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10-12-02 20:09 杭州日报 方秀芬 陈辉
“Hi-YO Hi-YO……”来自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的Dr. George Riordan教授在研讨会上演绎特色音乐《霍皮族之歌》,现场,他双手指挥节拍,教大家一起唱。在简短的几秒内,朗朗上口的旋律,引来全场观众的愉悦哼唱。
音乐无国界。11月25日至28日,第二届大学生艺术教育专家国际研讨会在杭州召开。除了George教授,美国杨百翰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Pr. Stephen M. Jones、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田耀农教授等也出席此次研讨会并发言。
“今晚不看音乐会,
等明天上网去看!”
“今晚我不去看音乐会,到时看DVD好了;或者我明天在网上看好了。”Stephen M. Jones说,现在,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说这些话。现今,剧院观众群骤减,失去关注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代音频技术、视频技术及互联网的出现,观众们可以随 时随地不用花一分钱欣赏到高雅作品。他举了个例子:杨百翰大学通过电视和广播电台定期播放音乐会,借助网络渠道,人们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看到这档节 目,甚至有些音乐会被制作成CD或VCD传播。
美国一些业内人士也持同样观点,他们指出观众减少的三条原因:一、休闲娱乐时间的减少;二、娱乐方式选择性的增加;三、门票价格的上涨。互联网 拉近了大众与艺术的距离,网上有免费的音乐、免费的影片和电视剧可以下载,大众又怎么愿意花钱、花精力、花时间去现场观看演出呢?
增加对话、建立社区
合理应用技术拉近与观众的互动
互联网技术日益发达,观众逐渐流失,针对这个难题该怎么办?除了担忧更需要有合理的解决渠道,Stephen在当天的报告中给出了三个建议:第一,增加对话。懂得换位技巧,通过与观众对话,让观众更多地了解艺术家、艺术教育者的工作。
其次,建立社区。增加与观众的互动,很多艺术家、乐团等都逐渐意识到共享的重要性。乐团为贫困小学演奏,主动找观众建立联系,这都是建立社区的方式。
艺术家走进社区,与一般观众进行艺术交流是否存在降低身份、讨好观众的嫌疑?Stephen明确表示,这不代表艺术水准的降低,艺术教育的核心 问题是艺术不能脱离大众,需要引导群众了解更高层次的艺术,影响观众对艺术价值的特殊理解。“我们相信也始终保持着审美高度,高质量的演出是会打动、震撼 人心的。”
Stephen举例说,一个舞蹈团队派大学生到中小学教学表演,他们讲述一些浅显易懂的基本理论,并用舞蹈动作和视觉化的语言来展示艺术。关键在于这批传达艺术形式的人,他们需要拥有正确的语言和方式与观众沟通,亲近却不庸俗。
第三,合理应用技术拉近与观众的互动。“充分参与社会网络工具和在线播放功能,可以帮助我们的市场及我们的演出,连接和教育我们的观众并更好地展示我们的工作。”
Stephen明确表示,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抢走了一部分观众资源,但是真正的音乐、艺术是不能隔着显示屏领会到的,高雅艺术具有现场无与伦比 的震撼力。音质再好的音乐、画面再清晰的舞蹈如果隔着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就不能感同身受创造者的意图。所以有机会的话还是需要观众能够走进剧院欣赏真正的 高雅艺术,与表演者一起领略艺术的美好。
当然分析客观原因,创作者也要充分利用这项技术资源,更早地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率先一步发表信息,第一时间得到大众的意见。 并且利用咨询平台可以宣传自己的作品,扩大市场。如今在线教育(网络教学平台)如火如荼,艺术教育也可趁此开启新的传播频道,比如现场展示的一张照片中, 两个不同地域的青年舞蹈家在同一时间探讨艺术,体现了一种视频会议这一不同以往的艺术经验。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