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相关 About
中国音乐家协会 Chinese Musicians Association 成立于1949年7月 |
2009-01-05 09:54 中国艺术报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从此,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年代。伴着时代奋进的号角,承担着中国音乐事业发展重任的中国音乐家协会也在滚滚的时代洪流中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以坚定履行“服务、协调、联络”的职能为总抓手,集结全国的音乐工作者,以“先锋”和“轻骑兵”的姿态为改革而歌,为开放起舞,为30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谱写了一篇篇壮美乐章。
改革开放使人民群众的音乐文化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相应地,音乐艺术的“属性”也实现了内涵和外延的拓展。在新的时代,音乐事业不只是娱乐活动,它还要有直面现实的社会担当。顺应这一转变,中国音协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过行之有效的变革努力和卓有成效的活动组织,使得音乐事业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同步,共同昭示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改革开放给音乐事业注入新的生机,带来新的气象
改变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同时也为音乐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无比广阔的舞台,她全方位为音乐艺术记录新时代、展示并歌唱新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经历十年浩劫后,人民群众踏入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美好情感也有了深深的憧憬。中国音协正是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需要,积极作为,推出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音乐作品,成就了一大批颇具影响力的音乐工作者,最大可能地满足改革开放之初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音乐文化需求。
198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音协《歌曲》杂志联合主办的“听众最喜爱的15首广播歌曲”从1月3日到1月24日,评选过程只有20天的时间,却收到了25万封来信投票。老作曲家钟立民对读者的热情记忆犹新:“那时没有电话,25万张票是通过一封封信寄来的。第一天邮局通知我们去拿信,就扛回来7大麻袋的信。我们以为已经够多了,没想到第二天来了14麻袋。”
评选结果揭晓,入选的都是当时传唱一时的抒情歌曲,俗称“15首”。包括《祝酒歌》、《妹妹找哥泪花流》、《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再见吧,妈妈》、《泉水叮咚》、《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心上人啊,快给我力量》、《洁白的羽毛寄深情》、《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永远和你在一起》等。“15首”堪称中国大陆最早的“流行歌曲排行榜”。与今天的流行歌曲相比,这些歌同样带着鲜明的时代特征,音符流动间,充溢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从思想解放的层面而言,“15首”评选的意义还在于这一活动使流行歌曲的口子逐步打开,自此所谓“抒情歌曲”不再是禁忌,它和改革开放之初社会的开放、人们思想的解放紧密相连,成为当时标志性的文化事件之一,昭示出时代的进步。
“成才之路”培训班的举办,更是改革开放以来音乐史上极具标志性的事件之一。1988年和1990年,由中国音协《歌曲》编辑部主办的《成才之路》系列讲座连续举办了两届,把全国业余音乐爱好者集中到北京来培训,为当时和以后推出了许多音乐创作的骨干力量。如今,活跃在音乐界的知名词作家蒋开儒,作曲家戚建波、王佑贵等大都由此脱颖而出,当年参加培训班的大多数人都已成为当前音乐创作及音乐活动中的中坚力量。
通过集中培训而推出音乐人才的方式,在改革开放之初信息传媒手段不很丰富的条件下,对培养和推出音乐人才,并以此促进全国音乐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一旨在推出新人新作的成功模式影响深远。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今天,电视、报纸、网络等信息传播方式空前丰富和发达,中国音协仍然坚持这一行之有效的方式,广泛面向社会大众,积极主动地组织各类音乐培训,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
以歌唱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主题,音乐创作日益活跃
改革开放30年来,广大音乐工作者扎根生活,及时敏锐地捕捉时代的闪光点,用音乐唱响日新月异的时代风貌。在中国音协的倡导和组织下,音乐资源得到进一步系统的发掘和整理,音乐创作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躬逢盛世,老艺术家们重新焕发艺术青春,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中年音乐家承上启下,更有众多的音乐新秀不断涌现,几代音乐人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在音乐舞台上书写出一篇篇壮美的乐章。以歌曲为例,从《祝酒歌》、《我爱你,中国》、《在希望的田野上》到《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无不洋溢着新时代的气息,闪耀着新时代的光彩,彰显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中国音协还从宏观层面和具体实践两个方面同时入手,多层面、立体化地拓展、开掘新形势下音乐事业新的增长点,促进了音乐事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
