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08-07-02 01:03 中国新闻网 周丽伟
中新网苏州七月一日电 题:苏州评弹学校传承班学生成为“香饽饽”
作者 周丽伟
又到大学生毕业分配时。记者获悉,当很多名牌大学的本科、硕士生、研究生还在为找工作奔波时,苏州评弹学校传承班学生还未走出象牙塔,就已经全部被江浙沪的评弹团“一抢而光”。
一边是大学生“未毕业先失业”,一边却是高职生成为“香饽饽”,为何会造成如此悬殊的差异?
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的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以吴语为基础叙述一段历史、一个故事的一种说唱艺术。评弹在清乾隆时期已十分受追捧,至今已流行了二百多年。二00七年六月,中国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五十七项曲艺中,苏州评弹赫然名列第一。
苏州评弹国家级传承人邢晏春说,苏州评弹作为国家级非物质类文化遗产项目,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音乐”。目前,在现代文化娱乐的巨大冲击和影响下,苏浙沪三地仍有数百万评弹爱好者和近十万每天进书场掏钱听书的老听众。但评弹人才却后继乏人,各评弹团供不应求,在此情况下,苏州评弹传承班应运而生。
从成为江苏省级非遗传承人开始,邢晏芝就有意识地培养评弹新秀。她借助学校这个大平台,每年每届招生六十人左右,两三年后从中挑选天赋优秀、有志于评弹事业的学生成立“传承班”。每位进入“传承班”的学生都必须签订责任状,保证在离开学校之后的五到十年间从事评弹艺术表演。
在传承班的教学中,邢晏春与同为传承人的哥哥邢晏春双档,不仅将已有的优秀传统长篇弹词《杨乃武与小白菜》传承给学生,还在“大评弹”意义上制定传承班教学计划,聘请了二十多名各行专家任客座教授,以经典书目为教材因材施教,结合流派教学,为传承流派和传统经典书目培养人才,就读传承班的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完成“一、二、三”工程,即一部传统长篇,两篇论文,三台毕业公演。
专家分析,评弹传承班之所以广泛欢迎,这与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向有着重要关系。评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曲艺的半壁江山,不仅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而且有着广阔的市场。苏州评弹学校设立的传承班正迎合了社会对创新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而出现“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场景。(完)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