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08-11-28 17:17 中国音乐报
一、声区的过渡
在歌唱和练声中,当从一个声区进入另一个声区(从低声区进入中声区或从中声区进入高声区)时,一般都会感觉到有几个过渡音的存在,声音突然变得纤细,音色发暗,或者声音不容易唱出来,好像遇到了一个“坎儿”,这种现象就是由于声区的过渡产生的.声区过渡问题,一直是摆在声乐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许多年来声乐界特别关注的课题。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解决它,是每位声乐工作者所必须重视的。解决了声区过渡的问题,犹如给歌唱插上翅膀,能使歌唱者的声音完美统一,上下贯通,更加增强歌手驾驭歌曲的水平和能力。
二、解决声区过渡的具体方法
(一)要具有良好的气息支持。
在发过声区过渡音时,需要更稳定的气息支持,它是以横隔膜为中心的呼吸肌肉群上的再行调节而形成的,此时的气息要更集中有力,声门有力的闭合随喉结向下运动挡气而达到相对运动平衡,而不是顺着气流的方向做挤卡的提喉歌唱,同时还要注意歌唱时的呼吸要均匀,起音不要太重,位置要尽量挂高一些,声音越唱得高,气息越向下叹,是两个相反的方向,而绝不是随声音的升高,气息也跟着抬高。
(二) 提前改变发声器官的组合状态
适应声区过渡的要求,在某一声区发声器官运动的组合,没达到音域极限之前,提前改变发声器官的运动组合状态,也就是说,用将声区过度音前移的办法,来达到声区过渡以后的声音的统一。比如,中声区向高声区过渡,自然过渡音一般在e2 —f2 音之间,现在人为地过渡音移到d2 —e2 音之间的音高位置上,以新的发声器官的组合状态来唱e2 和d2 音,那么,至f2 音就比较容易发出了。声区过渡也就比较顺利了。
(三)在唱声区过渡音时,需要声带更有力的闭合。
在唱声区过渡音时,需要声带更有力的闭合其目的是为了与气息的对抗平衡达到所发音高的需要,以及加强声带与软腭部位的相对运动力度和幅度,以利于良好的基音的形成和咽部基音共鸣管道的适度调节。例如:男高音的换声区大约是be2、e2、f2 这几个音,到be2 歌者不但要感到声音明显地向抬高的小舌部位集中,此时咽壁一定要挺拔,肋肌向中间靠拢,声带拉紧,形成一个柱状的感觉,上面用擤鼻涕的感觉,下面叹息,声音沿后咽壁往上吸着唱,这样声区过度很自然地就过去了,同时也可感觉到在声区过度时,声音明显地变小,甚至好像在口腔里将要消失了一样,而听者听到的声音是一种比较开放的、圆滑的声音,这说明歌唱者的头声增多,共鸣焦点后移。
(四)多用“中东辙”的字音练声
人辰辙、言前辙、江阳辙和中东辙, 这四道辙包括的字相当多, 集中采用“中东辙”的字来做发声练习, 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中东辙”的字, 从生理上去分析, 喉位自然下移, 舌根不抬起, 使口腔、咽腔的空间增大, 声音可以自由流畅, 不受阻碍, 声区过渡自然也容易解决。其特点是: 中东辙字发音时,舌居正中, 喉咙感觉松, 出字半闭口, 收字鼻出声。歌唱中采用“中东辙”的字韵来做歌唱发声练习, 是解决声区过渡和扩大音域见效最快的手段之一。#p#副标题#e# (五) 训练声音的连贯
训练声音的连贯要做一些音阶练习。这些练习可以锻炼诸发声器官的活动能力,使之很灵活地适应每个音高,使音与音之间严密地连接起来,消除声区过渡的痕迹,使歌声如灿烂晶莹的珠串。在作音阶练习时,要特别注意各音之间的连贯,以达到声音的上、下统一和畅通,也就是要用发声器官状态逐渐地变化,来代替过渡音的突然变化。在从音阶的高音下行时,要注意尽量保持某些高音时的发声状态和感觉,在由低音唱到高音时,也要尽可能保持低音时的发声器官的发声状态和感觉。声音无论是由高到低,还是由低到高,如能达到连贯自然、统一通畅,声区过渡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三、声区的融合统一
在前面已经提过,声区的划分是为了使各声区融合统一。“歌唱声音在正确发声时是没有声区的”,这是声乐界公认的原则之一。根据自然规律,声音的整个音域也就是一个完整的音区。但在实际的教学和演唱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声区不统一的问题。任何圆润、丰满、华彩的声音,都是建立在声区的完全统一之上。只有达到声区的完全融合统一,才能使歌唱者唱出赋有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的美妙动听的声音,才能产生震撼心灵的艺术效果。
(一)声区融合统一从平时说话做起