打造知名音乐品牌,为各类音乐活动的开展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
30年来,音乐活动的开展、音乐艺术交流与展示空前繁荣。中国音乐金钟奖、鼓浪屿钢琴节等大型活动的举办,以品牌魅力和榜样作用,对音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中宣部批准,中国音协主办的中国音乐金钟奖,作为全国性唯一常设的音乐类奖项,自2000年设立以来已连续评选6届,逐步科学、规范、成熟,影响力和权威性日益扩大。近年来,中国音协对金钟奖的设置和举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并通过适度调整金钟奖举办模式,在原有二胡、古筝比赛,钢琴、小提琴以及声乐(美声、民族)比赛奖项的基础上,增设理论评论奖,在表演奖中增设全国合唱比赛和流行音乐大赛,扩大了评选范围,改进了报送方式,使其更加符合时代要求。为此,2005年9月,中国音协在山东威海召开了“中国音乐金钟奖研讨会”,这一调整使得金钟奖更符合形势的需要和人民大众的需求,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中国音协先后与厦门市鼓浪屿管委会联袂打造的鼓浪屿钢琴节迄今已成功举办4届,有力促进了我国青少年钢琴艺术的发展和青少年钢琴艺术水平的提高,为促进音乐的艺术交流,推动音乐的创演繁荣,发现音乐创演人才,起到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音协团结和号召广大音乐家坚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努力把最好的艺术、最真挚的情感奉献给人民群众。由中国音协组织的“送欢乐、下基层”和各种形式、各类主题的救灾慰问义务演出以及各类主题采风活动,无不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直观、生动的特征,使之在社会公益活动中充当了“生力军”的角色。这一系列延续至今,已成为最被人民群众接受和喜爱的公益品牌,为音乐工作者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为老百姓送去了优秀的精神文化食粮,进一步营造和巩固了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
适应信息传播渠道的新变化,不断推进音乐事业自身的完善
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渠道日益丰富,信息传播面进一步拓宽。从平面媒体、电视媒体到网络媒体,对于音乐艺术的创作、传播都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广泛普及的电视传媒手段,更为音乐艺术在新时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中央电视台和各地方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以及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电视综艺、专题节目,让音乐以空前的覆盖面走入了千家万户,成为最为普及最为活跃的艺术形式。中国音协始终以积极的姿态介入音乐艺术的电视传播,积极参与包括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在内的各类高端音乐赛事,并作为主办或承办单位与电视媒体制作了一大批艺术水准高、社会影响大的音乐专题节目。同时,作为音乐艺术传播新兴阵地的互联网,以其反应迅速、方便快捷的特点,更被中国音协作为更好履行职能、更好服务广大音乐工作者的重要平台,特别是中国音协网的开通,即时发布各类音乐资讯,标志着中国音协在面向未来的道路上,具备了更为深厚的发展潜力。
《人民音乐》、《歌曲》、《词刊》、《音乐创作》、《儿童音乐》以及《中国艺术报·中国音乐》专刊等中国音协主办的“五刊一报”,也伴着改革事业的发展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为推动音乐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中国音协正按照中国文联的统一部署,对5个刊物进行进一步的调整改革,以此增强其发展活力,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音乐文化传播的需要。 #p#副标题#e# 拓宽音乐事业空间,对外交流活动更为主动和活跃
30年来,中国音协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努力服务于国家的“大外交”、“大外宣”格局,提高了中国音乐在国际音乐组织中的地位,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风采,增强了中国音乐的魅力。近年来,中国音协共接待国外来访团组21批,270余人次;派出访问团38批,达99人次。
召开、承办国际会议,增强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近年来,中国音协举办了“亚洲表演者权益保障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国、瑞典、法国、丹麦、捷克、印度等14个国家的约40位专家,就亚洲各国表演者权益集体管理组织在权益保护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承办了“国际青年音乐联盟第61届年会暨代表大会”,来自世界28个国家的68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在上海与国际音乐家联合会、国际演员联合会共同主办了“表演者的职业权、社会权和知识产权:聚焦中国”国际研讨会,40余位来自不同国家及国际组织的专家出席了会议;今年10月“国际音乐理事会第32届大会暨世界音乐论坛”首次在北京举办,这是国际音乐界的一次盛会,共有3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近百人出席大会。
组织对外民间音乐活动,增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了解和音乐交流。2005年,中国音协邀请世界青年交响乐团来华到9城市进行了巡回演出;并与中国唱片总公司共同举办了“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成功举办了两届法国贝藏松国际青年指挥大赛亚洲预选赛;举办了意大利歌剧艺术大师贝尔冈齐声乐大师班。此后,国际音乐大师班正式落户青岛,目前已经举办两期。2006年和2007年,与加拿大20世纪歌剧院联合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国际声乐比赛中国选拔赛”,国内34名选手获得赴欧洲参赛学习机会。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扩大使我国音乐界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获得越来越多的知音和朋友,同世界各国的音乐团体和个人建立了更为广泛的联系。
