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09-03-03 09:51 音乐周报 紫茵
中国本土原产华语唱片,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在欧美各国唱片市场绝无踪影。1995年一张Hi-Fi天碟的问世,从此改写了一段历史。1995年5月全球发行的《阿姐鼓》,“第一张真正在世界范围产生影响、赢得赞誉的中国原装原版CD”,时至今日,无法超越。何训田,因此成为现代作曲家群体中,最早走向国际乐坛的新锐;朱哲琴,因此成为流行歌手群体中,最早照亮国际舞台的新星。
《阿姐鼓》是90年代中国大众文化一个重要现象,在国际和国内先后获得20多个奖项。该专辑带来一系列成功的独门秘笈,可谓国际化与民族化、个性化与大众化高度统一的结晶。通过这个“制高点”, 20世纪末期中国流行音乐概貌即可窥豹一斑。
世界倾听中国声音
“曾经,我们、我们的老师,都是西方音乐家的门徒。自己带出去的东西,那都是跟别人学过的习作。《阿姐鼓》最大的成功,西方人第一次真正听到了中国的东西,中国人说的中国话”。何训田告诉记者,《阿姐鼓》全球发行,伴之而来的就是全球巡演宣传,“好几个月在外面转,我们好像第一次在外国人面前找到了中国艺术家的尊严,再也不是原先谦卑地、仰视地、学生见到先生的那种心态和状态,相互彼此平等尊重,平等对话”,何训田特别强调一个“平等”。
一个“学院派”正统作曲家,何训田在专业音乐界成名较早。其时,他的注意力基本全部放在音乐会演出的乐队作品的创新、探索实践上,80年代初期,即以《达勃河的随想》在全国音乐作品评奖摘桂,引起业界高度关注;80年代中期,何训田自创的RD作曲法,标志中国有了自己独立的音乐学派,国外音乐学者纷纷表示,“从来没有听过如此独特的音乐。德国没有,法国没有,俄国没有,美国也没有”,“无法在西方文献中找到蓝本”。
《阿姐鼓》,第一次为何训田带来公众知名度和世界影响力。此前,身为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的“地方军”何训田,相比谭盾、叶小纲、郭文景、瞿小松,充其量名声接近,甚至略逊一筹。《阿姐鼓》一响,声震天外,何训田今非昔比脱颖而出,在普通人心目中的形象,顿时超越了“四大才子”。《纽约时报》载文赞誉:“《阿姐鼓》促使中国人实现让其音乐走向世界的理想”。并为作曲家赢得1995年英国Q杂志全球最佳五张唱片奖、美国录音协会经典唱片奖;1996年国际十大发烧唱片奖第1名、全国“双向奖”一等奖。
何训田在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曾经的老师、后来的同事,现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高为杰告诉记者,他也许是《阿姐鼓》最早的听众,“还没有出这张专辑,应该是CD发行前3年、5年?很早了,何训田让我听一听。他搞的这个东西,我非常喜欢!”许多人都认为,何训田从《阿姐鼓》成功实现了“跨界”,但高为杰认为,“跨界”这个词并不适合何训田,“因为在他看来,音乐无界,严肃音乐和流行音乐之间没有界限”。《阿姐鼓》以后,许多媒体称谓何训田音乐人,而非作曲家。难道,音乐人不作曲吗?作曲不是写音乐吗?“谁又会质疑,《阿姐鼓》的创作制作不严肃?谁又会否认,《阿姐鼓》本身就是一张极具专业化、艺术化,精致考究的高级发烧碟?”高为杰强调,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严肃音乐家自觉亲近大众;提升了流行音乐自身的品味和价值”。正因为有了品味和价值的保证,才可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才可能出创造神话般的奇迹。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