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谁是乐曲的作者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作曲家用磨难点燃的火光,照亮了聆听的心灵。贾佐托让沉寂的作曲家从历史的云烟里浮现,也让我们明白,和平有多么珍贵,战火的蹂躏下,没有谁会是赢家。

相关 About

时间:2018-10-27 14:01 北京日报 王征宇

作曲家中,像帕赫贝尔那样仅以一曲《卡农》传世的,还有意大利作曲家阿尔比诺尼。如果没有《g小调柔板》侥幸流传下来,还有多少人会记得曾经写过81部歌剧的阿尔比诺尼?

出生于1671年的阿尔比诺尼,是跟维瓦尔第同时代的巴洛克作曲家。300多年前的音乐,沉底的沉底,随风的随风,流传下来,需要上天的眷顾。我们敬仰的巴赫老爹,要是没有门德尔松,也许也只是教辅书一般沉闷的存在。而没有贾佐托,阿尔比诺尼和这支《g小调柔板》,会从两百年的沉睡里,苏醒过来吗?

1945年,米兰音乐学者雷莫·贾佐托为写阿尔比诺尼传记,来到德国的德累斯顿图书馆,想找点音乐家的资料。但战争已把图书馆变成了一片废墟。珍藏在那里的阿尔比诺尼的很多作品都遭到毁坏或者失踪了。贾佐托只在废墟中找到了他的几页手稿残片,上面只有一小段的旋律开头及数小节的低音部分,他认为这些碎片来自阿尔比诺尼一套慢板乐章。经过贾佐托的重新整理及补遗后,就是我们现在听到的阿尔比诺尼《g小调柔板》。

可是,德累斯顿图书馆的目录中,并没记载过这支柔板,而贾佐托所说的“音乐手稿残片”也没人见过。这支柔板究竟是不是阿尔比诺尼的作品?还是贾佐托借他人之名而作?直到贾佐托1998年辞世,他都将这支乐曲的谜底紧紧攥在手里,没有说出来。

所以我每次聆听,都不由自主带着疑问。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品普遍有着高贵庄严、气势雄伟又富有动力的贵族性,很少带有个人情感,与抒情浓烈的浪漫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而这支篇幅紧凑得令人呼吸紧张的柔板,有着史诗般的力量感。当管风琴奏出引子,弦乐哀婉深情、心绪起伏。音乐布下的崎岖路途,环环相扣,曲曲折折,一会儿暴雨倾盆,一会儿又如河水流淌。听着音乐,我坐在傍晚五点钟的夕阳中,像坐在一个辉煌的悲剧高潮中,唏嘘不已。

激荡的弦乐,是在经历一场漫长的背叛与反抗么?也似乎饱含人性的呼唤。乐曲到底寄托了怎样的一种思索?是贾佐托当年看到废墟的感受?我看过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同名战役为背景创作的电影《加里波利》,导演就选取了这支柔板作为插曲。夜色茫茫,舟行水上,在战士自杀式的冲锋中,音乐响起,除了席卷的哀痛与壮烈,它应该还带着后方母亲们的祈祷与慈爱。

谁是乐曲的作者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作曲家用磨难点燃的火光,照亮了聆听的心灵。贾佐托让沉寂的作曲家从历史的云烟里浮现,也让我们明白,和平有多么珍贵,战火的蹂躏下,没有谁会是赢家。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