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今年是伟大的波兰音乐家弗雷得利克·肖邦(Frederic Chopin)诞辰二百周年,除波兰斥巨资举办“肖邦年”外,全世界各地都有各类活动纪念这位“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相关 About

肖邦 Fryderyk Chopin 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

2010-02-21 13:48 《商务周刊》杂志 樊禾心 徐秀莹

□ 文 樊禾心  徐秀莹

今年是伟大的波兰音乐家弗雷得利克·肖邦(Frederic Chopin)诞辰二百周年,除波兰斥巨资举办“肖邦年”外,全世界各地都有各类活动纪念这位“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肖邦不仅是波兰的骄傲,他的艺术创 作也是属于全世界的宝贵财富。在钢琴艺术史上,没有哪位作曲家像他那样把钢琴最诗意的一面充分展现出来,家国情怀也使他将波兰民间音乐融化在他的所有钢琴 创作中。肖邦的钢琴音乐既是波兰的,又是世界的。

肖邦出身在华沙一个中学教员家庭,母亲能歌善舞,弹得一手好钢琴,父亲则爱拉小提琴,他们家里经常举行室内乐晚会。童年的肖邦很早就显露出超凡的音乐天才,7岁那年创作出了他的第一首G小调波兰舞曲,8岁举行首场公开演奏会。

1830年,年仅20岁的肖邦刚从音乐学院毕业不久,便先后创作了他一生中仅有的两首钢琴协奏曲。相对来说,《E小调钢琴协奏曲》(作品第11 号)艺术上更为完整成熟,这个时期年轻的肖邦正坠入情网,迷恋上了音乐学院的女学生、天才的歌唱家康斯坦丁·格拉德科夫斯卡亚,他把这种纯洁的柏拉图式情 感都倾注在两首钢琴协奏曲中。肖邦的钢琴协奏曲既不像贝多芬那样充满戏剧性的冲突,也不是拉赫玛尼诺夫或柴可夫斯基那种波澜壮阔的交响诗,从本质上更接近 莫扎特的协奏曲,具有室内型和技巧性。乐队只是在和声上给独奏的钢琴以衬托,副部主题明朗清新、婉约动人,生动的刻画了年轻的心灵在初坠情网时那种忐忑不 安和满怀憧憬的情景。

同年11月,肖邦前往维也纳继续他的音乐生涯。抵达音乐之都仅仅一个星期,就传来反抗沙皇俄国统治的华沙起义的消息。惊喜的肖邦急切地想回到祖 国参加战斗,但在朋友的彻夜劝说下暂时同意留在维也纳。但这场独立战争最终以失败告终,波兰陷落的消息传到正在前往巴黎的肖邦那里,他怀着悲痛和愤懑的心 情创作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作品第10号之十二)。这首音乐会练习曲悲壮激越,右手附点节奏的旋律慷慨壮烈,左手持续不断的十六分音符波澜起伏、激昂 澎湃,充满了戏剧性的悲剧色彩。疾风暴雨式的织体伴随着悲愤不屈的旋律,充分体现了波兰人不怕牺牲、向往独立自由的壮怀激烈。近两百年来,它一直是音乐会 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是技术性和艺术性高度完美结合的体现。在肖邦之前,练习曲只是纯粹为了训练各种演奏技巧的技术练习所用,是肖邦赋予钢琴练习曲以全新 的艺术形象和情感。

肖邦主要的创作生涯是在他旅居巴黎的年代完成的。在那里他结识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文学家和画家。钢琴家李斯特、大提琴家弗兰康姆、作曲家门德 尔松和舒曼等都对肖邦的天才十分激赏。门德尔松在给自己母亲的信中将肖邦与小提琴史上最伟大的天才演奏家帕格尼尼相比,舒曼则在乐评中写到:“诸位先生! 脱帽致敬吧,在你们的面前是一位天才!”和大自己6岁的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爱情,让肖邦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他代表性的奏鸣曲、波兰舞曲、幻想 曲、叙事曲和谐谑曲都作于这个阶段,他还创作了许多最具波兰音乐特点的玛祖卡舞曲和最具肖邦特点的创作体裁之一——夜曲。

虽然约翰·菲尔德是夜曲体裁的始作俑者,但提到夜曲人们总是首先想到肖邦。肖邦在夜曲中最充分的展现出他旋律创作上的天赋。旋律性和歌唱性是夜 曲最典型的风格特征,在歌唱性和旋律性中糅合了宣叙性和装饰性华彩的夜曲,则是肖邦旋律风格的典型代表。例如他作品中最广为人知的《降E大调夜曲》(作品 第9号之二),就经常被后人改编成为独奏、合奏和室内乐等不同的器乐作品形式——它是肖邦夜曲中音乐情绪最明朗宁静的,不像大多数的夜曲那么伤感或哀怨, 旋律虽有淡淡的悲凉,但总的气氛是静谧与沉思,温婉歌唱中的一丝哀伤,给人带来夜凉如水的无限遐思。

