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11-03-24 22:46 时代周报
刘雪枫
生于波希米亚的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古斯塔夫·马勒离开“尘世”倏忽百年,他生命晚期谱写的《尘世之歌》(俗译《大地之歌》)是他对这个世界的 告别,由于第“九”部交响曲的宿命,马勒把原本编为“第九号”声乐与交响乐队交响曲以“交响声乐套曲”《尘世之歌》的名义问世。只是接下来必须完成的第九 交响曲仍旧没能逃脱宿命的结局,作曲家生前仅完成了第十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和一堆草稿。
拥有最多马勒交响曲录音资源的环球唱片专门为“马勒的2010/2011”(指的是2010年马勒诞生150年,2011年马勒去世100年) 开通了官网,已经开始一年多的游戏并没有因“人民选择的终极版本”的问世而告结束。每一个爱马勒的人通过网上投票,选出自己的“梦幻乐章”,是不是还要诞 生一个终极结果?
“人民的选择”(The People's Edition)是在每部交响曲的20个版本提名中产生的,根据票数排列,获第一的被辑成一套13张CD,全球限量发行,成为马勒迷必欲拥有的“Favourite”。
尽管如此,争议从开始就存在,还异常激烈。当这套所谓“人民评选的马勒”唱片发布以后,“马勒迷”们仍然乐此不疲地继续反复取舍。去年底,我在 新浪微博上抛出“我的选择”之后,也曾引来非常热闹的“围观”、“评论”和“转发”。我想,套用“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马勒”句式应该是成立的,也就是 说,从各个维度出发的选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因此而至的“纠结”恰是乐趣和幸福之所在。
第一交响曲的赢家是库贝里克/巴伐利亚广播交响1968年版。在给出的20个提名中,这个版本的胜出基本没有悬念,可以竞争的是阿巴多/柏林爱 乐 1991年版,这是阿巴多继卡拉扬之后接掌柏林爱乐的首场演出。当然,从“全本”意识考虑,小泽征尔/波士顿交响1977年录音补充了被马勒删掉的“花之 乐章”,而整体演奏水平也是不差的。
第二交响曲(《复活》)被梅塔/维也纳爱乐摘取桂冠至少在音响发烧友当中众望所归,我也认为这是梅塔最伟大的录音之一。但是,我们无论如何都不 能忽略阿巴多/琉森节日乐团在2004年的传奇演绎;从另一个角度审视阿巴多的“复活”,他1977年指挥芝加哥交响的录音也颇具竞争力。
第三交响曲给了阿巴多/柏林爱乐1999年录音,这个在境界上确实超过从前版本,但若论第二、三乐章的天真烂漫,我还是喜欢伯恩斯坦/纽约爱乐 1989年版更多一些。一般我是不会选索尔蒂除第八以外的马勒的,但他1969年指挥伦敦交响版至少第一乐章无比细腻娇媚,远胜他后来的芝加哥交响版。
第四交响曲终于分一杯羹给卡拉扬的马勒了,我认为给得相当勉强。我个人以为卡拉扬最好的马勒不是更有名的第九,而是第五。但无论是第九还是第 五,竞争都太激烈了。那么我心目中的第四最好的是哪个呢?要么是夏伊/皇家音乐厅乐团,要么是布莱兹/克利夫兰,第四乐章的女高音我最心仪的是海丁克/皇 家音乐厅1969版本里的阿梅玲,卡拉扬版本里的马蒂丝不能和她比。
虽然伯恩斯坦的马勒永远是一道绚丽多姿的风景,若把最著名的第五交响曲交给他,未免缺少创意,正是这个具有马勒人生与创作“分水岭”意义的第 五,我们特别需要听出新意。最早的新意来自舍尔欣/维也纳国家歌剧院1952年的录音,即使今天听来仍然令人兴奋。从兴奋的角度去衡量,西诺波利/英国爱 乐 1985年版有十分过度的唯美和神经质,但我会把最重要的一票投向卡拉扬/柏林爱乐1973年版。
有《悲剧》标题的第六交响曲越来越被指挥大师青睐,拔头筹的伯恩斯坦/维也纳爱乐1989年版,在我看来,录像好过录音。这个同样需要深刻性和 超迈性的讴歌死亡之作,目前最具境界的无疑是阿巴多/柏林爱乐2005年的现场录音,如果让我选一张具有某种当下客观性的录音,我不会忽略我们时代的另一 位马勒大师布莱兹,他与维也纳爱乐的1995年版至今依然是我的惊喜所在。
第七交响曲因其《夜乐》的标题而增添了神秘感,它并非一个可有可无的作品。然而,阿巴多/柏林爱乐2002年新版并没有取代或超越他与芝加哥交响1984年版的本钱。从演奏和录音的鲜活度来看,夏伊/皇家音乐厅1995年版一直是我聆听次数最多的。
第八交响曲终于出现了“一边倒”局面,索尔蒂/芝加哥交响1972年录音因为拥有超级歌手阵容和顶级的录音平衡而成为“世纪名版”,综合指数来看,环球唱片旗下的录音鲜有超越者,也许在第二乐章的某些段落,我更容易被伯恩斯坦和西诺波利所感动。
第九交响曲肯定是马勒作品中最具深意的一部,也可以说是最晦涩的一部。尽管卡拉扬的1984年版下了大功夫,伯恩斯坦/柏林爱乐的1992年版 堪称绝唱,但朱利尼/芝加哥交响1977年版实在感人至深,马勒的交响曲第一次像布鲁克纳那样具有宇宙的概念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在这一点上,虽说布莱兹和 阿巴多(2002年版)达到了一定的深度或者高度,却都失于情绪的平衡和笼罩全场的悲剧气氛。
第十交响曲其实比的就是已经完成的第一乐章“柔板”,仅有的七个提名也只有伯恩斯坦和西诺波利可入方眼。在德里克·库克完成版的两个候选者中,丹尼尔·哈丁/维也纳爱乐2008年版显得紧张而平庸,因此,夏伊/柏林广播交响乐团1988年录音的胜出便顺理成章了。
作者系音乐评论家、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文化顾问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