富,但她回国的想法依然十分强烈。
“现在的中国和北京,有非常多的机会,”张立萍说道,“我更高兴的是看到了这当中日益增长的巨大市场和越来越多中国人对歌剧的浓厚兴趣。”“当然,这只是开始,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努力去做。”
中国现在有越来越多人对西方古典音乐产生兴趣:中国现在有大约4千万儿童在学习钢琴,6千万在学习小提琴。然而对于孩子的家长而言,歌剧并不容易被接受。在中国,当大家说起来“剧”,首先浮现的脑海的还是“京剧”。
在武汉出生并长大的张立萍认为:“现阶段,歌剧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吸引观众走进剧院。”
“我成长在一个京剧的环境里。我父亲很喜欢京剧,所以在我小的时候父亲经常带我去看。”
在张立萍回忆到,她在12岁的时候,得到了一张《茶花女》的磁带,“那应该是Joan Sutherland吧。我清楚地记得当我听到那声音那一刻的感受,我被深深地打动了,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姐姐急忙跑来问我怎么了,我只回答了两个字——聆听。”
那是改变张立萍命运的一天,从那时起,她就一直在追寻:“这段音乐,它在倾诉着什么……”
国家大剧院歌剧推广计划
国家大剧院并不只是音乐界的化身,他们也把精力放在了艺术教育上,致力于培养大众的歌剧欣赏素养。其中,吸引了众多高水平表演剧目的“国家大剧院歌剧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国家大剧院一年四季向公众开放,而每年的4月到7月是最繁忙的季节,轮番上演的歌剧将北京人对歌剧的热情推向了极致。
“国家大剧院歌剧节”的亮点也包括传统的中国歌剧和大剧院的自制歌剧。
李志祥说到:“国家大剧院计划通过三个阶段来发展中国的歌剧事业:第一阶段——学习。在与西方歌剧的共同工作中进行学习。第二阶段——合作。在 这个阶段中,我们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合作者,当然我们还要使歌剧更适合中国的土壤。第三阶段——创作。我们要独立地创作,用我们自己的力量把歌剧呈现在中国 的舞台上。”
在中国,节约成本是总会被考虑到的事情
当2009年意大利帕尔马歌剧院携《弄臣》来到大剧院的时候,大剧院负责制作了舞台布景和舞台服装。
李志祥说,“我们节省了一些资金:在欧洲制作这些布景和服装需要50万欧元(大约67万美金),但是,我们在这里制作大概只花费了10万欧元(13.5万美金),而且这些东西我们还可以保留下来以便反复使用。
李志祥在提及歌剧的时候露出激动的神情。当努奇先生在北京获得极大成功的时候,他也在场,“我觉得当场的每个人都能感到努奇先生的高兴心情,无论你是不是歌剧迷,甚至无论你是不是喜欢歌剧,只要你在场,就会爱上他的演出。那种感动,无法自已。”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