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相关 About
亨德尔 George Frideric Handel 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 |
2009-04-03 13:03 东方早报
中国:亨德尔为何失宠?
今年是门德尔松诞辰200周年、海顿逝世200周年以及亨德尔逝世250周年。翻查全国音乐会节目单不难发现,亨德尔是被纪念得最少的。这和巴洛克音乐在国内得到的重视程度向来较低不无关系。其实在国内,同为巴洛克音乐代表人物的维瓦尔蒂、巴赫也未必得到过很大的重视,除了《四季》这类知名度较高的作品,其他巴洛克作品并不常演。
乐评人刘恩惠认为,亨德尔以及同时代巴洛克作曲家在中国的集体失宠,与古典音乐在国内普及的侧重有关。“中国这一代的古典音乐听众,大多是从浪漫主义时期作品开始熟悉西方古典音乐的,譬如老柴、德沃夏克。只有一小部分人特别喜欢巴洛克,但在占据比例上不占优势,他们属于本来就小众的古典音乐听众群中的小众。” 刘恩惠说,“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国内乐团就常演这类东西,听众也就自然从这类作品开始进入古典音乐的门。相对而言,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在传播古典音乐时,与时事相关,最为侧重的就是激昂奋进的贝多芬和老柴,后者又与当初我国与苏联的关系有关。”至于为什么现在我国还在演这些,一方面是市场没有发展,另一方面大多数听众的喜好也没有拓展。“国内乐团的节目单总是很保守,国外乐团来访的曲目安排也同样保守。”他说。
英国:“尊重他 发展他 他就是我的”
贝多芬称亨德尔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李斯特赞美他是“伟大得像宇宙似的天才”。亨德尔和巴赫同年出生,同为德国裔,两人均被认作是巴洛克音乐集大成的代表人物。
这位在德国出生的音乐家如今总是被当作英国音乐家为人称道,而英国也将其逝世250周年作为今年古典乐界的一件大事来轰轰烈烈地宣传:从年初开始,就有组织者呼吁亨德尔迷把即将在各地举行的相关纪念活动详情输入到特定网站供大家参考加入;从2月份开始,伦敦就已举办亨德尔音乐节,上演了一系列音乐会;BBC古典音乐台不但播出其全部42部歌剧,更驻扎伦敦西敏寺大教堂现场转播其最著名的清唱剧《弥赛亚》的演出实况。
这不奇怪,亨德尔一生中创作的42部歌剧大多是为伦敦剧院编写,而他抛却祖国,“叛逃”英国,全然是被当时英国的音乐环境所吸引:当时的英国比德国富裕得多,歌剧艺术在那里更受欢迎。虽出身教堂琴师,却偏爱世俗歌剧音乐的亨德尔心里明白,自从普赛尔1695年逝世后,英国的歌剧艺术就止步不前,需要新鲜血液。他看准这个机遇决定向德国雇主请假远渡英国。果然,其创作,如歌剧《里纳尔多》为英国歌剧界带来清新之风,而当地对他的重视更促其最终加入英国国籍。
英国人爱才,在当时,当地的音乐协会专门为亨德尔安排音乐会,以致亨德尔为答谢盛意,答应为他们“写一些比较好的乐曲”,结果就创作出了举世闻名的《弥赛亚》。而《弥赛亚》在伦敦首演时,当《哈里路亚》一曲中“上帝全知全能的统治”唱段响起时,听众竟感动到不约而同地起立,就连英王乔治二世也站了起来,一直站到合唱结束。为《哈里路亚》起立的习俗从此形成,而为了维护《弥赛亚》的地位不因过多演奏而受损,当时英王下旨每年只在春天演奏一次,且只有亨德尔本人才有资格指挥。
这部宏大的《弥赛亚》,据说作曲家仅用24天就完成了,写完 《哈里路亚》那段合唱时,他的仆人看到他热泪盈眶、激动地大喊:“我看到了整个天国,还有伟大的上帝。”
当年,在亨德尔的寓所布鲁克街25号,也就是现在的亨德尔故居纪念馆里,他创作了包括《弥赛亚》和《皇家焰火音乐》在内的一系列最著名的音乐作品。而英国人对作曲家的纪念不只局限于演奏其生前遗作,还包括亨德尔纪念馆筹办的纪念活动:首演一部根据亨德尔晚年未完成的《Jephtha》再创作的清唱剧,它由4位英国作曲家作曲,并由伦敦亨德尔交响乐团演出。
德国:“只要回来 我就给你加薪”
从1922年开始,每年6月,在亨德尔的故乡德国哈勒市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亨德尔节”来纪念这位音乐大师。每年此时,几十个合唱团、交响院团全部投入纪念演出;亨德尔协会以及当地大学的学者,甚至使他国家研究亨德尔的学者都将在这里举办讲座。大学、中小学以及民间的合唱团也将参与其中。今年,纪念活动自然更加隆重,包括亨德尔的画像展、1922-2009年“亨德尔节”的回顾展演等。
回想当年,亨德尔转投英国,并以一首《女王生日颂歌》博得了安妮女王的赏识,志得意满的他索性不回汉诺威。可是,好景不长,临到无儿无女的安妮女王驾崩,原为汉诺威选帝侯的乔治一世登基,开小差溜号的亨德尔怎能继续过好日子。但这位自信满满的音乐家转而以一部《水上音乐》欢迎新国王乔治。果然,老主顾不但原谅了其旧过,还当即加薪给亨德尔,德国人的大度为他们迎回了一位音乐人才。
◎ 人生起伏
亨德尔:逆境逢生
亨德尔能够在英德两国受宠,“八面玲珑”是一说,但更重要的是其自身音乐追求使之毅然不倒。我国听众熟悉的《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乐》是为获帝王宠幸而作,自然无法让我们全然了解作曲家之精髓。亨德尔创作的29部主要以《圣经》故事为主题的清唱剧(包括《弥赛亚》)才是世界乐坛瑰宝,也成为圣诞节和复活节期间的必演曲目,只可惜我国很少演。
1737年,亨德尔中风偏瘫,意大利正歌剧市场也异常萧条,人们以为擅长歌剧创作的亨德尔即将成为历史,没想到他竟把精力转向清唱剧创作,反而使他“死而复生”。清唱剧(Oratorio)常以宗教的或半宗教的故事作为主题,没有复杂的舞台情节而注重音乐表现。亨德尔认为,由于清唱剧剧情取材于英国人耳熟能详的圣经故事而且采用英语演唱,在英国会有不错的市场。在这种热情的驱动下,他创作出《弥赛亚》并在都柏林低调上演,一炮打响,重回英国人的音乐生活。1750年,年迈的亨德尔在车祸中受伤,第二年视力开始减退。直至完全失明,他却依然拖着病体每年指挥《弥赛亚》的演出。
1759年春,74岁的大师照例指挥了《弥赛亚》,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他倒下了。几天以后,复活节前一天早晨,巨星陨落。这个并非出身音乐世家,背着父亲偷学古钢琴,最终走上大师之路的音乐家,被“国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长眠在历代国王圣贤旁边,墓碑上刻着 《弥赛亚》第四十五曲的第一句“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而他的纪念雕像耸立至今。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