新时期以来,中国音协结合经济体制转型的大背景,适时地促成了音乐创作、音乐表演以及音乐教育等诸多领域的成功转型,即把将纯粹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打造成为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艺术活动,在引领音乐从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的跨越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音协又在具体的探索实践中,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音乐文化不同层次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创造性地通过理顺“五个关系”,促进了中国音协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
理顺“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实现音乐产品求与供的统一
30年来,中国音协始终坚持以服务人民为根本宗旨,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并一以贯之地落实到各类活动中来。前不久,刚刚落下帷幕的福州合唱节,就是这一思路的成功实践。众所周知,合唱艺术在我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无论是厂矿、企业还是社区、学校活动开展得都很活跃,因此说合唱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福州的“激情广场大家唱”,已成为海峡西岸一道亮丽的文艺风景线。因此,今年中国音协与福州市委市政府联袂而动,成功举办了“放歌海西”——中国福州首届海峡两岸合唱节。活动中,来自两岸三地的22支优秀合唱队伍深入社区、公园、学校,在合唱节这个大舞台上与福州市民同歌共舞,相互观摩、相互学习,以合唱为媒,进一步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促进了两岸民众的文化交流。同时,使福州的合唱事业也得到了新的提升,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自去年开始,中国音乐金钟奖增设了合唱奖项,这一举措仍然基于对大众文化普及与提高、求与供的科学思考。2007年金钟奖首届合唱比赛在长沙举办,共有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的56支合唱团共计3000余人参加了比赛,参与之广、场面之大,堪称各界别、各门类艺术比赛之最。
理顺“小众”与“大众”的关系,满足不同群体的音乐需求
就音乐艺术和受众群体来看,音乐的高雅与通俗、受众群体的“小众”和“大众”之分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上,“大众”并不一定排斥高雅严肃音乐,而“小众”的喜好,也不一定局限在自己的狭窄圈子里。新时期以来,中国音协针对不同层次的音乐需求,多管齐下,既有效引导通俗歌曲创作,又适时延伸音乐平台,发掘高雅严肃音乐的增长点,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如交响乐作为宏大、辉煌、最能体现国民素质的音乐形式,已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展示手段。2008年,中国音协把交响乐的普及提高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先后举办了“中国交响乐之春”和“中国交响乐世纪回顾暨第一届中国交响音乐季”活动,以中国交响乐走过百年征程为契机,全面展示交响乐事业的发展成就。来自全国各地的36支交响乐团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为20多万名观众奉献了一台台精彩纷呈的音乐会。期间,还有25支知名交响乐团,分别在13个城市举办了25场精彩的交响音乐会,演奏了161部由中国作曲家创作的交响乐作品——两项规模宏大的交响乐盛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力度,进一步宣传、普及了交响乐艺术,使这一高雅艺术走进了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生活,拓展了交响乐艺术事业新的发展空间。
在音乐艺术的所有形式中,流行音乐拥有最广泛的传唱人群,它的“大众性”同时也凸现了它的重要性。近年来,中国音协紧紧围绕流行音乐的发展现状,在正确引领流行歌曲创作导向和优秀流行歌曲集中展示推广等方面下功夫,一定程度上扼制了流行歌曲创作及市场中的低俗之风。2007年,中国音协组织音乐界的专家、学者在北京召开座谈会“会诊”网络音乐,对时下网络歌曲恶俗之风进行批判,与会代表还签订了“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推动网络歌曲健康发展”倡议书,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
今年,在举办声势浩大的“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的同时,中国音协结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通过打造一系列平台,隆重推出格调向上、内容健康的优秀流行歌曲,在流行歌曲领域树立“风向标”。10月,中国音协和深圳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了“全国流行音乐盛典暨改革开放30周年流行金曲推选授勋活动”。此活动立于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大背景下,推出许多标志性流行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6首作品获得改革开放30年特别贡献勋章;《乡恋》、《让世界充满爱》等30首歌曲获得改革开放30周年流行金曲勋章,在全国产生巨大反响。