1836—1839年,肖邦还创作了包括24个大小调在内的一套钢琴前奏曲。这个创作在音乐史学家那里得到了很高评价,他们认为肖邦对前奏曲的 贡献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堪称“小品中的宇宙”,是“印象主义运动中的第一声春雷”。作品第28号之十五更由于它优美动听的旋律和独具特色的织体与音乐 形象而广泛流传,在许多电影中被作为插曲。据说这是肖邦在迈奥卡尔岛的雨滴声中创作的,贯穿全曲的伴奏织体是中声部持续不断的同音反复,确实给人以雨打窗 棂的意境,很好地烘托了右手旋律在感伤的氛围下深情而缠绵的倾诉。

肖邦最有特征的创作莫过于他的波兰舞曲与马祖卡舞曲了。这两种体裁都是从波兰民族舞曲演变发展而来,与波兰文化密切相关。李斯特说:“当你在听 肖邦的某些波兰舞曲时,你好像看见果敢奋起反对人的命运中所遭遇的一切不平和反对蛮横的人们那种坚强有力的步伐。”他的波兰舞曲音乐形象鲜明简练,大胆热 情,特别是在成熟时期创作的波兰舞曲具有交响乐式的音响效果,充满了悲剧性的色彩。在肖邦的一生中,波兰的民族音调深深铭刻在他的血液和全部的作品里,这 在他创作的50首玛祖卡舞曲中得到了最好的印证。他的马祖卡舞曲在马祖卡舞曲、库亚伟亚克舞曲和奥别列克舞曲这三种波兰民族舞曲的基础上脱胎而出,富于波 兰民间气息同时又深深打上了肖邦创作的印记。肖邦的音乐创作最好地诠释了那句名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年少成名的肖邦不仅是传承波兰文化的无价瑰宝,他创造性的艺术成就也在不断为整个世界的听众所接受和传播。艺术无国界,但艺术家却时刻不忘自己 羸弱的祖国。27岁时,他严辞拒绝了沙俄授予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头衔。舒曼在第一次听到肖邦的波兰舞曲时就在乐评中写到,“这是藏在花丛中的大 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从1846年起肖邦的创作开始出现衰退,其原因除了同乔治·桑爱情的破裂,1840年代波兰民族解放运动的几次挫折, 使一直抱着热烈期望的肖邦受到沉重打击,陷入深深的失望和消沉情绪之中,他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1849年10月17日,39岁的肖邦英 年早逝,临终时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肖邦短暂的一生贯穿着两个关键词:“钢琴”和“波兰”。他在前者上的天赐成就固然给后者带来了两百年不堕的骄傲与荣耀,却无法改变家国多灾多难 并至今低人一头的命运。事实上这并不难理解,政治经济毕竟不是阳春白雪的艺术,一个国家的崛起依赖的不是个人英雄,而是国民大众的素质能力提升。

正走在崛起道路上的中国,对肖邦这个万里之外的名字也越来越熟悉。这得益于中国令世界震惊的3600万琴童。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开始培育精英 后代,其规模之大世所未见,以至于美国报纸将中美两国琴童数量的61比例与美中军费开支的61做对比,得出“美国孩子越来越蠢,中国孩子越来越聪明,当心 一代之后美国人的孩子只配为中国老板端咖啡”的警告。

然而我们中国人必须矫正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浮躁社会心理,重新定义让孩子学琴的目的,不要赋予浓重的功利色彩,更不要急迫地期盼他们成为肖邦。从 当前来讲,填补国际级音乐家的中国空白固然可喜,但远远没有通过音乐开启下一代自由呼吸、体味感动的禀赋对我们这个国家的未来更现实、更重要。正如爱因斯 坦说自己发现超越传统时空框架的相对论是因为喜爱音乐一样,如果3600万琴童能透过音乐学习,造就更开阔的思维,培育更健全的情感,才不枉中国父母将电 视机和耐克鞋卖给美国,把工资存起来给孩子买钢琴的辛劳。毕竟在国际丛林中,弱小国家总是不得不凭借几个有国际影响力的顶尖人物或大企业获得某种尊重,而 真正大国的取胜之道还在于万千民众素质堆积出的“综合国力”。

樊禾心教授,是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钢琴教研室主任;徐秀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教师。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