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09-08-26 08:57 新华日报 王宏伟
古代文人通过琴棋书画来修身养性,古琴中正平和的音乐风格寄托了文人超凡脱俗、厉行高蹈的处世心态,居于四艺之首。常熟虞山派古琴艺术馆收藏有一张明代古琴“山居琴”,琴底刻有“不事王侯”四字,体现了琴主人的山野逸趣和文人傲骨。
“古琴样式很多,山居琴属于仲尼式,传说由孔子所创。”馆长朱晞抱着山居琴告诉记者,实际这是附会。古琴历史3000年,最早的古琴很简单,用 四块木板围成共鸣箱,将一面绷有琴弦的木板盖在上面即可弹奏,直到汉代才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古琴样式。你看这把琴竖起来,是不是像一个人?额、肩、腰、 尾俱全。古琴的形状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琴身一般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365天,13个徽位象征一年12个月加一个闰月;古琴最初有5根弦,内合五行 金木水火土,外应五音宫商角徵羽,传说周文王和周武王各加一根,分别被称为文弦和武弦,以应君臣之道,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七弦琴的形制;古琴下平上圆, 象征天圆地方;古琴面板用桐木等软木,底板用梓木等硬木,象征阴阳……”
西洋乐器如小提琴,仍在使用的有300年历史即可称作稀世之珍。而对古琴来说,这就太“年轻”了——山居琴已有四五百岁,一些千年以上的唐宋古 琴至今仍能弹奏。这在世界音乐史上可算是一个奇迹。古琴流派众多,仅江苏就有虞山、广陵、金陵、梅庵诸派,其中又以虞山派最负盛名。琴史上真正可称作琴派 的,从明代创立的虞山派开始,其风格轻微淡远、博大和平,明清以后各琴派无不受其影响。《四库全书》唯一收录的明代琴谱,就是虞山派的《松弦馆琴谱》。
山居琴形状敦厚饱满,音色清亮细腻。购自香港琴家之前的流传过程,已无法考证。但它最初的主人,应该是一位清高的雅士。从铭文来看,他有寄情山 水、不牵尘网的志趣,也有傲王侯贱功名的清高,颇有几分陶渊明式的文人隐逸风骨。古琴曲中即有《山居吟》,表达的正是与山月为伴,与林木为友,漫步溪谷, 鸣琴山巅,煮酒烹茶,晴耕雨读的隐士之乐。和所有古琴一样,山居琴音域超过4个8度,有散音7个、泛音91个、按音147个,两手指法有近百种组合,可供 琴家作个性化的表现。古琴谱有音高而无旋律和节奏,更是给琴家以无穷的发挥空间——一首《平沙落雁》就有10多种弹法。
不过,山居琴也是孤独的,它还在等待那个跟它投缘的人。朱晞介绍说,古琴是手工生产的,每一张都有不同的表现力,可以说独具个性,并非人人适 用。“‘人琴相合’绝非易事。一个琴家要找到一张能充分表达自己的古琴,要花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他说,“我这些年经手的古琴在千张以上,但与我投缘的 仅仅两张——这可比找对象难多了。” 山居琴所在的明代也是中国古琴的高峰时代,“清代无好琴”是琴界共识,因为增加了太多繁缛的雕刻,而且形状怪异,出现了像鳄鱼形琴、石头琴等妄改琴制的 “创造”,现在看来都很失败。朱晞说,在今天,清代古琴制作的整体失败仍有着警示意义。
虞山派古琴艺术馆坐落在国保单位明代赵用贤宅内,正厅“保闲堂”的演奏音响效果甚佳。一位美国录音师在厅内听过演奏后说,这里的音响效果甚至超 过了美国的教堂。然而,这还不是正规的琴室。据明代文震亨所著《长物志》介绍,古人造琴室,要挖空地下,置数口大缸,上铺地板,屋顶也要做成穹顶,以增强 共鸣——在那样的环境中,琴音仿佛从远古传来,被拨动的,除了琴弦,还有心弦。
古琴演奏的仪式性很强,要求弹者净手、净琴、净心,听者沐浴、更衣、焚香,甚至有“十弹”“十不弹”之说。因为琴音幽远、淡然,不适合在大庭广 众之下弹奏,往往是三五好友切磋交流。自从名列“世界非遗”,古琴又迎来了新的春天,然而与复苏同现的还有浮躁。朱晞说,说起一把琴,人们现在最关心的是 价格多高;很多的孩子被送进古琴班,但目标却是考级。朱晞说:“没有传统文化作基础,弹古琴就只能停留在技巧层面,而达不到修养境界,‘高雅’就变成了 ‘附庸风雅’,从这角度来说,我不赞成太小的孩子学古琴。广陵派名家刘少椿是28岁学琴,我的老师吴景略先生是22岁学琴,二人都成了大家。历史上,这样 的例子并不罕见。” 王宏伟/文 又水/摄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