要使声区融合统一,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各声区的融合,而讲话的声音则是歌唱声音的天然基础。要培养一个自然和科学的讲话状态,对歌唱来讲是一个必需的过程,因为很大程度上说,科学的歌唱是建立在科学的讲话之上的。对我们来说,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是至关重要的。有的歌唱者的普通话总是带有一定的方言色彩,无论声母、韵母还是声调都不很准确,这就很容易给自己的声乐演唱留下一些不规范和不科学的东西。因此,要想歌唱的行腔好,就要把字咬正。说话和唱歌虽然有种种不同之处,但在表达手段上却往往有一些相同之处。日常生活中讲话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甚至决定着歌唱的行腔。因此,可以根据歌唱者具体的情况,来修正自己不良的说话状态。“通过自如地运用说话的器官,可以有效地排除发声的障碍。学习歌唱的学生,应对说话的习惯,给予高度的注意。这样可以使发声器官的发展,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和自如”
(二)培养科学的歌唱态度
培养科学歌唱状态的关键问题,就是正确声音概念的建立。沈湘先生讲:“好的声音概念是非常要紧的。教唱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声音概念。教唱的全过程就是不断改变学生声音概念的过程。”美声歌唱风格与技巧,可以概括为:元音纯正,咬字清晰,声区融合统一,音阶均匀,气息饱满,音调准确,音域宽广,强弱自如,连音流畅,句法完全和声音灵活。能够满足上例条件的声音肯定是自然、自如、流畅和优美的。在声区的宽度上至少是两个半到三个八度的音域,如没有这样的音域,则被看为一个技术上不成熟的声音。
(三)培养歌唱状态的均衡感
在歌唱时有心理和思想上的准备,有良好的歌唱欲望和非常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力求得到一个如何获得一个完善的、融合统一、没有声区划分的音域。《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一书中的“梯子理论”给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所谓“梯子理论”,就是将整个声区比喻为一架梯子,梯子的宽部是在底层(低音区),它由宽到窄成比例地缩减,直到顶上(高音区)。在声音宽度随着音的上行而逐步轻微变窄的过程中,要时刻进行气息与声音的微小调节,以保证声音在任何高度上的统一和均衡。但在概念不很清晰或人为制造歌唱的情况下,自然声区(低音区)为了得到更好的音量和共鸣,低音往往过分地撑大。由于用过分的气息把腔体打开,而没有随音高的上升去调节气息与发声之间的配比关系,让声音很好地过度,过几个音后发声器官便无法保持这种紧张的扩张,只有让声音“破裂”,从而产生第一个“断裂”。在中声区音上,发声器官又制造出一个新的开始,梯子的宽度变窄,发出较小的声音,同时又不去调节气息与发声之间的配比关系,这样中声区开始显示出变形的声音特征,它伴随着音的高度逐渐变形。音量开始减少,音质变僵又变尖,这样便造成了第二个“断裂” 产生。依次这样,在头声区(高音区)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声音变得更为单薄,声音变得空洞而无色彩,或者是尖而音量不大。这样就把本该把一架由低到高,均衡变化的声音梯子变成了由三架宽窄依次不同的梯子相捆接起来的声音梯子。造成这个结果的直接原因就是发声概念不清晰,不懂得气息与发声之间的协调。怎样才能构建融合统一的声音梯子呢?就是要精心寻找声音由底到高的均衡感。第一,气息与声音的均衡。在歌唱之前,头脑中就要有一种感觉来确定吸与呼的对抗压力适合的尺度感,并要在反复练习中逐渐把握好这个尺度感。多了声音容易撑,少了乐句完成不好。第二,寻找声音色彩与共鸣的均衡。美声唱法是一种声音色彩真假混合,共鸣状态也是真假混合的唱法。在整个音区中从低音向高音进行的过程中,随着呼吸对抗的变化,声音的色彩与共鸣色彩也在逐渐均衡地由真声向假声调节,寻求一个自由的、放松的,完全自然流露出来的声音。第三,咬字感觉的均衡。这就需要能辩证调整好字头与共鸣的关系,字头要清楚地送出来,但同时要得到良好的共鸣。反过来,共鸣用得好,能将声音引导到正确的送字头的状态上面。字头咬得太重则声音不通畅;共鸣太多,易出现声包字,所以一定要在字头与共鸣的比例关系上下功夫,做到“字正腔圆”。总之,歌唱声音要达到声区融合统一的状态离不开科学讲话状态的培养,科学歌唱状态的培养和歌唱状态均衡感的培养以及这三部分的相互调控。如果对歌唱音域有个清楚的概念,再有一个很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就能让声音融合统一。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