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伴随着数码音乐市场的壮大,实体唱片销售额正在下跌,从一开始要与互联网音乐媒介一争高低,到现在尝试与网络媒介合作,寻求新赢利模式。

2008-10-30 09:15 新京报 彭梧

上周,华旗资讯发布了一款命名为MP6的随身听产品,宣称能直接通过它从网上下载海量歌曲,随时倾听。且不说这在数码音乐时代将带来怎样的革命,可以看到的是,从磁带机到CD机,从MP3、MP4、MP5到MP6,音乐已开始成为一种数码消费品。

伴随着数码音乐市场的壮大,实体唱片销售额正在下跌,从一开始要与互联网音乐媒介一争高低,到现在尝试与网络媒介合作,寻求新赢利模式。当互联网逐渐成为当前音乐消费的主流媒介后,手机这一平台开始受到人们关注,并有可能将成为新一代数码音乐消费的流行载体。

说起音乐消费,不得不说起一样东西———随身听。十年前的音乐发烧友,几乎人手一个,不过磁带成本不低,加上囊中羞涩,磁带是那个年代的“稀缺物品”。

随后,“MP3”这种音乐文件格式出现了,从此,以数字形式存储的音乐把复制的成本降低到零。人们从此不用再考虑除硬件成本之外的任何问题,你所喜欢的任何音乐文件几乎都可以从互联网上免费下载,并且以你为中心复制传播给更多人。

随着MP3的流行,唱片公司们一度恨不得一夜之间将所有互联网公司全部抹杀,全球六大唱片公司的法务部门先后在多个国家,通过多起不同形式的诉讼将多个互联网公司告上法庭。

但是这些一度得到媒体关注的上述诉讼案大多无疾而终。时至今日,唱片公司们终于不得不转变态度来对待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数字音乐产品。互联网上开始出现正版音乐的下载服务,也开始有一线明星选择互联网作为自己最新单曲的首发平台,更多年轻一代明星开始选择通过自己的博客空间保持与粉丝之间的沟通。

事情似乎悄悄在起变化,互联网、手机,新时代音乐消费开始迈向数码时代。

焦点语录

“去年实体唱片的销售额比前年又下跌了15%,互联网所带来的数字格式最终将取代CD光盘成为储存和传播音乐的主流格式。在这样的前提下,数字音乐消费也必然成为最后的主流。”百度公司负责在线音乐相关事务的资深人士Jack。

实体唱片销售额逐年下降

Jane是某知名唱片公司大中华区新媒体事业部的主管。尽管没有明确的数据支持,但据Jane等知情人士说,来源于新媒体业务方向的实体收入已经成为如今唱片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甚至在部分小唱片公司那里,源于互联网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实体唱片的销售收入。

“去年实体唱片的销售额比前年又下跌了15%,但唱片公司在利润方面依然没有太大变化。”某曾就职于MTV,现就职于百度公司负责在线音乐相关事务的资深人士Jack说,“大家其实都非常清楚这样的情况还会一直持续下去,唱片业正在经历一场革命。和以往一样,革命的起源来自于传播载体的改变。”

Jack认为,互联网所带来的数字格式最终将取代CD光盘成为储存和传播音乐的主流格式。在这样的前提下,数字音乐消费也必然成为最后的主流。

“一直以来,唱片业都是以消费者付费为主要的收入来源,但这样的模式在中国的数字音乐消费领域内很难实现。”Jack说,“首先一个大问题是,音乐播放终端严重不统一,这让iPod+iTunes的模式很难在中国复制。不只在中国,在整个大中华地区,都存在众多的市场原因导致这样的模式很难取得规模化的成熟。”

让广告主为免费买单

作为至今依然保持着一定对立关系的两方势力唱片方和网上音乐方最终达成的一致是,既然很难从消费者身上收到钱,那为什么不尝试着考虑利用互联网本身的特性,让广告主们去为这些免费的午餐买单?

“林俊杰的最新专辑就选择在百度新歌首发平台上做了发布。”Jack介绍说,“用户通过这一平台可以独家试听这些最新专辑里的歌曲,并且可以随时查看相关的排名、评论等等。和以往‘上网搜歌’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平台上发布的新歌只提供试听,不提供下载服务,这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版权的问题。而把百度在其他平台上成型的广告模式搬过来,很容易就能实现规模化的收入。今年第2季度,百度已经和首批开展类似合作的唱片公司进行过分成。”

在国外,Youtube在遭遇版权诉讼之后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在线音乐和在线视频版权问题。Youtube的思路是,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版权分析系统,以“机器+人工”的方式将网友自主上传的产品配上版权标签,并以此为依据与版权的拥有者共享相关的收益。

■延伸

手机音乐消费将最具潜力?

尽管一再称“让广告主买单必将成为中国数字音乐消费未来的主流方向之一”,但就连Jane和Jack也不得不承认,庞大得难以想象的手机市场保有量是中国市场最诱人的蛋糕之一。包括百度在内,中国互联网领域内几乎所有公司都在筹划着在即将到来的3G时代大展拳脚。

“中国有4亿部手机,假设其中有10%的用户通过将来的无线宽带网络下载音乐,每首1元,再假设这10%的用户中有10%每年都到我们的网站来下载,一年那是多少钱?”这段看上去多少有点《大腕》风格的玩笑源于某知名B2B网站老板———就连他自己也承认,事情做起来比想象中要困难太多。尽管手机用户被认为是未来最具潜力的数码音乐消费群,但截至目前为止,在中国市场上依然没有人把这一市场真正启动起来。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