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10-07-05 22:19 新芭网
2010年是波兰音乐家肖邦诞辰200周年。肖邦是波兰最伟大的音乐家。他的乐曲充满浓郁的波兰民族、民 间特色和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富于深邃的想象力和抒情色彩,因此又被称为“钢琴诗人”。《肖邦传》(林洪亮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展现了这位流芳千 古的音乐家的传奇一生。
乔治·桑对肖邦产生了厌倦
奥古斯丁娜的到来加深了两派的矛盾,肖邦也感觉出他在这个家庭的地位已是每况愈下,他能体会到乔治·桑对他的感情越来越淡薄了,他心情郁闷,只好在信中抒写自己的胸臆,他在这段时间里给家里写的信都较长。
乔治·桑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说肖邦对这段生活产生了厌倦,那么乔治·桑就是对肖邦产生了厌倦,维 系他们的已不再是爱情,而是多年相处的习惯和义务,当然还有难舍的友情。这种变化使敏感的肖邦感到很是苦闷,因为他已觉察出,他在这个家庭里只是个客人, 或者是个房客了,他的意见不仅不再受到重视,说多了反而会招致乔治·桑的厌恶和莫里斯的嘲笑漫骂,乔治·桑对儿子的爱和重视程度已远远超过对肖邦的了。
不平静的1846年
1846年,无论是对波兰,还是对肖邦个人说来,都是不平静的一年。
尽管这一年的开始,依然像往年一样寒冷、潮湿,令肖邦难以忍受。但像是出现了奇迹似的,肖邦并没有患上像 乔治·桑那样的重感冒,其健康状况反而有所好转。除了照顾乔治·桑母女外,他仍旧参加各种晚会和集会,表现得相当活跃。2月20日,在查尔托里斯基公爵定 居的朗贝尔旅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联欢晚会,参加人数创历年之最,有3500人。除了波兰流亡者之外,应邀参加联欢会的还有不少法国人,其中包括乔治· 桑、索朗热和奥古斯丁娜。肖邦照例受到邀请,而且还应邀在会上演奏了自己的乐曲,诗人密茨凯维奇也即兴朗诵了自己的诗歌。他们的表演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 迎。
然而与此同时,波兰国内也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克拉科夫起义。当肖邦听到克拉科夫起义失败的消息时, 其心情和15年前听到华沙失陷时一样,十分沉重,十分悲伤。起义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使他着手创作《幻想波罗涅兹舞曲》,同时还对《船歌》和《大提琴奏 鸣曲》作了进一步的修改。
尽管这个夏天肖邦在作曲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他过得并不那么轻松、那么愉快,烦心的事不少,主要是和 乔治·桑的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过去,尤其是在他们相爱的头几年,乔治·桑对肖邦可以说是体贴入微,照顾得无微不至,处处顺从他的意旨,能理解和迁就他 的脾气和言行。如今除了一般的关怀之外,对肖邦的言行举止已是看不顺眼,处处挑剔,还不时以分手来威胁肖邦。例如她在8月8日写给罗齐埃的信里就曾谈及这 样的事:“我恰当地表现了我的一些愤怒,这给了我一点勇气去告诉他一些真相,威胁他我会摆脱他。从那时起,他一直很清醒。你知道他不发疯的时候有多好,有 多出色。”我们从肖邦的性格中了解到,他是不善于用言辞来表达自己感情的,而且往往能容让忍受,很少对人大发脾气,只有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他才会“发 疯”。比如肖邦和莫里斯的第一次大吵大闹就是证明,事情发生在劳拉·乔斯诺夫斯卡夫人离开诺昂之后。劳拉是来看望肖邦的,但从她一来到诺昂,乔治·桑母子 就对她看不顺眼,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说她的谈吐能让人得“偏头痛”,还说她身上的“气味难闻”。她还在劳拉面前竭力贬低肖邦,说他姐姐路德维卡要“比他强 一百倍”。等到劳拉离开诺昂后,莫里斯和奥古斯丁娜当着肖邦的面肆无忌惮地嘲笑和讥讽劳拉,使肖邦忍无可忍,便和他们大吵了一架。乔治·桑不仅不批评儿子 的无礼,反而为儿子开脱,只是不痛不痒地说了几句,这令肖邦大失所望。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