理顺“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关系,实现音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中国音协在实践中感受到,受诸多历史因素的影响,所谓的“体制”曾经是一道屏障,阻碍了社会上相当一部分音乐工作者在社会主流舞台上施展才华、发挥作用的通道,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这也越来越成为制约人民文艺团体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的一个“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中国音协近年来有意识打破所谓“体制”的界限,广泛吸纳“体制”外的音乐力量参与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中国音协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在今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系列采风、征歌活动中,中国音协广泛吸纳了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流行歌手或网络歌手参加。汶川地震后,中国音协在参加中国文联组织的赈灾慰问演出活动中,聚集大批“体制”外音乐力量参与。他们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向社会展示了很强的责任感和很高的道德素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今年6月启动的“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更加突出了群众性、广泛性的特征。在主动降低参赛门槛、实现最广泛的群众参与度的同时,还把“民意”纳入到优秀歌曲最终等次评定中,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参与热情。据初步统计,目前已有约50000件词、曲作品参选。可以说这一盛况的出现,一方面缘于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日益活跃,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当前音乐创作中的文化自觉,给我们音乐文化工作带来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理顺文化“事业”与“产业”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音协紧紧围绕党的文艺方针、路线和政策,大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中,把探讨文化“事业”与“产业”的关系列为重要课题,并把这一探索真正付诸于实践当中,从实践中找答案、求真知。今年,中国音协借交通银行走过百年征程之际,把交响乐艺术和企业联姻,共同为全国的交响乐爱好者打造了一场交响乐视听盛宴。在历时半年的展演活动中,交通银行在各地的分行分别资助了各地的展演,活动以“百年交行、世纪交响”为题目,通过立体化的宣传网络,突出了交行百年金融历史与中国交响乐百年征程的看点。与此同时,这一活动为国内众多交响乐团提供了推广平台,客观上辅助了交响乐事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同时,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音协科学发展音乐考级事业,推动了音乐普及工作不断深入。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音协组织的乐器演奏(业余)考级作为一种社会音乐教育水平评价方式,已成为全国少年儿童和广大音乐爱好者热切参与的一项重要活动。近年来,中国音协根据社会和考生需要,通过编写规范考级辅导教材、集中培训各考级承办点人员、不断调整完善音乐考级的方式方法等途径,科学规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使音乐考级工作稳步发展,参与人数逐年增加,目前,已拥有25万不同年龄层段的考生队伍,不少通过考级的优秀选手已在全国乐器演奏舞台上崭露头角,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此外,作为一项具有多重意义的文化品牌,音乐考级还带动了社会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古筝一项,就间接地带动了产值数十亿元的古筝制造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理顺“创作”与“服务”的关系,积极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一方面,努力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为国家大局服务。今年上半年,我国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南方冰雪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对此,中国音协分党组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动员组织广大音乐工作者投身于抗震救灾的斗争中,无论是组织音乐家赴安徽、陕西灾区慰问演出,还是参加“爱的奉献”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都向社会展示了音乐界为国分忧的整体形象和力量。另一方面,根据社会需求,积极为社会提供精品力作。在今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中国音协先后组织了“田野的春天”、“海峡西岸放歌”、“歌唱新新疆”等征歌活动,组织一大批卓有成就的知名词曲作家,深入边疆、农村、城市体验生活,亲身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艺术家们从时代记录者的角度出发,以歌颂新时代为主题,创作出了大批契合时代脉搏的音乐作品。
30年风雨兼程路,30年弹指一挥间。新的时代给了我们新的挑战,也赋予我们新的机遇。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中国音协亦将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庄严职责,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创新意识,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实现协会各项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为建设一个更高效、更有影响力和号召力以及更符合人民群众期待的中国音协而努力奋斗。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