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09-09-28 08:03 扬子晚报 张楠
储望华
他是著名的《黄河》钢琴协奏曲的主要执笔人之一,他改编的很多钢琴作品如《翻身的日子》、《解放区的天》、《茉莉花》等, 不仅被中国钢琴家大量演奏,而且也成为音乐院校及业余考级或比赛的常用教材和曲目。昨日,著名旅澳钢琴家储望华做客南艺举办钢琴讲座,从《黄河》钢琴协奏 曲谈起,跟学子交流探索民族风格钢琴音乐的体会。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储望华对国内钢琴创作人才青黄不接的现状表示忧虑,不少专业院校重视在国际大 赛拿奖,却忽视民族元素的发掘。
旅澳近30年 自认知音始终在国内
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留校任教后,储望华于1982年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学习现代作曲。在国外,储望华的音乐之旅始终没有间断。他1987年荣获澳大利亚“迈基”作曲比赛大奖,并成为澳大利亚音乐中心终身常任代表。他应邀在澳大利亚广播电台、墨尔本大学音乐厅、维多利亚艺术中心、皇家理工学院演奏厅等处,成功地举办了个人钢琴独奏会。1993年他还与澳大利亚东南爱乐交响乐团成功地合作公演了钢琴协奏曲《黄河》。
旅澳多年来,储望华基本上每年都会回到国内,担任一些钢琴比赛的评委或为艺术院校授课。此次在南艺的讲课结束后,他还要前往苏州、常州等地的院 校,他形容这是一种“充电”:“我的音乐市场始终是在国内,听众还是在国内”。2001年,储望华在国内七大城市成功举办了“华夏情怀”巡演,其钢琴作品 独奏音乐会获得了巨大成功。同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储望华钢琴作品选集》。去年,四川突发震灾之后,在很多演出交流活动临时取消的情况下,储望华仍 选择去川音举办义务讲座。
忆钢琴普及 影院弹琴“送货上门”
储望华深有感触地回忆,在60年代国内音乐环境中,如何让钢琴这么“洋气”的音乐形式为普通老百姓所接受还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在学校的 时候,我们经常下乡演出,农民看到钢琴就很奇怪,怎么是这样一个大黑柜子!弹奏起来感觉声音又是乱乱的。”当时储望华冒出了一个普及钢琴的点子。在首都电 影院和中央电影院,他们直接把钢琴推到舞台上,在放电影的间隙弹两首钢琴曲子。在20分钟的短暂休息时间,让观众欣赏免费的钢琴表演,“同时还可以普及一 些音乐常识,比如在肖邦百年诞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顺便讲讲他的不朽经典《波兰舞曲》,完全是‘送货上门’,没想到竟然很受欢迎。”
著名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也是钢琴普及的一个成功的例子。由殷承宗、储望华、盛礼洪、许斐星等人,改编自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的钢琴协奏曲 《黄河》,其实是一部产生于“文革”高潮时的御用音乐作品,却在世界舞台上久演不衰。作为主要执笔者之一,储望华对该作品的钢琴独奏部分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表示,协奏曲的创作历尽艰辛,是很多作者汗水的结晶,仅仅作曲的草稿纸就倒了几十筐。但协奏曲的成功还得归功于其才华横溢的前身《黄河大合唱》。储望华 说,以前和殷承宗在探索中国钢琴作品创作方面就志向较合,他们搭档的《农村新歌》在给周总理演出时,受到了令人振奋的赞誉,“第一次听钢琴这么受教育!”
冷眼钢琴热 好的钢琴作品太匮乏
对比当年普及钢琴的艰辛,当下国内的琴童学钢琴热引发储望华的关注与思考。“琴童弹琴是好事,其实中国并不缺乏郎朗这 样的人才,高校的钢琴教育也名师辈出,但是好的钢琴作品太匮乏了!”储望华回忆说,在中央音乐学院求学时,学校硬性规定3成曲目必须是中国作品,但现在高 校并不重视扶植本土化的钢琴音乐。“我们要成为钢琴大国,没有自己的音乐作品肯定不行!”尤其现在国内的钢琴教育很重视在国际上拿奖,为比赛准备的大多是 西方经典作品,这导致钢琴家也不愿意弹中国曲子。“跟国外的经典作品相比,一些民族钢琴曲必然是稚嫩的,要产生肖邦也需要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但现阶段条 件还不成熟。”
储望华今年的四手联弹新作《翻身的日子》,也于昨日首发。农村风格的《翻身的日子》被加入摇滚元素,改编成富有现代格调的新作,“现在中国对国 际社会产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人又迎来了新的‘翻身的日子’,应该有一些新意。”此外,在香港作曲比赛上获得第一名的作品《城市舞曲》也一同出版。年 近古稀之年还保持着如此旺盛的创作力,储望华有什么秘诀呢?“很简单,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我经常跟学生讲,搞作曲的也要增加艺术修养,”储望华在油画、 书法、篆刻等艺术领域也颇有心得。
本报记者 张楠 文/摄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